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美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和录取方法的比较与思考|中美121项目美方高校

    时间:2019-02-12 03:1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中,特别是江苏、山东、广东、海南四省的改革。笔者拟通过中国与美国高校入学考试在内容和录取方法上的比较来谈一下对我国高考改革现状及方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 美国 考试内容 录取方式 比较 思考
      
      高校入学考试内容的分类和科目的设置、录取制度不仅直接关系高校所选新生的素质高低,还影响着学生学习进展的方向,关系到中学教育的发展水平。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人才观、素质观和价值观。本文拟从大学入学考试内容和录取制度两个方面谈谈美国高校入学考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中美高校入学考试内容的比较
      
      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科目覆盖高中所有必修课程,考试内容是中学教学最基础的和最主要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这些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适当脱离课本的分析能力,从而减少高中生整日陷入题海的不良现象,以改变高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减少大学入学考试对高中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基础知识型的考试类型。这可以从考试大纲中得到体现,即以中学教育内容为主,不强调渗透大学教育的内容。这主要也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条件的差异,以及大学入学率过低、入学竞争过于激烈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就高考作文来比较一下中美教育的区别。
      美国的作文一般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譬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场景”一旦限定了,每个任写的内容就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之间的可比性必然很高。这类作文显然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才有可能完成。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都非常宏大,譬如,《我心目中的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这些宏大的题目使学生兴致勃勃。实际上是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在满足心理需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美国大学招生考开卷作文。许多大学提前半年到一年公布作文题。题目很有意思,比如西北大学有四道短作文题:第一,创造一个能代表你的人生的首字母缩写;第二,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你?第三,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物,如果让你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第四,请给明年的申请者出一道作文题。这些开卷作文题非常有特点,更绝的是这些试题都是从上届学生为下届学生征集来的,芝加哥大学是这样的,西北大学也是这样的。哈佛、耶鲁的作文题,年年不变。他们不怕作弊。要说怕,他们更怕的是闭卷作文给孩子带来的弊端。作弊毕竟是少数人,但是闭卷作文的弊端伤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中国的作文大多是命题作文,尽管题目都一样,但各自写的内容会相差甚远,文与文之间常常缺乏可比性。作文题目小而具体,顶多一句话,《一件小事》、《我的老师》、《面对大海》两三个字乃至一个字的题目也不少见,如某次的作文题目为《变了》、《买镜》、《霁》、《忙》。这些笼统而含糊的题目很容易发生歧义,出题者总习惯于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费解难懂的题目来难为学生。高考闭卷作文考的是速度。比如跑步,有短跑、中跑、中长跑、长跑、马拉松……我们现在考闭卷作文只能测出短跑,排除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考闭卷作文,孩子是封闭状态,是防备状态,而开卷作文是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与人合作的状态。
      比较中美两国的作文题目就会发现,美国的作文题多侧重生活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评介,而中国的作文题则侧重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及道德问题评判。美国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命运方面的世界性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展现自我意识、想象力及生存技能。中国教师则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上,为了作文而作文,对写作之外的能力不太关心。作文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即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题目应当倾向文学化。然而,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其政治、伦理色彩太浓。
      造成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中国,高度集中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统一的中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客观上为实行统一考试创造了条件;中国文化和考试传统对于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的考试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而在美国,中学教育的灵活性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就无法对大学入学考试的科目和内容作出统一的要求。当然,不同的考试科目设置还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上,尽管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在评价手段上,以知识为中心和以能力为中心的两种模式仍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中美高校入学录取方式的比较
      
      美国高校入学录取标准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学生历年的学业成绩。其次,推荐信必不可少。最后,学校还要审核填有学生的学业成绩、活动情况、获奖记录等情况的申请表以及论文。有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还要进行面试,从各方面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高中生考大学的过程,就是他在中等教育阶段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美国高考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灵活的考试制度作保障,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不过,美国大学招生重视考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情况既有优点,也有弊端。其优点有: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拔人才,录取标准既体现文化素质又体现能力和特长,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允许学生双向选择,对高校带来压力。其存在的弊端有:招生制度多半受政治影响太大,尤其是公立大学要以州政府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太讲究个性,使得某些学校降低了录取标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辩证的看待是正确的选择方向。
      我国高考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分散办理相结合的方式,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是其突出特点。教育行政部门既是高考的决策机构,又是管理和执行机构,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的实体并没有真正实现包括计划权、考试权、录取权在内的自主招生权,忽视了考生的自由选择权和个性特质的存在。首先,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对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经历与背景的考生不具有适应性与公平性。其次、“填志愿”模式和“第一志愿绝对优先”的游戏规则使考生处于被动的“待分配”地位。最后,以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的不合理性。仅以分数作为录取标准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对公平,防止腐败,但是这种简单、片面的人才判定标准只是片段式的,无法全面、完整地评价考生,结果导致一定数量才华出众的学生因考试失误而被拒之理想的高校门外。
      
      三、我的思考
      
      首先,要客观正视考试的存在。怎样评价孩子,不是孩子的难题,而是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的难题,甚至是全世界的难题。考试只是一个公平尺度,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和学识才能的尺度。不是所有问题都是考试造成的,实际上很多问题是社会竞争造成的,不用考试竞争就有可能用其他方式竞争,高考只不过把学生将来前途和社会地位竞争弄到高考考场上来,通过高考考场体现出来。
      其次,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考试的功能是检测还是淘汰?中美教育观念存在冲突:在美国,考试是教师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就画画而言,教师不在乎你画什么,而且教师也参与,美国学生画完画后,从来不问“像不像”,只问“好不好”;中国学生只问“像不像”,不问“好不好”。中国学生善于模仿,美国学生善于创新。但是,在中国考生就是择优汰劣的最终极、最权威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汰劣功能。考试的检测功能有先天缺陷,所以需要相对完善和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
      再次,要善于学习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国国情实际应用。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以高考的考分为唯一衡量的标准。美国是我学什么你考什么,我教什么你考什么;我国是考什么我学什么。美国是教育指挥高考,中国是高考指挥教育。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的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幼儿园学的算术足以应付美国二年级的数学课程,在美国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向人请教有关百分比的问题;美国二年级就开始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而这是中国大学生才能作的学问。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成年后的中国学生大多表现出基础扎实、思想依附、唯书是从、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美国的学生大都表现出敢想、敢干、富于竞争。为何产生这样的反差呢?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1)中国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教育的创造力培养严重脱节。中国教育采取的是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初级阶段,很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对前人知识继承和掌握,而长期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悟”性。到了大学才开始学做研究。而此时,由于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没有从小得到培养,创造力缺乏,难怪“悟得少”。(2)美国教育重视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一贯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根基不牢,“学得少”。但美国注意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重视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的培养,“悟得多”。最佳的教育的模式是应是既保留中国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美国重个性、重自主性、重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有用的经验并且外为中用,古为今用,同时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符合我国各方面的需要,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和高校招生选拔制度。
      
      结束语
      
      中美普通招生考试制度仍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但由于各国的实际国情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盲目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只有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坚持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才能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考试制度,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蔡炽昌等.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版,218-223.
      [2]黄全愈.中美教育比较――关于考试与考试制度[J].中国教师,2004(2).
      [3]杨光富.美国高考制度的三大特色 [J].中小学管理,2003(5).
      [4]陈彬.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 [J].当代教育科学,2005(24).
      [5]陈敏.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J].民主,2006(6).
      [6]刘海峰.高考与录取制度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中国教师,2004(2).

    推荐访问:中美 录取 入学 考试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