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框架基于 [基于ESVUM模型的教育软件价值评测框架的研究]

    时间:2019-01-14 03:28: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该文首先对教育软件评测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包括教育软件、软件质量、用户满意度和软件价值。然后对教育软件价值统一模型ESVUM进行了阐述,由此引出教育软件价值评测框架,分别提出面向受用者、使用者、交付者和生产者的教育软件价值。
      【关键词】教育软件;软件价值;ESVUM;评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120―05
      
      一 教育软件
      
      我国的教育软件,其外在形式一直紧跟技术发展的方向,追踪着最新的系统平台和开发技术,并已完成了从文字到图像,再到多媒体的转变[1], [2],以Web方式的远程教育产品也有很多应用[3]。教育软件以其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进行快速检索,具有多媒体功能而备受教师、家长、学生的关注。关于教育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对此一直没有清晰的定义和分类。随着教育软件领域逐渐成熟和普及发展,其基本定义越来越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教育软件的归纳和文献对比,对教育软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定义并进行了分类。
      从广义上讲,教育软件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服务于教育为目的的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知识教育软件、语言教育软件、科普教育软件以及与学生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的学生教育软件等。此外,还包括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开发制作的校园管理教学软件、学校行政办公软件等与教育行业相关的各类软件产品的总称。
      狭义上的教育软件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育的信息,当教师用这些程序进行教学时,称为教学辅助软件;当学习者使用它来达到学习目的时,称为自学辅助软件,如图1所示。狭义教育软件是一种具有特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育程序,是广义教育软件的子集。本研究是狭义教育软件的概念,是指可以提供知识教学功能的软件及相关的系统,包括支持课堂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各种软件。这就是本研究界定的研究目标,即教育软件(Educational Software,简写为ES,以下所提到的教育软件均指狭义教育软件的概念)。
      教育软件有三种属性:第一,软件的属性,包括软件的构造性和可靠性等各种软件特性;第二,教育的属性,即具有教育策略。是对学生、孩子和成人进行教育的工具,是信息智能化的工具,特别是那些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育软件;第三,意识形态的属性,即具有教育内容。就是要有意义、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人、用高尚的思想去陶冶人,教育软件是完成这种任务的载体。因此,教育软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计算机软件,还必须是具有教育内容和策略的适应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软件产品,是为教育过程提供服务(包括学习、管理、评价、工具等)的计算机软件或软件产品总称。
      
      有些研究认为课件(Courseware)就是教育软件[4],九十年代的研究把教育软件和课件统一为相同的概念来进行研究[5]。课件有下列几种解释:是为进行教学活动,采用计算机语言、写作系统或其他写作工具所产生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应的文档资料,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育活动的计算机程序,帮助开发维护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与软件配合使用的课本和练习册等[6];是指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由教师编制的程序[7]。总之,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反映计算机策略的计算机程序,通常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网络课件(Network Courseware)的概念,网络课件是在网络环境下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通过网络途径在任何时段获取教学内容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其本质上是课件的范畴。
      教育软件一般指软件开发者开发的或商业发行的用于教育的软件,它是可运行的程序,而课件一般是由教育工作者自己制作的用于课堂教学的程序或文件。有些课件以可执行文件呈现,脱离运行环境单独运行,也可以称作教育软件;而有些是需要运行环境的文件,如制作doc文档需要Word支持,ppt文档需要PowerPoint支持,avi和mpg文件需要媒体播放类软件支持,网页式课件需要有IE类的浏览器等。因此,课件是教育软件中的教学辅助软件中的一种形式,通常说教学辅助软件包括了课件。
      另外一方面,教育软件与CAI的概念也不能混淆。CAI(Computer Assited Instruction),被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3], [8], [9], [10]。CAI是以计算机为中介,模拟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关于CAI的定义有多种认识,希克(Hicks)和海德(Hyde)认为:CAI是一种直接运用计算机交谈模式来呈现教材,并控制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教学过程。西柏(Sipple)的定义则是:CAI是一种将学生安置在已编写完成的计算机互动模式课程中的教育观念,计算机依照学习者先前的学习反应,选择下一个适当的主题或单元,并允许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进度。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依靠各种媒介传导信息,并帮助学习者对日益增长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的过程。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包含的范围为:计算机辅助教(CAI);计算机辅助教育(CBE);计算机辅助学(CAL);计算机化教学(CBI);计算机教育应用(IAC)。因此,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部分,教育软件则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支撑的软件产品的界定。当前,教育软件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为:⑴ 基于Intem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⑵ 多媒体化;⑶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⑷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⑸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⑹ 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结合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即KM)的层次模型还可以把教育软件归纳为三类:数据库类(Topic Database Software),教学辅助类(Assistant Teaching Software)和智能教育类软件(Intelligent Educational Software),如图2所示,从知识管理的方面对学习空间进行层次的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和知识(Knowledge)的转化过程,对应到教育软件方面则是三类对学习空间不同程度化的软件产品。此外,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软件产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六大类:资源库类教育软件;教学课件类软件;教务类软件;题库类软件;平台类软件;个人学习类软件;而按照课程形式可以分为四类:学科课程,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网上学习。虽然对教育软件的分类不同,但是对教育软件进一步的功能抽象和特征提取,可以抽象为一种软件模型进行软件质量和价值的评测。
      
      教育软件不同于其他软件,它除了可以商品化外,更为重要的它还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教育软件的设计思想,其核心是教学思想,外延则是信息化的表现手段,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现代教学思想,最终达到“教”与“学”这对基本矛盾的和谐统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信息媒体有不同的需要。一般来说,文本擅长表现概念和刻画细节;图形信息擅长表达思想的轮廓,以及那些蕴含于大量数值数据内的隐性信息;视频媒体则适合于表现真实的场景;声音与视觉信息可以共同出现,用于进行效果的烘托。教育软件是上述元素的选择性集成,要能准确反映用户直接的交互意图和系统所做出的反馈,这则是软件的质量关注的问题。
      
      二 教育软件价值
      
      如图3所示为本研究基本概念的关系图,描述了教育软件质量和价值转化关系:软件质量和软件价值建立在教育软件基础上,通过对教育软件的使用,教育软件的质量转化为软件的价值,其转化的程度由用户的满意度具体体现出来。下面结合我国情况,对图中所示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用户作为软件质量和价值的最终检验者和交付者,其核心地位已经为现代软件工程所确定[11]。生产者需要分析如何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途径,抽取用户需求的属性特征,更有效地在现有资源约束下增强软件可用性的用户满意度,提高软件质量。目前,用户满意度(User Satisfaction)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建立用户满意度评测指标体系和评测模型,用于客观地针对特定行业、开发者和软件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评测[12]。
      用户满意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创造满意的用户交互环境。增进的用户满意度可以提高未来的利润,降低软件开发方向错误造成的成本,增加软件用户的意愿和忠诚度[13], [14], [15]。Howard和Sheth(1969年)认为,满意是消费者对所付出与所获得收益是否合理进行评测的心理状态;Pfaff(1977年)认为,满意是产品组合的理想与实际差异的反映;Kotler(1995年)则认为,满意是一种人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它来源于对产品或服务所设想的绩效或产出与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Kotler进一步将这种心理性能用用户期望与用户感知之差的一个函数来表示。2000年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中定义了用户满意:用户对某一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16]。用户的满意程度是软件质量的集中反映。对于以用户交互操作为特征的软件(如教育软件),用户更多的侧重需求是软件的可用性,软件可用性已经被更多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所研究,面向用户的可用性作为软件质量的研究核心是切实可行的。
      以软件的质量为基础,通过对用户满意度的刻划,进一步可以探讨教育软件对于用户所创造和实现价值。价值理解是评价的基础,对教育软件进行评测的基础是理解什么是教育软件价值,则需要首先了解价值。只有对价值和教育软件价值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建立对教育软件测试和评价有深层次研究的基础。
      牛津词典把价值定义为“某个事物的品质、被渴望性和作用”(the worth,desirability or utility of a thing)。“价值”的概念与“需要”有着紧密的关联。“需要”(Need)指的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它是主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某种缺乏而引起的摄取状态,这种状态形成了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而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所以,离开主体的需要去谈客体的价值是没有根据的,客体的价值即是由主体的满意度直接体现出来的。
      价值(Value)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每一个含义都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或者独特的环境下适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价值,价值是与其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相关的,是对某事物有用性衡量的标准;从政治学角度看,价值是个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从企业管理看,价值又取决于组织外部环境的性质和程度,例如:竞争性、个体利益等,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如组织文化、经营模式、个体素质等[17]。很多时候对一个物品价值的正确衡量需要把这多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加接近其实际价值。同时价值又是相对的,某物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要使用该物品的人员或组织机构的需要。
      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或才能的缺乏而引起的摄取状态,这种摄取状态是教育的动力因素,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机力量。这种需要有个体以及地区、国家对教育的需要组成。个体对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中引起受教育动机的那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需要几乎覆盖了人的基本需要的全部方面,这就形成了教育的个体价值;同样,国家和地区对教育的需要形成教育的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相关因素和活动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体需要的程度就是教育价值。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纷纷给出了软件价值(Software Value)的定义[17], [18], [19],软件价值就是最终用户对软件效用的一种主观判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理解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价值都可以为最终用户所理解和感觉。软件价值并不是某个特定的软件系统所产生的局部范围的短期影响,其重心正渐渐向组织用户群体层面转移,正如Marguerite[20]定义的:软件价值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所需要的资源耗费后,软件或系统为组织创造的持续价值。
      因此,本研究强调从整个组织群体的角度来定义软件价值,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看某一软件系统所带来的价值与组织战略、以及群体原有的信息基础进行匹配之后所带来的综合价值。所以,教育软件的价值可以从相关干系组织(Stakeholders,如教育软件的开发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软件价值综合理解来研究,这样也反映了教育软件在教育软件生存周期中与相关干系组织组成的体系中的综合地位。
      
      三 教育软件价值统一模型ESVUM
      
      当前应用教育软件的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六类:传统教学软件模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虚拟大学模型;网络大学模型;移动教育模型;游戏教育模式。把不同教育模式下的软件价值干系群体进行分类和角色定位,如表1所示。
      
      教育软件由生产者(如企业、厂商、开发机构等)根据用户需求和定义进行开发和生产,生产者保障软件产品质量,软件作为产品提交给交付者(如学校、家庭、软件决策机构等);交付者作为决策参与者,通过价值收益进行决策判断,决定是否采用软件产品;交付者再把软件产品转移给使用者(如教师、学生等),使用者操作和使用软件产品,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发挥软件产品的价值,对受用者(如学生、被培训目标等)进行教学工作;受用者接收教育并产生教育效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教育软件陡生产者除了企业等,还包括一些教育机构(包括教育信息化部门、中小学、高校和研究机构)。
      
      基于ESHTri模型[21]和教育软件价值的分析,结合表1对教育软件价值干系组织的统一描述,本研究得到以软件价值链为主线的总体视图模型,即教育软件价值统一模型ESVUM(Educational Software Value Unique Model),如图4所示。ESVUM模型从四个维度对教育软件价值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生产;交付;使用;受用。生产者关注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软件质量的保障和生产成本的控制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交付者关注软件产品的采购过程,软件购买的模式和投资收益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使用者关注软件产品的使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量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受用者关注软件产品的教育过程,内容的控制和教育效果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教育软件的使用过程本质上的目标是完成软件教育的过程,因此软件使用者和软件的受用者在应用教育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价值的统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四 基于ESVUM的ES价值评测框架
      
      在图4中上层的矩形链式结构代表教育软件的价值链,也是教育软件生存周期中的四个角色,四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不是各自分离的,而是相互连接的。每个角色对软件价值的侧重方面与其它角色交汇在教育软件产品上,互相为基础、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基于ESVUM模型,可以建立对教育软件产品价值评测的基本框架,如表2所示。各个不同群体角色有其各自可选择测试过程和可选择评价过程,支持各自的价值评测过程。
      
      1 面向受用者的教育软件价值
      教育软件的受用者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为基础延伸出来的群体,是教育软件传递教育信息的受动目标群体。对于受用者而言,教育软件的价值体现在软件所包含的思想和内容的约束上,其内容是否对认知学习规律具有更广泛的支持直接影响到受用者的学习效果。受用者关注软件产品的教育过程,内容的控制和教育效果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
      2 面向使用者的教育软件价值
      教育软件的使用者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基础延伸出来的群体,是教育软件传递教育信息的施动群体。对于使用者而言,教育软件的价值体现在软件对工作效率的约束上,其工作量和操作简单程度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使用者关注软件产品的使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量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同时,由教育软件的受用者和使用者构成了基于教育软件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共同整体进行分析。
      3 面向交付者的教育软件价值
      教育软件的交付者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校为基础延伸出来的群体,是教育软件购买的施动群体。对于交付者而言,教育软件的价值体现在软件对价值收益的约束上,其投资利用和购买方式直接影响到交付者的投资收益。交付者关注软件产品的采购过程,软件购买的模式和投资收益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
      4 面向生产者的教育软件价值
      教育软件的生产者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软件开发者为基础延伸出来的群体,是教育软件研发和生产的施动群体。对于生产者而言,教育软件的价值体现在软件属性的约束上,其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软件价值。生产者关注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软件质量的保障和生产成本的控制是提高此阶段软件价值的途径。
      
      五 总结
      
      本研究基于ESHTri模型和教育软件价值的分析,综合不同教育模式中对教育软件价值干系组织的统一描述,提出了以软件价值链为主线的教育软件价值统一模型ESVUM。对不同教育模式中模型中各角色进行了归类。然后,基于ESVUM模型,提出了教育软件价值的评测框架,分别提出面向受用者、使用者、交付者和生产者的教育软件价值,对于提高教育软件的质量,评测教育软件的价值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莉. 我国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3):46-49.
      [2] 郑永柏. 中国教育软件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中国远程教育. 2001, (4):61-62.
      [3] 李克东, 费玉珍. 美国中小学生远距离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考察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 1997, (1):9-13.
      [4] 胡礼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李昭智, 于长云. 教育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与准则的探讨[J]. 微小型计算机开发与应用. 1996, (6):7-10.
      [6] 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5.
      [7] 李运林,李克东. 电化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8] 何克抗.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9] 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育基本原理[M].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10]桑新民.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 教育研究.1997, (5):18-23.
      [11] Edvardsson B, Johnson M, and Gustafsson A. The effects of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on profits and growth: products versus services[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0, 11(7):918-928.
      [12] Stephen H Kan著.,吴明晖, 应晶等译.软件质量工程-度量与模型 (第二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3] Fornell and Claes.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The Swedish Exper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1):6-21.
      [14] Anderson, Eugene W, and Mary W Sullivan.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J]. Marketing Science,.1993, 16(2):129-145.
      [15] Bolton and Ruth N. A Dynamic Model of the Duration of Customer"s Relationship with a Continuous Service Provider: The Role of Satisfaction[J].Marketing Science.1998, 17(1):45-65.
      [16] Cosmann R.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J]. Education.1996, 116:619-623.
      [17]卢向华. 基于评价的信息系统价值促生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3.
      [18] Ned Chapin. Trends in Preserving and Enhancing the Value of Software[A].1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ICSM"00), 2000.
      [19] Don O"Neill. Software value added study[A].ACM SIG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 archive,ACM Press, New York, NY, USA, 1997, 22(4).
      [20] Marguerite C Cronk and P Fitzgerald. Constructing a Theory of “IS Business Value” from the Literature[J].Electronic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2002, 1(1):11-17.
      [21] 方海光. 教育软件层次三角质量建模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 2005, 31(13):65-66.

    推荐访问:框架 模型 评测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