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国共两党早期的少数民族概念与民族政策

    时间:2021-07-06 12:02: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早期的国共两党无论是少数民族概念来源还是民族政策都存在差别。中国国民党的少数民族概念源自清末排满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概念则来自共产国际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从“被压迫民族”、“弱小民族”转变而来。在民族政策上,国共两党虽然都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但二者又存在显著的差别:国民党要求实现单一制的统一国家,在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同化下形成大中华民族;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则经历了从民族自决、联邦制政策向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转变的曲折发展过程。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少数民族;民族政策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3-0028-06
      “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1]但从我国少数民族概念的演化来看,国共两党早期的少数民族概念和民族政策存在差别。
      一、国民党使用少数民族概念的思想源流及其民族政策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种族革命思想来源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使用“少数民族”一词,其思想来源是种族革命思想,目的在于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面对清末日益复杂而严峻的满汉关系,汪精卫于1905年在《民族的国民》中归纳出民族关系的四个公例:“第一例,以势力同等之诸民族融合而成一新民族。第二例,多数征服者吸收少数被征服者而使之同化。第三例,少数征服者以非常势力吸收多数被征服者而使之同化。第四例,少数征服者为多数被征服者所同化。”[2]这四个公例所指的“多数”民族就是汉族,相应地推出“少数民族”这一词语。也就是说,汪精卫是以民族同化的过程中民族数量的多寡为标准得出“少数民族”概念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体现出了“排满”革命思想,主要有三个重要依据。
      一是孙中山所指出的满人以“贼人”之身份“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据我子女玉帛”[3],“满清专制,彼为主而我为奴,以他民族压制我民族不平孰甚”[4]。他认为,为免于被“少数征服者以非常势力吸收多数被征服者而使之同化”,必须推翻满族统治下的清王朝,建立起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二是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优劣”对比。关于满、汉人口比例,日本那珂通世的《支那通史》曾记载:“(支那)各种民口不详,大约汉人三亿六七千万,满人、韩人各千余万,鞑靼、图伯特各数百万,江南诸蛮数十万。统计全国,盖不下四亿,而其十分之九,汉人也。”[5]张其昀对少数民族及我国人口总数也曾论及到:“中国人口大约为四万万四千万人,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少数民族或幼稚民族,然其人口总数尚不及二千万人”[6]。由此可见,汉族是“多数”之民族,满族是“少数”之民族,二者数量上的悬殊成为当时汉族不服满族压制而要求“光复”汉族的理论支撑点。据此,排满革命论者普遍认为,满族是“少数”、“劣等”之民族,应该服从“多数”、“优等”之汉族。
      三是清朝满、汉民族的权力分配不平衡。杨度曾提出,清朝官员人数应该按各族人口比例分配,选举议员应按照满、汉“四万(万)一千余万”与蒙、回、藏三族九百余万的“四十一与一之比例”分配,“将来分区域准人数以举议员,所举出之数,亦必略与此比例相等”[7]。对于满、汉官员比例分配不合理的状况,资产阶级革命派大为不满,认为不符合立宪要求,提出按民族人口比例来进行权利分配、选举议员。
      (二)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
      1.实行种族平等、民族自决
      民国初期国民党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国民党的两份文件当中:一是1924年2月22日由孙中山亲自拟定发表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大纲第四条规定:“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8]二是1924年初发布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提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使用了“少数民族”一词。宣言指出:“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9]
      孙中山的目的是“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正如他在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时发表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所提出的那样:“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10]当然,他提出民族自决观点,主要是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在孙中山看来,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最后免不了“那些少数民族,总被我们多数民族所同化”的结果,从而不可能实现宣言中所提出的民族自决[8]198。
      2.加强民族团结
      孙中山在主张民族平等和实行民族自决政策的同时,十分注意民族团结的问题。他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明确表示: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所共有之国家,各民族之间不得有任何的歧视,各民族相亲相爱,犹如兄弟。孙中山指出:“今中华民国已完全统一矣”,“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10]29,“五大民族相爱相亲,如兄如弟”[11]。他在强调民族团结的同时,提醒各民族要提防帝国主义入侵,指出“是以中国欲建巩固之国家,非一众一心,群策群力,不足以杜外人之觊觎”[12],因此要不分汉满蒙回藏,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除此之外,孙中山提倡各民族宗教平等。1912年9月,孙中山在“北京回教俱乐部”欢迎会演讲时说:“今日之中华民国,乃五族同胞合力造成。国家政体既经改良,不惟五族平等,即宗教亦均平等。”[11]78
      3.重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了他的毕生宏愿,即各民族“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13]。孙中山提出的一整套建国方略中,涉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规划的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修建边疆铁路、开发边疆资源、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等。

    推荐访问: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概念 国共两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