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有效性是数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时间:2019-01-28 03:24: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本课例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本课例的学习,学生受到了把实际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或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使之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一、本课例分析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教,用什么方法教
      
      1.关于如何教
      (1)要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这里的“双主”作用,其实是相互主体渐变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实现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等方面应凸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从本课例来看,教师的自我定位比较恰当,发挥了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仅是平等的首席,灵活掌握着教学流程。两个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教师仅适时点拨,教师并没有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教师因势利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提供有意义学习的组织性材料。本课例的内容,学生有较多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比如,例1涉及物理学上的简谐运动;例2则是地理课上接触过的潮涨潮落的自然现象,沿海地区的学生对此现象更是熟悉,而且三角函数的知识刚刚学过,学生在潜意识上对这些知识是接受的。因此,利用教材的召唤结构,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以及类比能力,扩展问题的讨论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我在教材处理上设置的重点。例如,寻找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矩形木料的锯法、水渠流量最大问题、月平均气温问题等等,学生通过探究,完成了对知识的体会。
      
      2.用什么方法教
      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难点、重点的问题的适时点拨,相机诱导上。对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导入点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本课例的导人点拨,其功能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情感,吸引到新课上来。
      (2)重点点拨。课文的重点,是关键性的内容。本课例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如何突破?我没有做理性的概念剖析,公式的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恰当的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中,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的快乐。在课例小结时,我不失时机地教学生将其所说、所做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方法一建立数学模型,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形结合。
      (3)难点点拨。难点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心理、思维的障碍、疑难,这都需要教师拨疑为悟。本课例中,在通过两道例题的研究探讨之后,我提出了“水渠流量最大问题、月平均气温问题等等”,这是一个验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也是延伸知识点的问题,学生在互动中得出其周期性反复出现属性之后,我进行了点拨式迫问: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哪个函数来模拟?学生通过思考,举出他们学到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经过比较,还是用三角函数来模拟较为合适。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此前所学习的知识被充分利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二、施教体会l教学原则的运用)对课例的理论分析
      
      本课例体现了如下教学原则的运用:
      1.激励性原则。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励”、“问题激励”、“评价激励”、“暗示激励”等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参与问题的研讨,从而获得自我确认的成就感。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也就是说,教师应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且全员、全过程参与各项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和条件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
      本课例中,在这一原则的运用上,主要体现情境氛围的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主动性原则。三角函数的应用这一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并不遥远,因此,我着眼于学生生活积累的调动,以便促成学生自觉参与问题的探讨,自愿进行现场对话,实现有效的学生互动。我认为,只有时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叶圣陶先生说的那种“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4.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本课例教学中。我着眼于全体学生,让他们全员参与教学过程中各项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使之有参与感和贡献感,努力营造一种丰富多彩、整体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本课例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媒体的使用
      
      教学设计的精粹在于,一方面要落实教材编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要体现教者的创造。本课例充分地体现了这两点的有机结合。这表现在,既挖掘了教材蕴含的创造空间,又创造性地重组教材的内容;既注重了教材的知识取向,又延伸了学生的认知深度。
      教学媒体是知识与智慧生成的辅助性工具。在媒体的利用上,如何使其科学有效,却是今后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推荐访问:最高境界 有效性 追求 数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