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金融领域中的“一分为三”_大班艺术领域教案20篇

    时间:2019-04-15 03:3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说到一分为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自从毛泽东写了《矛盾论》,现代的中国人对“一分为二”的观点印象深刻,“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同志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概括。概括得有道理,也通俗,人多能道之。事实上“一分为二”的这个概括却有一定局限性,不够圆满,即偏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这一方面,弱化双方的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即同一性的一方面。
      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应用上看,任何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一,而依照某个标准进行划分,划分出二个方面,然而这个划分的标准就是其一,即“一分为三”。划分的标准既可以为点、线、面,也可以为体,即自然科学中的立体和社会学中的群体。
      以点作为划分标准,比如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以线作为划分标准,比如画一个圆圈可以分为圆里、圆外和圆圈三部分;我们在平面上画一条竖线把平面分成左右二部分,但这条分界线既不属于左,也不属于右,因此实际上是一分二为三,即左、坐标轴(中)、右三部分。以面为划分标准,比如空间上以海平面为标准,将空间划分为海拔高度的正、负、零三部分,即空间尺度的正海拔、负海拔和海平面。我在阐述此观点时,有人提出一个西瓜一刀下去分为二半,这是“一分为二”,怎么就是“一分为三”呢?这是一个很好诠释的命题,两个一半的西瓜不可能再复原到原来的整体,因为多了一个切面,这个切面破坏了原来的细胞组织,我们不能只看到两个一半的西瓜,更应该看到这个切面,这就是“一分为三”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哲学思路。
      这里再思考一下《矛盾论》中一分为二的举例。原文为: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在这些例子中作者都忽略了划分的标准,少了一样,如果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他们应该是:“在数学中,正、负和零,微分、积分和原函数。在力学中,作用、反作用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阳电、阴电和中性。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原子的重新组合)。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双方、及其他团体和谐并存。”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其实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分法是在二分法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且相比较而言,又比二分法更进一步,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人们常说,没有“三曹会审”,是非不明;没有“三维透视”,善恶难辨;没有“三套方案”,优劣难断。
      然而,当一个事物的整体需要划分时,一定要注意划分的标准,标准必须唯一或一致,这样划分即为“一分为三”。如果划分的标准不专一,即会导致“一分为多”的分类方法,因此,哲学派别中有“一分为多”的观点。我们来看看一些网站上解释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的三分论:自然界中的“三界”:上三界为宇宙、时间、空间;中三界为天、地、人;下三界为人、事、物;数学中:正数、负数和零;物理学中:正电、负电、磁场;生物学:根、茎、叶;历史学:过去、现在、将来;军事:陆、海、空;美术:红、蓝、黄三基色变万色;人类:男、女、两性人;原子分为电子、质子和中子;物质的导电性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菌类等等。其实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标准一致的划分方法,有的是标准不一致的划分方法,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要被人忽悠了。
      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简介
      “一分为三”哲学新用语,也称三分法、三点论、三元论,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仅要认识到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更要注意到真正对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三者。
      一分为三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虽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一分为三的观念却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典籍之中。《太玄》的世界图式是三分的,它叫做“天以三分”(《玄数》),也叫做“玄有二道∶一以三起,一以三生”(《玄图》)。《东西均?三徵》中提到:“三即一,一即三,非三非一,恒三恒一”。 《玄门大论三一诀》提到:其诀认为,人由精、神、气三者混一而成,三者缺一,人将不人。“精者,虚妙智照之功;神者,无方绝累之用;气者,方所形相之法” 。此之谓“用则三分,本则常一”、“兼三为义,即一为体”,简称“三一”。同时还提出“混三为一,三则不三;分一为三,一则不一”。《逸周书?武顺》云:“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 《老子?四十二章》就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的繁体字“叁”又通于“参”,“参”是叁的动词,就是第三方“参与”。事实上,《易经》中“阴阳相交”思想,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守中”,佛家的“中道”以及名家提出的“鸡三足”,都是一分为三观念的具体体现。
      中国人谈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抛弃那种不是盟友、便是敌人的二分法。人们便会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就是一分为三,发现国家之间、政见之间原来还有一种叫做伙伴的关系,有一个很好的词,叫“叁”,或者“参”。还有一个和平的“和”。什么时候用“叁”来说明对立同一的关系?我们来举例子。五一节前,公园门票要涨价,有人反对,于是就开听证会。一方是管理者或资方;另一方是游客。管理者希望门票涨价,而游客则不希望门票涨价。这是对立的两方、矛盾的两方、不可调和的两方。怎么办?我们请一些社会公众人物来。公众人物既不是站在管理者这一边,也不是站在普通游客这一边,而是站在客观、公平的立场上,也就是作为第三方参加听证会。注意,中国人用了“参加”,这个“参”就是刚才的“叁”。一方要涨价,一方不要涨价;一方是买方,一方是卖方,双方纠缠不清,不能解决矛盾。于是第三方参加进来,提出更公允的意见,这叫做“参”。真正的“参”是有自己独立意见参加到对立的两方中去,使矛盾得以解决。大家注意,带“参”的词特别多。比如参加、参考、参谋、参赞、参议等等。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一分为三处处存在,比如上中下、左中右、前后中、优中差、敌我友、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西方也有主张世界三分说的。最明确者莫过於倡导证伪主义的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他曾这样说∶可以区分出下列三个世界或宇宙: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见《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三联书店学术文库1987年版,第309页)。
      一分为三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一分为三”论,实际上是为了强调不容易为人想到和看到的“第三面”。我之所以要提出来,强调看事物、看问题要“一分为三”,主要是因为第三方面的特点有时很隐蔽,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甚至是一种小范围状态,“第三面”并不是直观表现出来的,它对于一些人是永远看不到的,但对一些人它是时隐时现的。只有通过第三方面,才能全面、深刻、立体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挖出在第三方面中蕴藏着的巨大的能源和力量。一般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聪明的人会看到事物的两方面,智者能看到事物的三方面。
      在现代金融领域,金融风险处处存在。经济学家和金融学者们都既强调为防止市场失灵出现而采取的政府金融监管的行政有形之手,又强调市场经济的市场自由作主的市场无形之手,这两只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促进国家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这是经济学研究演变多年后普遍被人们接受的一分为二的看法,我在这里说说一分为三的做法,这个第三方面就是人类经济和金融行为的个人诚信,为人处事之道的社会道德调节功能。
      我国金融机构的运行体系基本上是采用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功能,采取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信息传递、推动技术进步、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但当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过度竞争以及分配的不公平的情况下将导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价格信息的扭曲等金融市场失灵,它引致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下降,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避免、消除或部分消除由金融市场机制本身所引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信息扭曲,以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这就是政府行政监管。这种市场机制失灵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信息密集型、高风险型和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行业,金融业中的商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正是属于这类行业。然而在金融运作领域,不仅仅只存在市场机制作用领域和市场机制失灵领域,在一切社会金融信用领域、市场机制作用弱化的领域,或者市场运作机制和政府行政监管都很难涉及到的非正规金融领域,比如农村民间借贷、人们善意的授权或者越权操作、故意隐瞒的违规操作、缺乏诚信以及保险欺诈等行为带来的金融风险,都必须依靠社会道德调节功能。即使是金融市场作用领域和金融市场失灵领域,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调节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虽然没有用一分为三的观点做系统阐述,但曾经谈到过——企业文化、金融从业者的诚信是继计划经济学说、市场经济学说、市场和监管共存学说后的又一理论突破,坚持市场运作机制、政府行政监管、社会道德调节三者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因此,金融市场实际上存在着三种调节功能:第一种调节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靠市场供求规律无形的手进行调节;第二种调节是政府调节,政府调节是通过法律、政策有形地手进行调节。第三种调节是道德调节,实际上这种调节比政府和市场调节更有效,超常规效率主要来自效率的道德基础。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救灾、救治和恢复生产的效率非常高,其效率来自于人们的超常规效率的道德基础,而不是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
      市场调节是一只无形的手,政府调节是一只有形的手,道德力量调节属于第三只手,它鉴于无形和有形二者之间。道德调节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没有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时空里,道德调节就起主导作用。目前金融领域,有了市场调节,如果再有道德力量调节市场运行就更顺;有了政府调节,还有道德力量调节,这个比政府运行更有效。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道德调节三者并重,就会形成一个健康发展、动态平衡、混沌有序、运行稳定、浑然一体的金融市场体系。道德调节主要表现在各个层面的自律:个人的自律,企业的自律,行业的自律,三种自律都是道德力量的调节。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健康、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就不能离开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企业自律、以及每个金融从业人员的个体自律。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我国如今的信用状况可用“危机”二字形容当不为过。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格化的交易越来越频繁,交易的价值越来越高,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建设明显落后。政府侵犯个人产权,个人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屡屡发生,无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上市公司造假账、企业三角债、银行呆坏账、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信用缺失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种信用危机的恶劣表现可以归纳为下列七种行为:履约率低;债务人逃废债务;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有害食品事件不断;企业虚假披露,上市圈钱行为屡见不鲜;有偿新闻、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盗窃知识产权等。
      我们知道,信用与风险成负相关,信用越差,金融市场的风险就越大。市场信用暂时混乱与随之带来的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风险过大,这种混乱阶段的时间过长。社会信用的缺失不仅会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必然导致金融和经济危机,造成社会整体经济的混乱、衰退。
      因此,在我国诚信建设不完善的大背景下,除了法律建设、行政调节和市场调节之外,金融机构必须加强道德力量的调节效果,加强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金融机构用人原则首先是任人唯贤,职务越高,对道德的要求就越高。同时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诚信教育和培训,坚持合法经营,合规经营,合理经营。注重金融机构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职工的认同度、忠诚度和诚信度,企业员工都认同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成功了。再大的艰辛也能渡过难关,企业的发展肯定没有问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自身的凝聚力,企业自身的凝聚力立足于员工的认同度、忠诚度和诚信度的基础之上。倡导诚信,惩治背信,重建企业信用道德规范与建设信用机制用人体系,重视道德调节的作用和功能,已是金融机构刻不容缓的课题。
      行文至此,我做一点说明,一分为三的观点我为之思考良久,文章尚未论述透彻,希望与大家进一步探讨,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借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结尾:“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为三 领域 金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