•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从新课标角度看中学生阅读] 中学生课标课外阅读

    时间:2019-02-13 03:18: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上提出的核心目标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思维和审美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等”。阅读是中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之一,在语文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中,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基础。笔者想,中学生并不是令人满意的语文状况,与他们的阅读行为有多大的关联?他们的阅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究竟有多大距离?他们在阅读需求和阅读选择上有没有表现出一些规律性或方向性的问题?能否用恰当的教学理论来诠释这个问题?
      为此,本人对所在校(省重点中学)三个年级的部分高中生进行了调查,涉及6个班级300名学生(各年级2个班级),调查内容有阅读的喜好程度,阅读的内容选择,阅读的起因和目的,阅读的时间安排,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的结果认定等近二十个问题,调查显示,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这样几个明显的矛盾特点:
      一是较强的阅读需求与较盲目的内容选择。阅读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语文学习的较重要的内容,爱好阅读和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最喜欢的内容属于小说类、史书类和影视娱乐类,这里明显的以情节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首选标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选择,学生的选择还局限于较低层次的消遣娱乐上。
      二是较大的阅读量和较初级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量不小,但有质量的阅读不多,不少学生阅读时只是泛泛而读,看过就算,高一所调查班级的情况比高二高三年级的要好,但据了解,这并非学生的自觉行为,是这个班级的语文任课老师有这方面的布置和要求。
      三是较正面的阅读观点和较随意的阅读安排。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阅读能扩大知识面,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语文阅读并不缺乏正面的认识。只是阅读还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还没有成为语文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常常选择在空闲的时候,或者是在教师的作业布置下进行阅读的。这样的行动反而造成阅读的随意性和低效益,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
      阅读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必然制约语文能力的发展,导致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折射出了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果我们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来审视它们,可以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学生应该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里从认知、心理、情感、思维、审美等各个层面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体现出鲜明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而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此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首先,中学生阅读普遍习惯浏览和累积的行为方式,能力定位偏低。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活动是包括感知、理解和深悟三个基本阶段的层次递进的纵向结构模式。但调查显示,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方式,普遍习惯浏览和累积,阅读能力和水平,只能介于感知、理解之间,作为深悟阶段的赏读和研读,还不是普遍的能力层次。
      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关系,平时我们的教学要求模式,都是讲解和分析,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学生稍有离经叛道的思想,也会被我们善意的纠正。更让人担心是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本人曾经多次对考试的模式进行改进试验,阅读试题采用开放的形式,题目在考前公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题目是开放性的,答案也是开放性的,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要求独立回答,不能有明显的雷同。考试结果显示,这部分的成绩并没有比通常考试方式下的成绩好,有时甚至更低,学生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欢迎到后来的不欢迎。这说明,对于深入到文章内部的深层次的阅读,学生还没有这样的习惯,更不用说有这样的能力了。至于要求“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达到阅读审美的高境界,实现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中学生阅读缺乏交流和碰撞,属于较为浅显的单向活动,难以真正体悟文章的艺术价值。
      姚斯曾说过:“一部作品,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听众新的反响,使其从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应该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该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现实情况是,中学生的阅读只是一种较为浅显的单向活动,缺乏对话、交流和碰撞,缺乏思维的深度,缺乏情感的投入,难以真正体悟文章的艺术价值,更谈不上独立的见解,相互的启发,创新的观点。
      这同样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我们的阅读教学,做的常常是一种割裂行为,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囿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肢解模式中,将多样化统一的文章内容拆散并抽象成许多简单的概念,阅读活动陷入肤浅化,学生做的是学习并接受被拆散和割裂了的变成考试内容的文章零件,而不是鲜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中间缺乏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启发,就难以体悟文章的艺术价值。
      再者,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及目的确定较为被动,没有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阅读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自主行为,应包含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情感投入,应该有读者的创造性理解,但现实情况是,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目的,较多地来自外界的要求和压力,这种要求和压力,与枯燥的应考训练结合起来,成为求取分数的直接功利行为,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毫无乐趣。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根据资料来理解文章,然后向学生传授这种理解,再以记住这种理解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选择和投入,只是被动的接受机器,这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应该是学生的创造,学生必须是自主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应该是一种探索和创造,应该伴随发现和质疑,联想和想象,反思和批判。阅读如果被教师包办代替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审视中学生的阅读和我们的阅读教学现状,可以清楚地看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关注和正视它,纠正和改进它,需要我们掌握学生的阅读规律和心理,确立相应科学的阅读能力训练体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并且日益被广大语文教师理解和接受的背景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所透露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在语文教改的深化中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明海,宫梅娟.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角度看 中学生 课标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