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如何选题【关于粤东地区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接受度的调查】

    时间:2019-01-16 03:26: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主流文化,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教师对新课程是否接受可以从PJ,TA@方面来衡量: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学校对教师的支持、校外对教师的支持。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是新课程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对新课程接受度在教龄、学历、学校性质这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新课程;接受度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课程从根本上而言体现的是国家的主流文化,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对课程进行改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这20年来,在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之后,我们的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大众教育就需要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发展要求,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课程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去改。二是培养民族素质的要求,中国人现在缺的是什么素质?是自主创新精神,而过去我们的老课程结构是以学科为主导,知识基础丰富,但如何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并进而在实践中创新却有所欠缺。高中新课改(这里的“新课改”是指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程”指的是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下同)的特色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求,新课程要教师做出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的、深刻的改变,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教师是否接受新课程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粤东地区属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办学校的师资、校舍较差,公办学校大班额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政府穷,而民间存在着一个相对较富裕阶层的地方,如普宁、潮阳等地,民办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普宁、流沙几所民办中学的招生都是百里挑一,要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粤东地区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独特性,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尤以潮汕地区为代表。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从韩愈在此著书立说以来,粤东地区的教育深受影响。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恰逢2004年以来,广东等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粤东地区的高考在全省一直不俗。学生的能力强,素质高,这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笔者从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人手,试图从某个层面了解粤东地区的素质教育实施及发展状况。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也即教师对新课程的正面态度。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为了了解粤东地区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程度,2008年8月,笔者就潮州、揭阳、汕头、普宁等地区的部分学校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依据香港学者李子建提出的“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主要受以下五个方面的影响:(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以下简称:非成本评估);(2)课程的实用性;(3)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以下简称:关心事项);(4)学校对教师的支持(以下简称:校内支持);(5)校外对教师的支持(以下简称:校外支持)”0等五个方面展开。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高中数学教师,选取对象来自不同地区的省重点中学5所,市重点中学5所,普通农村中学12所,共计22完中。问卷经过多位教育专家共同研制商讨编制而成的,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即1等级(4.50―5.00)为赞同,2等级(3.50―4.49)为较赞同,3等级(2.50―3.49)为中立,4等级(1.50―2.49)为比较反对,5等级(1.00―1.49)为反对。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1.5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并且分别统计并分析了教龄、学历以及学校的性质等对教师对新课程接受度的影响。共计发放问卷341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95.6%。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
      依据香港学者李子建提出的教师对课程改革态度的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表3.1各因素的平均得分及等级评定表,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
      
      除了校外对教师的支持项的平均分为3.42,等级评定为3等级以外,其他各项等级评定均为2等级。问卷总平均得分为3.81(保留两位小数),等级评定为2等级。
      从表3.1来看,教师在课程改革的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以及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两项得分相对较高,而教师对新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校内对教师的支持这三项上得分相对较低。
      
      (二)教龄对新课程接受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人们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是有差异的。这种态度可能和教师的教龄有关,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教学惰性可能导致教师不愿意改变现状。
      
      由表3.2可以看出,1~5教龄段与11~15教龄段的老师在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6~10教龄段与11~15教龄段的老师在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而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和1~5教龄段、6~10教龄段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三)学历对新课程接受度的影响
      以学历为影响因素分析学历对教师对新课程接受度的影响,表3.3是不同学历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对新课程接受度上的情况。
      笔者这里把函授本科与全日制本科两者分别比较,是基于粤东地区的具体情况:粤东的教育相比较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相对落后,教育也深受其影响。这两年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高中教师学历基本上达标。在被调查的教师全体中,函授本科学历的有107人,约占整个被调查对象全体的33.2%,函授是部分农村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学历达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对这两者分析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从表3.3可以看出,对课程改革接受度的情况:具有专科学历与全日制本科的教师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硕士学历的教师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有函授本科学历的教师与全日制本科学历以及硕士学历的高中数学教师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全日制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的高中数学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
      另外,专科学历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接受度的问卷上的得分为3.26,且标准差为0.73,误差较大。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由于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样本较小,可能代表性不够,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硕士学历的教师标准差不大,结果相对稳定。
      
      (四)学校性质对新课程接受度的影响
      
      从表3.4可以看出,市重点中学与农村中学的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与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与农村中学的教师差异却并不显著。
      从不同性质学校的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情况可以看出,市重点中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程度最高,这与经验认识是相矛盾的。一般认为,省重点中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程度应高于普通中学和市重点中学数学教师。   
      四、结论及分析
      
      从总体上而言,粤东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还是比较赞同新课程改革的。这可能是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理论与政策导向的结果,也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单一型人才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现状决定的。但从调查结果看,校外对教师支持还不够,因为课程改革是政府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官方行为,但教师却没有明显感觉到社会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普遍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
      第一,教龄在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龄在l~5与6~10两个阶段的中、青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度非常高;工作10年以后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冷静和理性,但有些教师也表现出了不愿接受变化的工作惰性,甚至有些中学的个别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几乎排斥,在和一些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课程改革倡导的十条理念中的两三条也说不清楚。在调查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一些积极的讯号,大多中、青年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好奇心与兴趣非常强烈,对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决心也较高。
      第二,不同学历的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学历越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度就较高。随着教育的发展,高学历毕业学生充实到中学教师队伍中,同时原来的中学教师通过函授、离职进修等培训模式取得了合格的任教资格。根据前面的统计,粤东地区约有99%的在职高中数学教师具有本科及硕士学历。今后,粤东地区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程度必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第三,教师所在学校的性质对教师在新课程的接受度上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市重点学校对新课程认同度最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与省重点中学相比,普通中学教师的信息相对闭塞,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参加数学新课程培训和学校的教研活动等方面,教师培训要求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但实际没有做到。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书和杂志不多,所以当前有关课程改革的一些争论对农村中学的教师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市重点中学的生源虽不是最好,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升学压力普遍不大,给教师的环境比较宽松。省重点中学之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最终会通过高考升学率而转移给教师,所以教师在使用新课程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反思和回顾,进而产生疑虑――源于社会对升学率的期望。
      第四,校外对教师的支持不够充分。广东是高中课程改革率先实施的地区之一,但粤东地区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从2008年高考广东地区的数学试卷来看,除了加强对新增知识和运算能力的考察外,缺少开放性的、探究性的以及应用性的以能力立意的,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试题,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也是导致这些“草根文化”的根源。课改所面临的是50多年来传统专注于“双基”的教学似乎有点积重难返了。
      在潮州市调查时,省某重点中学的一个数学教师说:对于新课改,我们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一些,但太虚了,而老师要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但课改似乎没有考虑到一线教育操作的复杂性。
      因而,目前粤东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搞好持续性的教师培训问题,函授本科学历的教师与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对新课程的接受度上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要做好教师的过程性培训;二是要强化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现在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以市、县为单位成立“教研组”,超前备课,让实力强的老师提前上课,大家一起听课一起分析问题。把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梳理研讨。但这尚需要个过程。对于首批投入新课改的老师,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然是最艰难的。

    推荐访问:粤东 新课程 高中数学 接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