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初中语文课堂游戏100例

    时间:2020-03-01 07:16: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要阵地之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语文课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它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之中轻松学习钻研,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从好的导语中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今后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语的设计及处理方式是灵活机动的,或联系拓展,或设疑而问,或巧设悬念……下面笔者就简单地总结一下。�
      1. 投其所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设计导语时应十分注意迎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渴望。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著名童话时,设计了如下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美,我们在上学前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在镜子前照上几照。这些都不过分吧?”学生齐声笑答:“不过分――”这位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过分。这是我们不影响班容,校容,不影响他人心情的正当表现,是一种整洁大方美的表现。只要不超出学生允许的范围,就是无可厚非的。”说到这,学生都面带笑容,露出一种被理解后振奋的神情,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已经起到预期的效果,就接着话锋一转,说:“可是,如果为了美,不顾个人身份,不管他人感受,去搞什么个性,追什么时尚,甚至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走,这会给人什么感受啊?”“丑”、“恶心”、“傻子”……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很明显,这位老师在巧妙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同时,已成功地给学生上了一堂审美鉴赏课。结果,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童话中作者对皇帝丑行的鞭挞和对黑暗社会的揭露被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了。而且童话中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特点也被学生掌握,并且当堂为文章续写了结尾。�
      2. 自然设疑,引发学生解谜的兴趣
      巧设疑问贵在自然。教师在导入课文时要注意自然而然,不可弄巧成拙,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故弄玄虚,从而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在设置疑导入问时,应该注意有的放矢、自然发疑。如在讲《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一位教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导语设计,而是在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罗贯中之后,直接板书题目“杨修之死”,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回答说:“最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死”。还有一个学生补充说:“还想知道他死了以后会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恰恰正是本文要讲述、涉及的主要内容。这三个问题是学生一看到“杨修之死”这样一个题目后马上想到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自然设疑,引起学生解谜的极大兴趣,促使学生深入课文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消化了文章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既不需要老师去费劲地讲解文章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又避免了学生被动地去学习,以致毫无兴趣,毫无收效,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谓一举多得。由此看来,设计导语不一定非得挖空心思,还是要根据文章、题目的特点来设计,只要能起到一个引的效果并让学生有所收获,就是好的导语。�
      3. 以情动人,烘托渲染气氛,陶冶学生情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打动人心的内驱力。在授课过程中,应十分重视运用情感来烘托课堂气氛,以此来陶冶学生情操。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描写父爱的名篇,文中作者将父爱描写到极致,父亲不多的言语和动作透露出来的怜子深情催人泪下。因此,教授这篇课文时,必须得先营造出一种爱的,让人感动的氛围,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父爱,才能用心去领会、感悟,最终有所触动。于是一位老师以下面这种方式开头进入课文:先读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那段文字,并加重了读“肥胖”、“蹒跚”、“探”、“攀”、“缩”等词的语气。在读的过程中,就听到有学生在窃笑。读完后,老师问学生:“本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背影?”一学生答道:“是一个肥胖的,不好看的背影。”老师说:“不错,这确实是一个不美观的父亲的背影。但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年过半百,刚遭丧母之痛,又遭失业打击的父亲在送自己二十岁健康儿子时,为给儿子买橘子而爬上爬下时的背影。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情景可笑吗?”学生一下全怔住了,齐刷刷抬头看着老师。老师接着说:“父爱可能不像母爱那么细腻、温柔,但那用行动表现出来的爱却同样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去感受父爱的真谛,品尝真情的美好吧。”最后,整节课都是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完成的。学生从朗读课文到品读语句时都带着一种真挚的感情,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
      4. 贴近生活,拓宽思维,巧妙联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为老师更应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撷取一朵朵浪花,激活学生思维,拓宽思路,达到引人入胜的最佳效果。在教授一些课文时用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导语,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将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学生快捷达到理解书本知识的主要渠道。�
      如在讲授《斑羚飞渡》时,一位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猎人外出打猎,在劳累一天却一无所获时,忽然发现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小猴出现在眼前。他精神大振,立即举枪准备射击。母猴发现危险后立即没命逃窜,猎人紧追不舍。距离越来越近,眼看母猴就要丧生在猎人枪下。母猴忽然停下了奔逃的脚步,放下怀中的孩子,摘下几片树叶,折成杯状,开始挤乳汁。猎人对眼前的一切迷惑不解,就开始静观其变。母猴挤完乳汁后,放在小猴面前,然后转身向猎人走来。在离猎人三米远的地方蹲坐下来,两手拍打胸脯,两眼满含泪水望着猎人……猎人忽然明白了,母猴要牺牲自己保全孩子,它在请求猎人向自己开枪,猎人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他闭了闭眼睛,然后转身走了。从此,他再不打猎。故事讲完后,全班一片肃静,气氛悲壮而凝重。老师接着讲述:母爱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它可以化丑陋为美丽,化凶恶为善良,化邪恶为正义。不仅人类如此,动物如此,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都会如此不计报酬,不计代价地付出奢侈的成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同样感人至深,令人深思的文章。课文讲完后,学生被斑羚那种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而团结一心、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同时文章那呼吁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保护动物的主题就被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并领会了。一个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导语,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实验激趣,师生互动,自主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由教师或学生亲自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会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且现代科学已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这一类型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在讲《死海不死》这篇课文前,有位老师拿了两杯水和两个鸡蛋走进教室,把东西放在讲台上,然后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学生。学生全都诧异不解,齐刷刷抬头看着老师,待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师这时,他把两个鸡蛋同时放入两杯水中,其中一个鸡蛋下沉,另一个鸡蛋却浮在水中。这是为什么呀?学生兴趣陡增,纷纷提出疑问。老师笑而不答,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来寻找答案。学生纷纷上台来东摸摸西看看,有位机灵的学生发现鸡蛋浮起来的水杯中的水有点浑,就用手蘸了点放在嘴里一尝,然后大叫:“水是咸的,水中有盐。”其他学生都来尝水。答案找到了,在清水中鸡蛋下沉,但在盐水中鸡蛋就浮起来了。那为什么在盐水中鸡蛋会浮起来呢?老师再一次笑而不答,只是告诉他们,答案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请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揭开谜底。后来的情况不用多介绍了,学生全都在如饥似渴地读课文并抢着告诉这位老师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掌握知识。�
      当然,导语的设计决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它可以是灵活多变,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它也没有一定之规,有的只是不同的人对课文不同的把握和理解,对导语不同的安排与设计。只要能起到引的效果并对教学有辅助作用的便是好的导入。
      
      ��收稿日期:2011-10-29
      

    推荐访问:导语 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 语文课堂精彩导语集锦 语文课精彩的课前导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