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数学应“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时间:2018-12-27 03:3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捕捉“生活现象”,寻找数学联系
      
      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要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景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校园内有几幢房子、几辆汽车、几棵松树,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中高年级,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有多远,大约要走多长时间等。虽然他们写的日记还比较幼稚,但是他们确实把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活生生的事例记录下来了。写数学日记可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1.选择生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课的开始可创设“生活故事”,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个生动有趣的“妈妈分月饼”的故事:中秋节的晚上,妈妈拿出三个同样大小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把第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块,分给宝宝甲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妈妈笑眯眯地把第二个月饼平均分成4块,分给宝宝乙2块,宝宝丙看见妈妈满足了宝宝乙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妈妈把第三个月饼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吃得最多?”学生个个兴趣浓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每组拿出准备好的3张大小一样圆纸片代替月饼)分组操作分月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得到的月饼同样多。这个生活故事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学概念。
      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开始,使课堂教学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理解概念。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度过的时间:一个星期从星期日→星期一→……星期日→星期一→……,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体验着循环的含义。从学生领悟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教师提问“重复出现”的前面应加一个什么词?(不断地)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切入点,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循环小数中的几个关键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从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形象的认知。
      3.运用生活实例,领会知识内涵。
      教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强调形象性。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三、回归“生活空间”,解决实际问题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理解,体验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当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用数学知识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内化为知识。如学生认识了圆以后,可以让学生观察道路上的窨井盖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讨论,为什么大多数都做成圆形的,方的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生得出圆形的窨井盖的最大优点是盖子不会掉到下水道中,因为盖子做得比下水道口略大,而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所有的直径相等,都大于窨井口的直径。而方形窨井口的对角线最长,大于两边长,盖子容易掉下去。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到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三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地砖应符合的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多少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是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得有味、有趣、有效。

    推荐访问:生活 数学 取之于 用之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