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9-04-12 03:2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是最具准确性、权威性的教学媒体,在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在使用文本教材上依然存在着视教材为圣经,教学时“不敢越雷池一步”仍“教教材”的现象。如何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创造性使用教材,树立新课程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 依据课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通过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的媒介。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所以相对于要完成的所有教学任务来说,教师最重要的是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不少一流名师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在此基础上解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真正推进课程改革,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和实现不同模块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
      例如对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第二单元编写纲目,可作如下的创造性处理。
      又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哲学是怎样起源的”为例,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把这一原本哲学味道颇浓的话题,放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框中教学,通过对案例、情境和问题的思考,引出结论: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教材在“专家点评”栏目中,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供给了学生,这师徒二人认为哲学起源于“惊讶”、“惊异”、“迷惑”。这些观点对不对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谁更正确呢?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惊讶”、“惊异”、“迷惑”等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可见,柏拉图师徒对哲学起源问题的追问只停留在半道,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把问题追到了根上。由此表明,新教材既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更是鲜明的思想政治导向,且这种导向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逐步引导自然而然地完成的。
      二、 深研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首先强调的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许多专家、学者、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依据教育心理学和学生身心、认知发展和德性形成发展规律加以精选和编制而成,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
      按照新课标所编写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秉承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仅内容的选择令人耳目一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而且在呈现方式上摈弃传统教材的说理型、灌输型,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与合作学习型的呈现方式,实现了教科书功能上的转变。所以教师使用教材时,首先要在课标的引领下认真研读、感悟新教材,吃透教材的基本精神,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思路、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教材中所蕴涵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学科定位、建构课程的目标体系,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达成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可归结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包括思想道德与学科知识两个方面。用图可作如下示意。
      又如,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体例规范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教材层次划分的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过程为主线”的追求。二是活动框的设计反映了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既致力于提供基础性知识,更着力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知识的过程。三是各种栏目的设计既丰富了教材的信息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又关照不同学生的差异。四是综合探究的功用,在于展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经济生活》新教材中有许多彩色美观的图片和漫画,有些图片还配有探究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图片中回顾生活、思考领悟、合作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也能培养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激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三、 超越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键
      教材是可以超越的,这是因为,教材是“范例”和“媒介”,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其一。其二,受文化基础、地域或编写者的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彻底完备、尽善尽美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三,文本教材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相对于信息时代的海量知识,教材容量总是有限的,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不能也不应该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机械照搬。例如,《经济生活》(2008年3月第4版)第82页的图表只列举了1996、2000、2004、2007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已经落后。又如,教材第86页的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的数据只是到2000年,远远不能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所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在情理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真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重组、充实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思想政治新教材中“名词点击”、“相关衔接”、“专家点评”和“综合探究”等栏目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适当减少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增加与其他学科相融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学生动手的内容。例如,思想政治必修课程4个模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选修课涉及经济学、法学、国家与国际组织等,相关知识的覆盖面大,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广。教学中教师若能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网络信息资源,既能克服教材有关知识的局限性,又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知识,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如,在讲授“感受文化影响”一框时,如能结合学校中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谈谈感受和体验,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材才能被“激活”,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