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一曲创新与激励的合奏:创新创业的意义

    时间:2019-02-08 03:19: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潮流的更新,流行音乐在中学生当中广泛传播,它对中学生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是应该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对此,文章以周杰伦音乐为例,作了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通过课程要求、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的阐述,对课程意义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新课程 流行音乐 课程意义
      
      一、时代呼唤――学生音乐喜好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潮流的更新,从古典音乐时期、民族音乐时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流行音乐时期。流行音乐尤其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它已经充斥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似乎更迷恋流行歌曲,王力宏、“快乐男声”等往往占据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不仅酷爱学唱这些偶像的作品,有时竟连这些明星们的装束、说话口吻也都作神似的模仿。这就体现了青春期学生的盲目崇拜和缺乏理性的追捧。流行音乐在中学生当中的广泛传播对中学生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是应该全盘接受,还是引导他们去发现、体会,进而成为音乐的主人?如何巧妙地引导他们进一步理性地认知这一现状,是音乐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
      二、课程要求――寻求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
      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又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技能,整体音乐素质,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根本的源泉。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针对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我大胆选择了流行乐坛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周杰伦,经过精心的资料准备,开设了专门的赏析课,希望学生有所感悟。
      三、课程开发――选择周杰伦的音乐作为赏析内容的依据
      1.学生的喜爱是最好的理由。周杰伦是来自台湾的集歌手、作曲人、作词人、导演于一身的艺人,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周杰伦自己作曲和主唱的作品,内容比一般流行曲勇于涉猎前所未见的题材,如《爸我回来了》的家庭暴力、《听妈妈的话》的亲情、《双节棍》的武术、《爱在西元前》的世界历史、《梯田》的环保,这都对当代华语乐坛造成冲击。周杰伦出道至今已有十多年,给听众奉献了十多张唱片,其中有很多经典作品,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很多歌曲如《菊花台》、《彩虹》、《稻香》等被广为传唱。
      2.社会的流行更起到一个大的导向作用。周杰伦出现之前,国内还不流行R&B曲风的歌曲,之前虽然也有少数歌手在唱R&B歌曲,但是并不盛行。他是创作型歌手,自己写歌,从某个意义上讲,推动了R&B曲风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基本上从他的专辑上市得到认可并受到追捧后,R&B开始在国内盛行,随着他的音乐专辑不断更新注入新的骨血,辅以方文山出色的歌词创作,周杰伦的R&B曲风的音乐受到各层次人们的喜爱。
      3.作品比较健康向上,适合教学。周杰伦形象健康,孝顺家人,为人和善,不太招摇,没有不良嗜好,在当今的乐坛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偶像。更何况他的《蜗牛》、《彩虹》等作品都非常积极向上,《蜗牛》甚至被列入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材“爱国主义歌曲”的行列,这在当今的流行歌手中实属不易。
      四、课程实施――周杰伦音乐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1.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习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所以,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下,我布置学生课前就分头准备资料,包括周杰伦的影音资料、他发展成功的文字介绍等,或者具体推荐他们喜爱的音乐作品,不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与教师合作的快乐,而且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样的做法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主动获取、主动吸收、主动调整、主动释放的学习、研究、实践过程,使学生们体验了一种新的课堂生活方式。
      2.教师有意识地讲解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对周杰伦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但让他们进一步说出好在哪里未必能表述得出来。因为学生大都只是停留在一个最表象的感官认识基础上。这时教师在一旁的分析、引导就显得更有意义。比如以《夜曲》为例:整首歌曲以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的钢琴音乐为主线,Rap一段随着钢琴声逐渐显现。古典钢琴音乐与现代Rap的完美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一分析,学生们就明白了,原来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是多种音乐材料的组合,所以感官上会让人觉得如此丰富。而周杰伦的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以两种或者更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进行搭配,他可以将中国戏曲元素+摇摆节奏+Rap(《霍元甲》);也可以摇滚+民谣+宗教音乐+Rap(《蓝色风暴》),甚至还能用古典弦乐+摇摆节奏+Rap(《逆鳞》)……而这种种出其不意的搭配形成了奇妙的音效。
      3.在欣赏的同时更引导学生关注周杰伦中国风的歌曲。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嗤之以鼻,认为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去学习。而他们认为时尚的、酷酷的周杰伦,在创作中恰恰多次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很好地进行了传承和弘扬。在他的早期作品《双节棍》中,加入了锣鼓的节奏、二胡的间奏,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特色;在《菊花台》中,他以诗的韵律来表现中国古典音乐,运用了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古筝、巴乌等民族乐器的运用也非常巧妙;《兰亭序》以王羲之的书法极品为主题描写中国风、歌词唯美的同时,还辅以京剧花旦吊嗓子的方式演唱副歌,更增添了古典美。通过这样的专题介绍,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并不矛盾,相反,更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五、意义解析――周杰伦音乐进课堂现实意义的思考
      1.周杰伦音乐给学生带来的思考。在上完了这样的主题欣赏课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写小短文的形式跟我交流:比如在周杰伦的音乐中感悟到什么,或者周杰伦的音乐带给我们哪些积极意义?……初二(2)班的方雄峰同学这样写道:品味着周杰伦的歌,看着他一步一步通向成功的足迹,总是能不断地启发着我;初二(6)班的伍雪同学这样写:沉浸在周杰伦的音乐中,不仅能欣赏到音乐的美,还能从中品到浓厚的中国韵味,从《东风破》到《青花瓷》,再到《兰亭序》,一首首有着很浓的中国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拉回了诗歌盛行的古代,让我体会到中国魅力;初二(7)班程广予同学认为: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星,而是学习他那种对自己音乐风格的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在创作中不断的创新进步;初二(1)班徐沁瑜写道:我十分喜欢老师的这节课,再次听周杰伦的新歌老歌,我又多了许多感触,关于他成名的坎坷及坚持自己和走下去的勇气。……从周杰伦音乐专题赏析这节课来看,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已经开始这样思考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体验到了美的真谛。
      2.周杰伦音乐进课堂给教师带来的思考。音乐是美的、多种类的、多元化的,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从各种媒介中获得钟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显然,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其实选用周杰伦只是一个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懂得鉴别与欣赏。一个人不可能只从片面的一个角度去衡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通过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在师生的交往、互动这个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音乐教学使教师体验挑战,学生享受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快乐的过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尚的先锋,而中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接受它。而新课程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陶行知先生认为:“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较其异同,审其消长,观其动静,然后因果可明。”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广泛吸收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开阔音乐教育的视野,丰富教育内涵,尝试着去了解他们喜爱的音乐,合理地接受流行音乐,“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激活教学,师生一起用心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2]任长松著.走向新课程.
      [3]胡国枢著.陶行知新论.

    推荐访问:合奏 一曲 激励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