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述修道院的产生与发展]为什么会被困于修道院

    时间:2019-01-06 03:19: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伴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修道院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主要是同政府和教会有着复杂的联系。修道院最初被教会视为异端,进而被教会接纳,终于在中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最终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 修道院 基督教 教会 产生 发展
      
      基督教传播的初期,流传的地区比较狭小,信徒的数量也很少。那时候,信徒们往往是在某个信徒家里甚至野外的洞穴中进行集会,既没有固定的宗教场所,又没有固定的主持人员。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并且逐渐得到官方的认可,基督教教会的经济、政治实力逐渐提升。于是作为基督教统治阶层的教会开始建造大大小小的教堂。与此同时,专职的教士和教会主持者也开始出现。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不要求人们必须出家修行,而只需要内心信仰,并在行动中有所约束。但是,在正统的基督教教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隐修为特征的修道院。类似于出家修行的佛教徒,在修道院中修士也是出家修行的。
      一
      修道院的产生是与基督教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系的。从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基督教在合法化之前,一直都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压,基督教徒受到了严酷迫害。早期选择隐修的基督教徒,可能是为了逃避迫害而远遁荒漠的。[1]在基督教合法化以后,随着官方势力的介入,以及大量富人加入教会,教会组织与大多数的社会下层的贫苦大众信徒逐渐对立起来。基督教越来越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有利工具,与此同时,教会也变得越来越专制和跋扈。为了避免教会的辖制,有些人尝试着过一种独自修行的宗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主观上对神秘体验的追求,也成为出家修行的一个原因。
      二
      从历史上来看,修道院的发展经历初创时期、本笃会时期、隐修运动鼎盛时期和隐修运动转变方向及衰落时期。
      (一)最早对基督徒产生巨大影响的隐修者,是埃及人安东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安东尼并不是一个基督教修道士,因为他本人是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他在大约公元286年至325年间,在埃及的荒漠中独自苦修,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一般认为个人的苦修可以上溯到安东尼。而首先组织起集体苦修的是后来的帕克米乌斯,他所建的修炼场所可以被认为是早期的修道院。早期修道院在地理上的产生顺序,是先在埃及出现,后来传入希腊和西欧的。修道院逐渐变成了基督教在社会中的据点,是除了教会管理下的教堂之外的重要的宗教场所。
      修道院在发展的早期,是不被容于教会的。教会认为修道院的建造和修士的存在,是一种异端。这个矛盾也是长期存在的,就如基督教的本身开始不被容于罗马政府一样。而早期的修道院,也常常是处于偏远地区,远离世俗生活。但是修道院所倡导的禁欲生活,是很能在社会上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因此,修道院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罗马帝国的一些贵族为修道院捐赠了很多财物,使得修道院的实力逐渐提升。[2]随着修道院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基督教士对修道院都表现出敬仰和宽容,逐渐使得修道院纳入整个基督教教会成为了可能。公元451年,卡尔西登宗教会议确定了主教对教区内修道院的管辖权。从此,修道院独立于教会之外的历史宣告结束。实际上,在教会管辖修道院之前,很多修道院都是一些著名的教士修建的,它其实一直都与教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修道院的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互相影响关联,是异常复杂的。从巴西勒开始,祈祷、劳动、读经就是修士每日必有的生活内容。而从《本笃会规》开始,修士们就有了详细的行动依据。本笃于公元480年生于意大利,在他所修建的修道院中,首次制定出系统的教规,从而使修道院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要成为一名修士,必须立下许身愿、守贫愿、服从愿三个誓愿,进而遵循一整套生活章程,来进行禁欲修炼,以求达到对上帝的神秘体验。为了规范越来越多的修道院,教会将这套教规推广到其他的修道院,从而促进修道院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世纪是修道院发展的黄金时期,修道院文化逐渐从社会边缘发展为主流文化。[3]修道院通过获得捐赠、购买等方式增加的土地财富,对生产技术较好地掌握,从国王和教皇那里得到的特权和豁免权,以及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得修道院的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4]而这成为了修道院在中世纪实力大增的基础。随着修道院的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修道院的政治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地方的封建领主,还是国王,都对一些重要的修道院院长的任命非常关注。本笃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间不断地与修道院的腐化作斗争,经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但是修道院毕竟不是早期的那种隐居山林的出世团体了,世俗成分越来越大,造成了修道院内部阶层的分化。这个时期的修道院已经成了贵族的势力范围。德国历史学家F.普林茨说:“从公元七世纪开始,修道院开始由教界和俗界的贵族建立,修士所建的修道院要么是作为捐赠财产,要么直接被贵族抢夺,最终都成了贵族的私人财产。”于是,修道院中的统治阶层和普通的修士就有了差别,统治阶层挥霍着财产,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而大多数修士则生活清苦。普通的修士一方面受着压迫,另一方面有些还有着淳朴的宗教理想,于是,公元十三世纪左右,一些下层修士倡导离开修道院,靠到城市中乞食来进行苦修,这些离开了修道院围墙的修士团体,被称为托钵修会。比较重要的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加尔默罗会和奥斯定会。这些修会与城市中的异端神学常常互相影响。它们在理念上不同于本笃会的地方还在于,它们认为比个人独修更重要的是通过兴办公益事业,去服务社会,获得社会影响。因此,很多托钵修会都兴办起学校、医院等服务机构。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宗教改革派的反面,耶稣会产生了。它们提倡对教皇的绝对效忠、服从,但是,耶稣会最终只能作为中世纪教会极权的一种回光返照了。
      伴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修道院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主要是同政府和教会有着复杂的联系。如前所述,修道院的势力是逐渐增长的,其直接表现就是财富的增长。这些财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修道院修士通过开荒垦田等劳动获得,另一个就是接受普通民众及贵族的捐赠。在欧洲中世纪,在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修道院常常是以庄园的形式存在的。修道院往往拥有大量的土地、森林等财产。为使这些财产不受侵犯,修道院就必须在处理与政府和教会的关系中,达到一种平衡。首先,修道院里的僧侣较一般信徒更具有权威性,因此,中世纪欧洲的很多主教都出身于修道院;同时,很多主教也特别热衷于争夺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这样就使修道院和教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封建主对修道院常常采取支持的态度,他们有两方面的目的,一个是出于虔诚,要让修道院为他们祈祷;另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修道院的争权,可以看作教权和王权争战的一个缩影。在互相制衡的过程中,教会对修道院财产的处置权受到了逐渐限制。修道院在一个地区的数目增多以后,它们也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修会,这样,在社会博弈中,修道院的力量就更强大了。但是,随着私人化修道院的逐渐增多,修道院越来越转化为封建贵族的私有财产,不可避免要产生一系列危机。[5]
      (四)在十三、十四世纪,修道院开始走向衰落。人们在谈论其衰落的原因时,多数会谈到教士的腐化、道德的败坏,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所描绘的那样。实际上,在修道院发展的历史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然而最终都通过进行改革而重新稳固下来。但是文艺复兴前夕的道德败坏,似乎就很难挽回了。这背后是有社会、经济原因的。当修道院在早期被社会接受以后,就走上了一条世俗化的道路,再也不是深山中的遁世群体了。修道院本身是庄园式的,而且又依附于封建领主,当整个农业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时候,土地本位的经济被打破了,修道院最先遭受到了经济上的困窘。于是修道院必然伴随着它所依赖的封建领主而走向衰落。随之而来的宗教改革,也在思想层面上冲击了修道院的修炼形式。据马丁・路德自述,自己年轻时曾致力于禁欲苦修,但无法获救、解脱,最后通过钻研《圣经》,而感受到了上帝。这种思想一方面使民众对修道院的尊崇大减,另一方面使诸多修士修女纷纷还俗。1965年,梵蒂冈颁布《修会生活革新法令》,努力使隐修制度适应于当代社会。
      
      参考文献:
      [1]田明.试论基督教修道制度的起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董晓佳.基督教早期修道生活中罗马帝国社会精英扮演的角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刘新成.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J].世界历史,2001,(3).
      [4]雍正江.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原因初探[J].世界历史,2005,(3).
      [5]王亚平.修道院的变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修道院 生与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