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学生因何不愿质疑问难]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

    时间:2019-02-07 03:29: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有质疑问难精神。“90后”学生往往很不喜欢质疑问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愿意质疑和问难,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从三大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质疑 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各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质疑问难的精神,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地理学科。要想学得好,就必须有疑和问。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是每事问。”现在“90后”学生都不喜欢问,如何能学得好呢?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质疑问难呢?
      一、课堂与学科问题根深蒂固
      1.课堂太过无聊,毫无情趣可言。
      现在很多地理课堂上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提倡新课改已经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墨守成规,还使用一灌到底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又何来质疑,当然也就不想再问难了。
      例如我认识的一位地理老教师,他人很好,但上课很霸道。在他的课上,学生不能讲话,就听他讲,一节课容量太大。一到他的课上,学生就很想睡觉,即使勉强支撑,精神也不是很好。课后学生从来没有问问题的,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不会很好。
      2.学科内容枯燥,毫无学习兴趣。
      高中课程一共有九门。高中地理学科划到了文科范畴,却比一般文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地理学科过于追求理性的东西,较为枯燥而乏味。
      比如地理学科鲁教版必修2中,第二单元第三节中是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这一节内容理论性非常强,尤其是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内容,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术语:付租能力、背向发展、多核心等。每学到这里,很多学生的精神就会不济,这时需要停顿下来调节气氛才能教学下面的内容,更不用说学生质疑问难了。
      3.课堂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基础。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密切联系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但实际上,不少地理课堂却并不注重联系生活,采用纯粹的讲授法,列举生活实际的例子很少,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比如鲁教版必修3中,第四单元第三节中有一个知识窗中是讲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内容。由于鲁教版书中没有专门讲产业转移内容,因而需要补充很多事例。对于淮安市来说,最好举的事例就是富士康由苏州搬迁来淮安,这是典型的产业转移内容,如果课上这样举例,就肯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有老师举例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日本转移,这样的事例学生肯定不知道,也就没有了质疑问难的精神。
      4.分数高低无用,毫无负担意识。
      现在江苏的教育模式是“3+选修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但总分只算语数外,其他只起到辅助作用。很多学生都认为,不管是选修学科还是必修学科,都只看等级,只要达到等级就行了,在一个等级里,分数高与低又有多大影响呢?在我所在的楚州区中,三天的高考当中,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中,基本没有学生提前交卷,但最后一天的选修考试科目中,很多学生都提前交卷了,学生说达到等级就行了,不用在那耗着。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以过级为主,获得A级能加分的比例已经渐渐少了。而B级和C级根本就没有区别,也就是89分和60分是一个档次,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哪里还能质疑和问难?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有待改善
      1.师生关系不融洽,毫无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师生双方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等等。这样学生怎么可能还会与老师一起探讨疑惑呢?
      2.疑问被教师否定,丧失问疑信心。
      其实很多学生在小的时候还是很喜欢问疑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想问了。这其中虽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也有教师很大的原因。在学生质疑问难时,教师应该大力鼓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做不到。很多教师喜欢自行发挥,同时也注重自己在学生眼中的地位,尤其害怕课上有哪个学生突然提问,自己被难倒,下不了台,所以不是太乐意解答这类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也就清楚了,哪里还会再去质疑和问难呢?
      三、学生能力欠佳,亟待提高
      1.满足一知半解,毫无求全欲望。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那么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受知识、年龄限制,不少学生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怕花时间,即使有时间也不想去质疑和问难。
      2.习惯被动接受,形成思维定势。
      虽然现在都提倡实行新课程标准,但学生已经进入高中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已经习惯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尤其在习题课上,学生都习惯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紧跟老师的思路去领悟问题,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解决某一问题,更别说质疑、问难了。
      3.知识欠缺衔接,无力知识迁移。
      其实每个学生心里都清楚,要真正把知识学好,一定要把知识间衔接好,而且要能实时进行知识迁移。学科知识衔接不上就会形成知识体系断层,掌握知识应该是衔接而全面的,而不是一个个断点。知识间衔接不好,学生考虑问题时不全面,解题思路也不清晰。正是因为知识间欠缺衔接,学生在使用时才无力进行知识迁移。但在做习题时,部分学生往往对知识的认识糊里糊涂,根本就不知道该用到哪些知识,学习变得非常吃力。学生对知识不能全面掌握,质疑问难也变得有心无力,不是他们不想做,只是做不了。
      4.成绩差胆子小,害怕他人取笑。
      有一些学生不喜欢质疑问难是因为有畏惧心理,对疑问害怕,怕提错在同学面前丢面子,“90后”的学生尤其重视面子,尤其重视在同学面前的面子,怕提问题引起其他同学的讥笑,什么事情都没有面子大。当然学生也怕问的问题太“弱智”给老师留下坏印象,不知道自己的问题问得有没有价值,心理自卑,所以宁愿不问也不想留下坏印象。还有学生喜欢平庸,有从众心理,我不问,总会有人问,我可以等等,所以他们都等着别人去问,即使自己不懂也不会去问。学生问都不想问了,还谈什么质疑和问难,脑中的疑惑总是得不到解答,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了坏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习。“90后”学生大都很聪明,但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
      
      参考文献:
      [1]王忠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地理教育,2010,7-8.
      [2]张思哲.关于新型师生关系问题的探究.百度问库,2011,3.

    推荐访问:质疑问难 不愿 因何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