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文化变革

    时间:2021-07-06 08: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中国在面临西方列强侵略时,清政府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对推进改革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的,便是政治文化变革。虽经各方努力,但政治文化变革还是以失败告终,致使中国被列强瓜分。本文从此时期政治文化基础,和西方文明冲击时,政治文化的变革两方面着手分析,对研究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文化变革失败的深层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朝;政治文化;变革
      一、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文化基础
      在封建时期,中国的统治结构是单一帝制,清政府统治初期,仿照明朝统治机构,设立三院为清时的内阁,并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大学士辅助皇帝,统治百官,管理政务。但大学士早已失去历朝应有的权力和地位。在中央集权制的清朝,皇帝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可以说是空前发达的程度。地方上清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封建权利强大。在清朝时期,中国行政级别分为督抚、道、府、州县四级。地方官员的任免、调迁由中央直接管理,清朝外省知府、总兵以上,黜陟调补之事,均奉旨办理,各级官员最终均向中央政权负责,政治、律法、军事等,皆直属中央政权统一管辖。这样一种政治制度,令地方官吏毫无实权,此时的中国是一种“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2]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对外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华夷思想,在他们内心已容不下其它文化,中国文化成为不可动摇的磐石。而此时的世界却发生深刻的变化,当清政府在孤芳自赏时,工业革命给西方的科学技术带来了飞速的发展。清政府即便借助国外力量,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却仍顽固不化,拒不认同和学习外国日新月异的先进知识。到达顶峰的中央集权和盲目的文化认同,使得清政府执政者和知识分子对于外来文化有着偏见,这种认知偏见使清朝的改革要落后、不彻底得多。
      二、中国面对西方文明时的变革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借由西方工业革命,驶入新的纪元。西方列强国家,纷纷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逐渐展开对外扩张。从这个时期开始,西方势力逐渐侵入亚洲。1840年,英国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经过鸦片战争,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最早被西方用武力打开门户的国家,当面对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之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麻痹了,中国的统治者们的神经,他们看待世界形势乐观而毫无危机感,还希望寄托于《南京条约》以保全王朝太平。此时,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开始出现了崇尚西学的洋务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成为当时洋务派的启蒙人物,洋务派人士翻译外国书籍,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然而此时洋务派在学习西方文明上,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展开任何实践工作。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才被逼着手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開端,兴办工厂、学校,组建海军、派留学生等改革措施,符合世界的发展潮流。
      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运用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者权力的“中体西用”。一方面洋务运动,只在中国由地方上的几个对洋务有兴趣的总督或者巡抚在他们的辖区办理。对于建立新式海陆军、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工矿交通运输业,当时中国还大量的顽固派加以反对。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仍以维护皇权统治为重,按照《北京条约》的要求,清政府在中央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处理大量外交事务外。除此以外,中央和各省政府机构原封未动,未能建立任何一个引进西方学术和技术以及机器设备的专门机构,没有机构来设计、制定有关推动洋务新政的方针政策。“中体西用”的政治文化变革并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制约着改革的深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中体西用”的失败,及至后来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派的思想,虽有一定的进步,欲从制度上改革中国,但也无力挽救深受封建思想、华夷思想毒害的清王朝。
      结语: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一个固步自封的中央集权东亚帝国,被卷入其中。为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的命运,清政府虽有所转变,但通过分析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文化基础、变革后,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封建、盲目文化自信的政治文化基础,不彻底的政治文化变革,是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文化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注释:
      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2011版。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 2014版。
      参考文献:
      [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张程.制度与人情:中国古代政治文化[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3]金素瑞.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中日向西方学习探析[J].探求,2010(04).
      [4]刘义程.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03).
      [5]王亚明.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再审视——基于文化和制度的多维空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6]何玲.浅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J].改革与开放,2009(08).
      作者简介:
      郑重(1991年—),男,汉族,山东枣庄,研究生,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东北亚各国关系。

    推荐访问:中国 变革 后期 政治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