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妖娆召唤师 [妖娆塞上]

    时间:2020-08-17 07:22: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胜利实施,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变化。中阿经贸论坛的召开,无疑为高速发展的宁夏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是宁夏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转折点。历数近几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多彩的宁夏、美丽的宁夏、富饶的宁夏、奋进突破的宁夏、开放跨越的宁夏。
      
      “一优三高”的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宁夏区域特色农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为宁夏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和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宁夏农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重中之重”的思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分区发展”战略,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加快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真正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通过优良品种推广、高新技术应用、高端市场开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走上了“一优三高”的发展之路。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56.5万吨,成为全国5个连续7年增产的省区之一,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实现连续7年增产。
      农业综合效益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60.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是“十五”末的1.86倍,增幅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色优势产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89万头,比“十五”末增长62.1%;肉羊饲养量1300万只,比“十五”末增长30.3%;奶牛存栏43.2万头,比“十五”末增长88.6%;适水产业面积达到66万亩,比“十五”末增长146.2%,稻田养蟹面积达到5.4万亩。枸杞、马铃薯、葡萄、红枣、农作物制种、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
      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05.8万亩,规模效益显著提升。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发展到130.3万亩,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保增收作用。扬黄补灌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80万亩,为生态移民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倍。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累计达到439家,加工产值达到18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6%。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宁夏农业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宁夏发展特色农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许多产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缺乏,与农业发达省市和周边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培育知名品牌,开拓农产品市场,是宁夏特色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宁夏寻求合作的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
      
      欣欣向荣的商业贸易
      
      十多年前的银川城还残留着“票证年代”的萧条,商品单一,货源稀少,无超市、无大型商场、无星级宾馆、无专卖店、无高档消费娱乐场所……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宁夏商贸流通市场繁荣发达,大型商场鳞次栉比,星级酒店高第连云,商城广场车水马龙,超市网点星罗棋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经营业态丰富多样,构筑了宁夏大中小、批发与零售、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商品流通网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变得日益便利丰盈。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升级。以汽车、住宅、通讯为主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则带动了全区城乡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以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为主要特征的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
      宁夏商贸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依靠科学理论架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和企业主体力相统一的商贸业科学发展之路。随着中阿经贸论坛在宁的胜利举办,宁夏已然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商业贸易的重要窗口,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把眼光放在宁夏、把资金注入宁夏。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商品深受世界各国青睐,在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图书贸易、特色产品等多个领域内都有进出口贸易,连续两次成功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达成签约的外方投资金额有4000多亿元,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引人注目。
      如今的宁夏商贸欣欣向荣,本土企业新华百货连锁店一座座拔地而起;万达广场、必胜客、肯德基、苏宁电器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入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宁夏,将续写着商贸流通的光辉篇章。
      
      我的城市我的家
      
      历经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迅速崛起的数十年里,城市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地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21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是城市崛起与繁荣的时代。
      宁夏作为一个祖国内陆边远省区,经济欠发达一直是留给国人最直接的印象,“一个城市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曾经是30年前宁夏首府银川市区的真实写照。自上世纪末开始,宁夏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提出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战略决策,自此,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是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宁夏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这5年,是宁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5年。2010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达1643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4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58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和“三个百万亩”工程顺利推进,特色农业体系初步形成,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点的发展新路子。
      这5年,是宁夏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一批重要的能源、交通、水利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成。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银川市为中心、地级市为主干、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
      区域统筹取得新进展。把黄河金岸建设与人口转移、就业、脱贫有机结合,沿黄城市带产业聚集和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实施生态、劳务、教育三大移民工程,年吸纳就业50万人,累计移民44万人,缓解了中南部人口环境资源压力,走出了一条山川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人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039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00元,从全国第28位提高到第2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509元增加到2010年的4675元,位居西北第一;民生计划深入实施。创业行动扎实推进,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万人,年平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75万人(次);在全国提前10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15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步伐加快,5年消除绝对贫困人口15万人。
      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央严格控制涉外论坛的形势下,争取国务院批准宁夏永久承办“中阿经贸论坛”,实现了小省区办国际盛会的历史性突破。
      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塞上江南”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无不印证着宁夏在改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创新,勇于实践,挣脱了种种困难与束缚,正在以坚定的信心和磅礴的气势,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为之聚焦的魅力城市。
      银川――最适宜企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
      石嘴山――关闭污染重企业的园林化工业城市;
      吴忠――回族风貌的新型滨河生态城市;
      中卫――生态旅游文化的中等城市;
      固原――聚集辐射带动作用的宁南中心城市。
      它们以各自享有的优势资源,向世人展示着独特魅力。宁夏,正在慢慢拂去曾经漫天黄沙遮盖的面庞,倚靠着巍巍贺兰,在黄河的臂弯中迅速崛起;这里正在成为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成为宁夏人为之骄傲的幸福之地!
      
      生态移民很给力
      
      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攻坚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开发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和创新,对于加快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宁夏各有关市、县(区)和自治区都成立了相关生态移民组织机构,市、县(区)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自治区教育、国土、水利、财政、住建、农牧、公安、民政、国资委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已出台了涉及移民住房、土地权属、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移民培训、金融支持等30多项政策意见,并由自治区移民局汇编成册,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宣传发动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移民工程。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从项目提出到规划编制和实施,得到了中央驻宁新闻机构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做了多期专版和大量的报道,自治区和市县区新闻媒体也通过建立生态移民信息网站、地方电视台制作专栏等,对本地的生态移民工作及时进行跟踪报道,这些都为推进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强大宣传舆论支撑。固原市还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宣传动员活动”,原州区制定了包括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措施、定奖罚和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专职干部包组的“五定三包”宣传动员工作制度。自治区移民局编制经验交流材料,下发各地进行学习,起到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作用。发改委、移民局印发了《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作指南》10万余册,让党的移民政策家喻户晓。
      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中,移民住房、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等硬件建设和移民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原州区团结村、贺兰县洪广镇、灵武市狼皮子梁等移民安置区一排排风格统一、整齐气派的房屋和院落,体现着移民新生活的美好前景。在为移民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新家园的同时,把住房建设与培育产业结合起来,技能培训与稳定就业结合起来,各地基本确定了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的目标,认真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工作奠定了基础。
      生态移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靠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远远不够,还要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结合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沟通联系、牵线搭桥、推介项目,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积极投身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战。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捐资1.5亿元为全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建设9所小学、15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捐资3100万元建设2所学校,华能宁夏能源有限公司捐资2000万元扶持移民发展产业。目前,已有14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其中支持产业发展的15家,捐建社会公益事业的13家,接纳劳务移民的30家。这些企业的参与,极大地支持了生态移民建设,形成了依国家之助、举全区之力、聚社会之智,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各市县区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行之有效的安置模式,让移民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过得开心。金凤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2亩设施温棚、1个就业岗位的“121”劳务移民安置模式;惠农区确立了户均1套房、1亩地、1个就业岗位,稳定居住2年以后配送1头托管奶牛的“3+1”劳务移民安置模式;青铜峡市确立了人均1亩水浇地、户均1套房、1头奶牛、1个就业岗位的“4个1”生态移民安置模式。这些各具特色的安置模式,都很好地体现了全心全意为移民着想的出发点。自治区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开展服务生态移民工作,在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供资金保障、营造工作氛围方面做出了各具特点的工作实绩。
      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服务与监管工作,紧紧围绕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社会管理等关键环节,普遍开展了市与市、县与县、县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工作。自治区成立了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办法和审计监督意见,纪检、监察、住建、审计、财政部门多次对移民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监管,确保了移民工程健康、有序、稳步地推进。
      
      文化旅游独一秀
      
      宁夏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景观、舒适宜人的生态气候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而今宁夏的文化旅游事业已成为宁夏助推经济增长点的又一支柱产业。
      围绕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九大主流文化”和以“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坡头、沙湖、西夏陵)、“两堡一城”(镇北堡、将台堡、古长城)、“两文一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美景)为主要代表的特色自然景观,增进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宁夏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方向”。宁夏还重点引导各个院团,以创意为源头,内容为核心,根据景区场地场景、文化特点、地域特色、发展规划等条件,量身定做一批文化旅游剧节目,舞剧《月上贺兰》、回族花儿风情剧《回乡婚礼》、大型乐舞晚会《黄河・星月・花儿红》等一些优秀的节目均已入住宁夏5A景区,还有宁夏刺绣、擀毡、打铁、皮影戏等50多种民间艺术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文化与旅游景点对接是宁夏旅游事业的又一次腾飞。
      文化旅游不仅助推了宁夏的经济发展,还将宁夏的回族文化推向了世界,今后宁夏将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将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清真美食、回族服饰尽风流
      
      宁夏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因此这里的回族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着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走进宁夏了解回乡,体验这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如今宁夏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回族清真饮食文化,特别是以清真风味小吃和清真特色餐饮为主的清真饮食产业发展迅速,并走向全国,其产品在全国清真食品市场占有主导地位。
      此外,还有独具风情的回族服饰,低垂的流苏、精致的花饰、飘逸的头巾、清新素雅的配色、流畅大气的线条,这就是时尚化、现代化的回族服饰。回族服饰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小白帽、黑坎肩、绿裙子等等,在设计上更加追求时尚美,颜色上更加多样化。而今的回族服饰也正在向国际舞台迈进。

    推荐访问:塞上 妖娆 妖娆塞上 妖娆塞上牌坊 妖娆塞上牌坊公园竣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