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探讨_信息技术教法

    时间:2019-02-03 03:26: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四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1.课堂要多进行实例演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要求70%左右的时间是上机操作,30%左右的时间是上理论指导课,30%的理论课却指导着70%的上机操作课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很少接触计算机的中学生对其内容和形式都缺乏了解,一句话:没有理论指导,学生面对计算机就会觉得“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因此,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多做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任务去完成,怎么完成,等等。精彩、新颖的演示会使学生对新学科产生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对新学科的热爱。例如,在键盘指法的教学时,教师要先进行一次高速度的指法演示。学生看到教师运指如飞时,产生一种敬慕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让我来试一试”的心理,对本来比较枯燥的指法练习产生很大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若能抓住中学生这些特点进行引导,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时间是进行实践操作,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根本忙不过来,这会挫伤许多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让生生互相辅导、互相帮助,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平时那些一知半解的同学,甚至完全不爱学和不会学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是说,老师示范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多媒体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绩,给予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负责辅导一组同学。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又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4.设计美的教学过程,营造诗意、有效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其中理论课、上机课、实践课纵横交互,联系紧密。信息技术的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引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阐述、小结等。教学时,为了防止理论性太强,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演示系统,结合典型事例,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及实际应用。
      4.1教师教学的高效与计算机的应用高效有机统一。
      为了最大限度地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外,还要对教学设备检修、测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适宜高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因此,课前对教学设备的检修、测试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老师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环节。
      4.1理论、上机、实践三类课型适宜有序,互为补充。
      信息技术理论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前提;上机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上机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上机课应占信息技术教学总课时的70%以上,因为这是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巩固与应用的重要途径;实践课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方法,信息技术实践课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类课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技术老师应合理分配课时,营造适宜、有效的教学氛围,让信息技术课丰富、深刻、有趣。
      5.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5.1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做适当讲解,就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5.2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与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5.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设计问题,以问题、创造欲和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品质。

    推荐访问:教法 信息技术 几种 行之有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