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诗经有关礼仪的篇_《诗经》的礼乐文明与当前礼仪文化的建设

    时间:2020-03-27 07:4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比较充分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礼乐文明。在当前社会的礼仪文化建设中,挖掘包括《诗经》体现的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诗经》;礼仪文化;个人修养;社会公德;和谐社会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这是从古至今社会上人们存身立命的规律。没有礼就没有人的社会立足之地,因而礼仪也就是一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延续的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传统的礼仪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礼仪文化发展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独特价值。《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比较充分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礼乐文明。从艺术审美上升到社会审美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礼仪,挖掘其具有现实生命力的内容,对于加深现实礼仪的文化底蕴,加强和谐中国的礼仪文化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诗经》礼乐文化的反映及其审美价值�
      周代,礼是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统治阶级把它道德化、规范化,它是维护西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根本保证,是为宗法制服务的。礼仪形式作为西周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诗经》中有着较为充分的表现。�
      西周社会的各种礼仪活动,如祭祀、宴飨、朝聘、乡射等,都是与乐和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经》中,《周颂》主要是祭祀的诗,它与乐配合用于祭祀典礼仪式;《大雅》主要是朝聘、宴飨的诗,它与乐配合用于朝聘、宴飨的礼仪活动;《周南》、《召南》等诗与乐配合,用于民间多种礼仪活动中。�
      《诗经》所表现的礼仪制度和各种典礼仪式较为繁复,有许多已经作为历史陈迹而湮没在了社会发展中。然而还有相当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即使其形式不复存在或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其文化意蕴及其审美价值却已经熔铸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那些湮没于社会发展中的,如许多祭祀、朝聘、会同等礼仪,对我们今天来说,一般只有历史认识意义。这些礼仪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社会环境,然而其他一些礼仪,尽管其形式、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有些礼仪已经消失,但是它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义却仍然在中华礼仪文化中传承着。前者如礼仪祝颂诗,后者如宴饮诗。�
      《诗经》中的礼仪祝颂诗是在各种礼仪活动场合上祝颂所用,大多数在《周南》中,如《关雎》、《桃夭》、《�木》、《螽斯》、《麟之趾》等,《小雅》中也有一些。�
      《周南•关雎》,《毛诗序》说:“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这是新婚礼仪场合的祝颂诗,情绪热烈,气氛活泼。《桃夭》,也是一首用于婚礼上的祝颂诗,专用于女子出嫁时人们对新娘的赞美和祝愿。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点明诗的主旨:“盖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螽斯》,是祝颂子孙众多之福。它以螽斯为喻,祝颂子孙众多,是对新人子孙繁衍,绵延不绝的祝颂词;《麟之趾》,闻一多先生认为这是一首婚礼纳征之诗,而姚际恒、方玉润见解得当。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说:“盖麟为神兽,世不常出。王之子孙亦各非常人,所以兴比而叹美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称此诗为“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这是在贵族婚礼上咏唱的祝颂结婚多子孙,公族兴旺的乐诗。�
      《小雅》中的礼仪祝颂诗主要有《天保》、《南山有台》、《鸳鸯》、《斯干》、《车�》等。�
      《天保》是“臣致祝于君之词”,臣子祈求苍天神灵恩赐,祝颂君王福禄不竭,万寿无疆。著名的“天保九如”就出于此诗:“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其他,《鸳鸯》是于贵族婚礼上祝颂的乐诗;《斯干》是在宫室落成典礼上的祝颂诗;《车�》是一首燕乐新婚的诗,诗中表现了贵族男子婚礼举乐、宴客受贺的场面。这些礼仪祝颂诗的内容与今天的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这种礼仪形式却仍然具有生命力,昭示着中华礼仪之邦的精神文明。�
      《诗经》中的宴饮诗是表现西周社会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一般是以天子宴群臣、诸侯或乡大夫宴宾以及兄弟亲朋故旧的宴饮来表现飨礼、燕礼和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宴饮诗对君臣关系的融洽、兄弟亲朋的和谐、宾主情意的真挚以及美酒肴馔的丰盛给予充分的赞颂。它所赞颂的不是宴饮活动的本身,而是在于和宴饮活动相关的礼仪以及通过这些礼仪体现的德。宴饮活动本身也是“礼”的载体,其政治教化的功能是明显可见的。�
      《诗经》中的宴饮诗,主要集中在《小雅》中,主要有《鹿鸣》、《蓼萧》、《湛露》、《彤弓》、《桑扈》等。《鹿鸣》,《毛诗序》说是天子“燕群臣嘉宾也”。诗中写出了宴会的盛况,反映出天子以诚意对待贤臣嘉宾,并给予他们隆重的礼遇。而嘉宾则尽其忠心,君臣相处和谐融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与兄弟或朋友宴饮的礼仪场面的诗主要有《小雅》中《常棣》、《�弁》、《伐木》等。《常棣》,是写兄弟宴饮的诗。诗中推崇兄弟的手足骨肉之情,申述了兄弟友爱的主题。“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以花萼花蒂同出一体进行比兴,说出兄弟之间情同手足的血肉亲缘。《伐木》是一首与朋友故旧宴饮之诗。“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它以伐木之时鸟鸣呼唤友声起兴,说到友情的可贵。�
      二、《诗经》所反映的礼仪文化在当前礼仪建设中的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讲究礼仪不仅是行为举止美,仪态美,语言表达美,更是一种综合展现的美,是气质的美,涵养的美,修为的美。在当前社会的礼仪文化建设中,挖掘包括《诗经》体现的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的掌握和运用,可以反映出其文化道德修养的水准。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原则,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感情基础。中国礼仪讲究的是内炼修养,外树形象,是内外兼修,表里一致。礼仪的核心是诚敬,是道德。“德”是最重要的。而“礼”不过是“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只有重德重行才能把握礼仪的真谛,使自己成为既重内省又重外修的“有礼”人士。�
      第二,礼仪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体现了社会的道德风尚。社会的和谐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而提倡礼仪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也是以德治国的一种方式。�
      第三,礼仪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一般在评价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的国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方面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管子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对我们全国人民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具体要求,它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我们对《诗经》所体现的礼仪文化进行研究,不是附庸风雅,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传承中华礼仪文明的精神实质,为现实服务。�
      第一,要提倡在现实生活中间的礼仪场合,净化礼仪,彰显文明。《诗经》中的许多礼仪祝颂诗对今天的各种民间礼仪活动有着很好的现实借鉴作所用。如新婚礼仪场合的祝颂,形成一套气氛热烈、喜庆祥和并体现不同社会角色特点的礼仪形式及祝颂载体,远比过分注重取闹、开心以至于导致庸俗尴尬场面出现的某些婚礼场面要好得多。其他的许多祝颂礼仪场合,比如祝颂孩子满月、百天、生日等,都可以借鉴《诗经》中的礼仪加以改造创新,表现文明有礼的祝颂内容。还有,诸如老年人祝寿、结婚纪念、升学庆贺、毕业离别、同学聚会、亲朋重逢等等,都可以因地、因时、因事创新发展一些礼仪。�
      创新发展礼仪是为了使大家“知礼,懂礼”和“习礼,用礼”。现在有些人,甚至是大学生,践行礼仪、文明礼貌和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都还不够。礼仪修养的提升重在“用礼”。当然,还有一些人对礼仪的认识却只停留在表面,内心缺乏深刻认识,还有的人学习礼仪是以商业功利的态度来对待,这也说明了这些人礼仪文化的内在审美价值的缺失。所以我们学习礼仪文化要认识到其审美价值,讲究“内练修养,外树形象”。�
       第二,传承礼仪文化,建设礼仪文明有利于加强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提升精神文明水平。《诗经》反映的许多社会礼仪对于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都有益处,加强新的礼仪文化建设,可以引导青年人健康地走向社会,步入人生。比如成人礼,是人生重要的礼仪之一。冠礼,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成人礼。它既是行使履行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开始,也是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与自我修行的的开始。举行成人礼仪式,对于青年人认清个人与家庭、社会、天下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人的价值追求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成人的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知道对自己负责,甚至不知道对父母负责,更谈不上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了。�
      礼仪不是装饰的外衣,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来自内在气质的外显风度。在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礼仪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而其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则是人的修养和人的品格。当今社会上有些“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却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社会责任,为人飞扬跋扈,表现出十分低下的个人品格和修养,“我爸是李刚”的流行语录就是个令人痛心的例子。�
      礼仪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对于国家来说,求国泰民安,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社会礼仪;对于公民来说,求人际和谐,求家庭和睦和个人发展,也需要加强礼仪文明。我们应该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加以继承与发扬,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礼仪文化的重要作用并实现其独特价值。�
      [责任编辑:周来顺]
      

    推荐访问:礼乐 诗经 礼仪 《诗经》的礼乐文明与当前礼仪文化的建设 中华礼仪文明与当代教育 西周的礼乐文明包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