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时间:2021-06-29 20:01: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人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物质财富,可同时也使我们的星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切已经构成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各种生态危机,简单的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约束和惩罚是僵硬的。解决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需要科技的支持、法规的保障,而更重要的是把积极正确的文化意识、道德观念、自然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支撑,引导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持久和系统地研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深刻见解,对今天为“美丽中国”奋斗的我们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生态危机;自然观念;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 B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35-2
      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
      旧自然观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黑格尔的观念里,自然从属于人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进步之处在于树立唯物主义的权威,可在论及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时,他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依赖,认为人在自然面前难以有所作为,他所理解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一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1846)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1]忽视人所特有的能动性是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理论致命的缺陷,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史无前例的灿烂文明,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动性,人类可以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了解自然,并把对自然的了解逐步归纳为规律,去帮助人类更透彻的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万物,进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去实现对世界的改造。掌握的规律越多,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就越强大。动物是没有能力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的,这更加突显了人类的聪颖与唯一。遗憾的是旧唯物主义学派的学者们都把人类的力量看的过于渺小,这种片面的认识显然不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战斗力,容易让人陷入对宗教的盲目崇拜之中,在自然面前“望洋兴叹”,而不去想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1845)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建立科学的实践观是天才马克思的独创。科学的实践观正确地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指出了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而事实上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说明人的本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科学实践观是新哲学体系的生长点,它的提出较之于传统哲学的认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合理性,它把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植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也就是我常谈到的实事求是。它将人从神学的“天国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马克思(1945)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学派,他们没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查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不能够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
      2 在实践中合作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
      当人类还处于古猿的阶段时,古猿在山上的森林里生活,古猿们同自然保持着和谐的状态,人与自然界也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分。可是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自然气候的变更,大规模的原始森林从地球表面消失,因此古猿们被迫离开了森林这个原始的居住地。在地面上动物种类更多,很多动物都比古猿更加威猛,天气也更加多变,一个恶劣的、陌生的生存环境对古猿而言是个相当大的挑战,可历史往往让我们感到吃惊,古猿们在合作中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它们合力击退了猛兽的进攻,一起面对自然灾害,逐渐进化成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又一步步发展成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猿人——早期猿人,并且慢慢产生了互相交流的文字,文字也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这种合作与抱团的意识和能力是早期古猿完成进化并且超越普通动物的关键因素。当人类通过合作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之后,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展示出来,自然界与人类的主客体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自然界此时变为被人类逐步认识和改造的客体。
      随着科学知识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呈几何级增长。马克思(1848)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人定胜天”的观念开始冲晕人们的大脑,“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理念则被人类抛到了腦后。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方式开始走向任性妄为的掠夺式,并向自然界肆无忌惮地倾倒生活和生产垃圾。自然界被人类当成了取宝箱和垃圾箱,在生态危机的不时出现的情况下,人们是时候停下盲目发展的步伐,来反思一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了。从长远看,人们保护自然不单单是维护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更是人类能够获得更好生存环境的保障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之所以能在一定的自然基础上存在和发展,完全在于它能在合作中从事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马克思认为特定的历史环境既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的空间,同时也限制着人类的活动。环境对人的影响还表现在,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群体都不可避免的带有特定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需要、人的思想观念、人的各种能力都会不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辩证性的理解,他指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合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也只有在与自然的“合作”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推荐访问:恩格斯 马克思 人与自然 浅析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