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语》“君子”\“小人”与“女子”浅释

    时间:2021-04-07 20:03: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从《论语》中有关“君子”、“小人”、“女子”三种人的论述入手,力求解读“君子”、“小人”和“女子”的原本概念。
      【关键词】 论语;君子;小人;女子
      
      一、“君子”释义
      我认为孔子所说的“君子”是他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化了的完美之人,现实社会中根本不可能出现那样一个“完人”。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且不管孔子所说的“君子”到底有没有,先看看他对君子的描述或者说君子须具备哪些东西,谜底自然就见分晓了。“君子”形象描述的例举: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2、“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3、“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6、“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路》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通过以上句段的描述,“君子”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讲义德、懂礼仪、待人谦逊、言而有信;庄重、温和,对上恭敬,对下充满仁爱之心;勇敢、智慧、善于思索,并不断完善自我。这只是总的规范,概括了君子的基本条件,《论语》中还有对君子更为细致、具体的要求。
      1、志存高远的人生目标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孔子主张“志于道”,又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知书达礼的人生涵养
      孔子办学有四教: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行为操练、为人处世的忠信和信义。归纳一条,就是“知书达礼”。
      3、忠恕守信的处世之道
      孔子倡导的君子为人之道,集中表现为“忠恕”二字。当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孔子讲“忠”,是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的任何一事无不尽力而为的诚心。“恕”是“忠”的延伸和扩展,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忠恕之道紧密相连的另一德性,就是诚实守信。有关诚实守信方面不再多说。
      4、重义轻利的人生得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义,并非只要义,不要利,而是强调在处理义与利的矛盾中应该把义放置首位,以义为标尺进行衡量,然后再决定对利的取舍。
      5、正大光明的人格形象
      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儒家对君子人格的希求。君子本身就应该是人群中的楷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孔子围绕“身正”问题特别强调:“君子不重则不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问孔子:“君子有没有讨厌别人的地方?”孔子说:“当然有,比如,最讨厌说别人坏话的人,也讨厌自己在下面而诽谤上面的人,还讨厌好勇斗却没有修养的人。作为君子,为别人要坦诚,对自己同样也要坦诚。”这就是说君子一定要光明磊落。
      6、和而不同的人生境界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认为,君子可以奉献终身,但不能糊里糊涂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要善于独立己见,不能当墙头草。
      7、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君子泰而不骄。”要求君子要温文尔雅,中正平和,喜怒是轻易不行于色的,处事时心态极其平和。
      以上只列举了小小的一部分有关《论语》中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但仅简单的这样一形容,就不难发现这个“君子”无疑便是孔子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化了的完美无暇的这样一个形象,换句话说,孔夫子都不自认自己可算是个君子,那历史到今有谁敢大言不惭的说“我就是君子”。既然现实社会中没有这种人,那“他”就是虚构的想象的。另外,我不否认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有德有才之人,那也不能说有德有才就是“君子”。
      
      二、“小人” 释义
      我注意到了后人对孔子讲到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若干解读,尤其是于丹教授所认为的“小人”是指小男孩的解读,我不能说她解读的对或错,只是表示非常钦佩和欣赏她能有这样创新的见解!
      我认为孔子所说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中的这个“小人”就是指卫灵公,是孔子对卫灵公的辱骂之词。后人有这样那样的解读,也许是想的太多钻牛角尖了吧!其实孔子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也没想太多,就是想骂一下卫灵公罢了。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大致口译一下这段话:国学泰斗、教育首席专家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盛邀,来到了卫国讲学育民。但在这期间的某一天,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就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非真正支持、欢迎他来这里教化卫国民众的。孔老先生很生气!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这样的好色无德之人怎能配作一国之君?如果君是这个样子,那民就更不可想象了!于是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痛骂卫灵公夫人南子祸国殃民(我认为“女子”也是特指,见后)的同时,顺便骂了卫灵公一句,说你卫灵公就是个“小人”。
      上面是对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这句话中“小人”的理解。另外有人统计,《论语》中出现了24处“小人”,部分“小人”作“无德之人”讲,而大部分是作为普通人来讲的。有关这种看法,我细读了一些学者文章,认为他们讲的很有道理。有学者列举出了其中的7处“小人”仅作通常意义上的“无德之人”讲: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
      “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应该这7处“小人”是作为“君子”的对立面无德卑劣之人讲是说的通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对“君子”“小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描述。我认为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口头上的“小人”肯定是一个贬义词、辱骂之词。从这一层面上讲,小人就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这样一种人,用今天的话说:你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会做只占你便宜的事;你对他们疏远一些,他们就怨恨你。何以至此?就因为他们是小人,德性忒差。在《论语》这部记录孔子一生言行的书中,孔子经常和弟子们论及小人,他时而说“小人喻于利”,时而说“小人长戚戚”、“小人之过也必文”等等,都是对小人劣德劣行的揭露和批评。其中最让孔子恼火的是“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小人连大人物和古代圣人的思想都敢侮辱,足见他们轻慢无礼之甚。《论语》中如此频繁地记录孔子在不同时间场合所发出的关于小人的言论,说明孔子一生中对小人关注颇多,也说明那个时代小人之多,为害之烈,甚至可以看出孔子受小人侮辱之严重。

    推荐访问:论语 君子 小人 女子 浅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