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工程力学》的教学浅探:工程力学课后题答案pdf

    时间:2019-01-01 03:19: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工程力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且前后衔接非常紧密的课程。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在《工程力学》的课堂教学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工程力学》职业院校课堂教学
      
      学过《工程力学》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工程力学》概念多、理论性、逻辑性强、前后衔接紧密。其理论力学分析、计算灵活多样,材料力学计算公式繁多、复杂、实践性强。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薄弱,不善于思考,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等原因,普遍认为《工程力学》很难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好《工程力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加以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定前松后紧的教学计划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制订前松后紧的的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一点会一点,逐渐树立信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教学,以专业课“必需,够用”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授人以鱼”,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将力学问题和身边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结合起来。如扁担为什么中间粗两头细?在吊杠上做双臂悬垂,怎样省力?你会踢香蕉球吗?这些问题中都包含着一定的力学原理,在《工程力学》的不同章节均能找到答案,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如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启带螺纹的饮料瓶盖,并启发其积极思考:手指的用力是属于力矩的作用还是力偶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就将力矩和力偶这样一对相互联系紧密且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了,而且印象深刻。再如笔者用粉笔让学生实验剪切破坏,用一块绘图橡皮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弯曲变形,将一些由于构件强度不够而导致工程结构或设备破坏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由于刚度不够所生产出的废品、稳定性不够而导致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等制成多媒体课件安排学生观看,这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当补充数学知识
      
      《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涉及数学计算的相当多,例如,力的投影计算需要运用三角函数,运用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时需要进行方程组的求解,计算应力时需要计算截面面积等。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不能满足解题的需要,且差距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为学生补充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四、由浅入深地提问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力学的兴趣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它们。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公式的推导和复杂的计算,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萌芽。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学生会很乐意回答,而且注意力会很快集中起来;如果问题难以回答或回答错误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笔者在阐述一个问题时,首先会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学生容易回答的简单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然后逐步引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杆件强度条件之前,笔者先提问学生:两根长度和材料相同的杆件,截面均为圆形,一粗一细,如果两端用同样的力F拉伸,当力F增加到一定值时,两根杆的轴力分别等于多少?哪一根杆先断?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笔者再问:为什么两根杆轴力相同,但不一起断?在引出应力的概念后,笔者又问:若两根截面均为圆形的杆,直径和长度相同,一根为钢杆,一根为木杆,当力F增加到一定值时,哪一根先断?为什么两根杆应力相同了,还不一起断?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这样通过笔者的积极引导,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思维一直紧跟着笔者的教学思路,在笔者不断地表扬和鼓励下,学生理解掌握了应学知识,由此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将复杂问题分解
      
      有些学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入手,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放弃,次数多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在学习一套新的广播操时,教师往往会选择让学生先学每一节的分解动作,然后学习每一节的连贯动作,最后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完成整套广播操的学习。因为这样学生会感觉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因此,在《工程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像教广播操一样,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答,并从中找到解题规律。这样解题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学生也会感到简单容易很多。例如,教师可将强度校核的问题分解为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求解未知力、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绘制内力图、进行强度校核等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并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若前面的知识点不会后面的学习很难进行,深刻地体会到《工程力学》前后衔接紧密、环环相扣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主动地加以解决,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六、适时地归纳总结
      
      《工程力学》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一些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适时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间的共性,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目的。例如,静力学部分,学生通过平面任意力系的三个平衡方程可以解决平面力系的大部分问题,解题时首先是选择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作出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然后根据受力图判断其所属力系,选定适当的坐标轴及矩心,最后列出对应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而材料力学部分,各章研究问题的共同规律是:外力→内力→应力、应变→强度条件→强度校核、选择截面、确定载荷。所以大部分问题的求解,学生首先要利用静力学的知识进行外力分析,确定变形类型,然后用截面法求解内力,最后灵活应用公式“最大工作应力=危险截面上的应力/相应截面几何量≤许用应力”去解决三类强度计算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适时地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各知识点的关系,掌握解题规律,使思路更加清晰,最终使《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注重讲练结合
      
      专业理论课的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对于《工程力学》这种类型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公式的深层含义。如果教师独占课堂教学时间,满堂灌地一讲到底,那么学生不仅没有独立思考和练习消化的时间,而且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样即使教师把基本概念和理论讲透了,到具体应用时学生也会无从下手。笔者经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老师讲的习题一听就会,书上的例题也一看就懂,就是自己一做就错,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精讲,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精选习题进行多练。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囫囵吞枣、似懂非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思考和学习,又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将学生完成练习情况与学生平时成绩挂勾,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钻研教材和教法,多作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吸引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时不再感到索然寡味、难不可攀。

    推荐访问:工程力学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