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新闻报道应避免落入大众情绪的陷阱

    时间:2021-04-28 08: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新闻媒体有表达公共利益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然而在此过程中,媒体应避免落入大众情绪的陷阱。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既得利益的制约、网络虚假民意和大众情绪感染等原因,大众情绪时常偏离客观理性的轨道,新闻从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用媒体定力、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发出客观、公正、冷静的声音。
      【关键词】新闻媒体 公共利益 大众情绪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新闻媒体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准确地将社会信息传递给个体受众;另一方面,媒体的新闻报道又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群体的需求和状态。因此,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常常表现为“监视环境”和“社会协调”。
      一、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推动社会进步
      近年来,新闻媒体常常通过多种多样的报道表达公共利益诉求,反映社会群体的意见和观点。新闻媒体通过对事件和现象的报道,准确反映社情民意,畅通沟通渠道,对于社会稳定起到了“调节阀”的作用。例如媒体对“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的报道,触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推动了收容遣送制度被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所取代。媒体对劳动教养相关问题的聚焦,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废止了已实施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此外,媒体对医疗、教育、户籍、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中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注,反映了主流民意,促进了理性的探讨,推动了共识的形成,也为相关领域的改革做了良好的铺垫。
      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分化。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准确捕捉公共利益诉求成为关键点和难点。有时,大众情绪并不一定客观,大众观点并非总是理性,大众意见也并非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而新闻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时也会一叶障目,被“大众情绪”左右,使报道偏离主流、理性、客观的轨道,落入狭隘、偏激、非理性的陷阱。
      这样的例子在近年的热点事件中并不鲜见。近年来,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大众情绪中有根据的质询和“无厘头”的咒骂同时存在,建设性的观点和看热闹的心态彼此交织。对于医疗、教育、铁路客运服务的不满,常常湮没了这些领域发展进步的实际情况。对于洋快餐、洋超市的批判往往伴随着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对于社会名人的评价,常常透露出仇富的心态。对于普通人的境遇,不管对错,人们常常投之以同情……
      冷静客观是新闻的生命线,事关媒体的职业操守和名誉。如果为了迎合大众情绪而丧失客观的立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日渐式微。即便并非主动迎合,无意中为大众情绪所左右,也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误伤。
      二、新闻报道中应排除的几种非理性因素
      事实上,人们习惯于认为大众情绪是正确、理性、客观的化身。然而真理并非总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许多情况下大众情绪带有强烈的误导性。大众情绪为何有时会显得偏激、狭隘、非理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维的习惯定势。先入为主地预作判断,对号入座地解析个案,不仅个体易于如此,群体亦然。当一位西装笔挺的绅士和一位衣着随意的男人站在人们面前时,思维定势总会让人们觉得前者更加事业有成。但事实上,一个人的衣着和职业成就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这只是人们脑海中的思维定势而已。新闻事件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也常常会搅动大众情绪,让大众观点偏离理性的轨道。例如:一遇到城管与小贩的纠纷,人们就习惯地认为城管有错。一听说对某位官员的质疑,人们就倾向于认为这位官员非腐即贪。
      2014年9月,网络上传出大量吉安市委书记王萍的照片。照片刻意圈出了王萍穿戴的首饰,引发了人们对王萍的质疑。更有网友将这组照片与“表哥”杨达才的相关新闻关联起来,认为王萍与杨达才同样在党纪国法方面经不起审视。网络上的声音对一些媒体产生了影响,有媒体发表了报道和评论,质疑王萍有非法收入。然而经查实,网帖系吉安市峡江县涉嫌受贿、正在由检察机关查处的原县长涂建忠的家属所为,目的是通过恶意诽谤的方式,以达到向纪委及检察机关施压、干扰司法调查和司法公正的目的。
      事实证明,个别媒体在大众情绪面前未能保持公正客观的底线。尤其是在未加核实的基础上偏听偏信,是典型违反新闻操作报道规程的做法。当然,绝大多数媒体都能秉持理性态度分析问题,有的媒体还发表评论文章《反贪不能只看戴不戴表》,认为这样的反腐“有时,误打误撞抓出几只‘蛀虫’,有时却容易出现误伤”①,提示公众应辩证地看问题。
      二是既得利益的制约。任何公共事务的探讨,往往都有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无论哪种观点,社会群体常常从各自角度出发,站在小群体利益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力求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下,大众观点往往并非最优解决方案,大众情绪也往往并不理性。
      例如关于公共交通涨价的话题,反对声总是占绝大多数;相反,关于降价的消息总是引来一片叫好声。关于小产权房的政策方向,总有既得利益者呼吁既往不咎;相反,没有小产权房的公众则更多倾向于严格查处。关于城区小汽车限购措施,有车一族希望投放的车牌总量应该严格控制,确保道路畅通;无车一族则希望人人都能承担治堵成本,宁可单双号限行也应增加车牌投放的总量。
      更典型的案例则是近年来PX石化建设项目在多地引起的纷争。尽管PX项目在就业、利税等诸多方面对选址的城市有益,但遭遇的反对声却总是极其强烈。究其原因,还是“邻避效应”惹的祸。“邻避效应(NIMBY,Not-In-My-Back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本是环境学术语,指居民反对垃圾场或焚化炉盖在他们社区的现象”。②在社会学中,“邻避效应”反映了社会人群在公共事务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事实上,公众明白垃圾焚烧站、殡仪馆、核电厂等公共设施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必不可少。但从自身利益考虑,却希望这些公共设施建设在远离自家的地方。这样的大众情绪与理智客观无论如何划不上等号,但有时却容易让媒体误入歧途。

    推荐访问:大众 新闻报道 落入 陷阱 情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