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区域产业链发展评价

    时间:2023-06-29 17:4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 彬,陈 宸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

    国内学者对产业链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链的内涵和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等方面。郁义鸿(2005)提出产业链是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生产链条。邵昶等(2007)将产业链描述为介于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夹层”,兼有产业和企业特征的组织。在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方面,国内众多的学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方面研究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1-3]。

    在投入产出经济分析中,所谓产业链,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客观形成的某种技术经济联系。国内学者对产业链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利用投入产出表构建单个指标分析产业链相关问题。蔡安宁等基于北京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净输出、区位商、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北京产业链的演变和产业之间的联系[4]。第二,构建全产业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贺正楚等以全产业链产业融合度指标、全产业链产业耦合度系数、全产业链产业结构柔性系数、全产业链产业协调系数、产业共享指数、首位产业引领度系数、全产业链产业创新生态系数七大指标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5]。第三,定性分析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指出,驱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包括终端需求、要素供给、区域产业布局和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等[6]。黄群慧和倪红福认为产业链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是直接相关的[7],刘志彪指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标准要从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链、创造价值、要素协同等多个维度来分析[8]。国内学者关于何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及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出了大量探讨,但有关如何评价我国尤其是各地区产业链发展水平的研究仍不成熟,对提升区域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基础制约的研究亟需厘清和深化。本文将在产业链发展水平提升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具体因素,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一套衡量区域产业链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定量测算,为提升我国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供研究思路。

    2.1 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根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建立一套合理的区域产业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基于产业链所涉及的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出发,构建产业链发展效率提升度、产业链耦合度、产业链发展生态完善度三大指标,从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链丰盈度、产业链影响力、产业链辐射度、创新环境、投资环境、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和区位因素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间产业链联系水平(见下页表1)。

    表1 产业链发展评价体系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投入产出数据来源。本研究使用的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数据。2002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表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它是基于Chenery-Moses模型框架,在中国30个省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实际数据和非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的包含30省区60部门的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2007和2010年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取自于《中国2007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2010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理论与实践》。2012、2015以及2017年的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选用由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第二,其他数据来源。本文涉及经济社会指标的分析,如未做特殊说明,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此外,本文在计算总指标排名时采用总量指标,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在各项分指标解释采用比率指标。

    2.3 产业链生产效率

    产业链发展效率提升度衡量了产业链中单位投入的产出情况。由于生产过程需要多种投入,难以使用单一投入的生产效率来刻画产业链发展效率。为此,本文的衡量指标是人均GDP,该指标越大则代表产业链的生产效率越高。

    2.4 产业链耦合度

    2.4.1 产业链丰盈度

    产业链丰盈度反映了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与分工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产业链背后的技术水平。通常被定义为i地区k部门投入的中间品从最初投入到生产为最终产品所经历的生产阶段平均次数。该指标反映了国内产业链分工的复杂程度,两个区域间价值链长度越长,说明其生产环节的节点数目越多,则该区域间分工越复杂。产业链丰盈度实际上为某地区提供的增加值从最初投入到被吸收为最终产品所经历的生产环节次数,根据闫云凤(2018)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产业链丰盈度指标,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然后将某一部门的所有产品的价值链丰盈度求和可以得到该部门的平均产业链丰盈度APL指数,μ为单位列向量即:

    2.4.2 产业链影响力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分析各区域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带动作用。根据杨成凤等的研究,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构造了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指标,来反映产业链影响力和产业间的关联。

    1)影响力系数分析(10%)。区域产业影响力系数:

    式中:bij为投入产出模型中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当j区域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i区域的完全消耗量;
    n为划分的区域个数。影响力系数表示当某一区域最终产品增加一单位时所需要的其他所有区域的产出增加量,其反映了生产的后向关联程度。该系数若大于1表明该部门在产业后向关联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感应度系数分析(10%)。区域间产业影响力系数:

    式中:bij为投入产出模型中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元素;
    n为划分的区域个数。感应度系数表示当所有区域最终产品增加一单位时所需要的某区域的产出增加量,其反映了生产的前向关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其他区域产业对该区域产业的依赖度越大,要求为他们提供的产品越多。该系数若大于1表明该部门在产业前向关联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产业链合作度。产业链合作度说明了区域间双边贸易流量中所包含的双边增加值。它反映了两区域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即,它表明两区域的产业链合作对于两区域外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区域产业链合作度是将两个区域总出口值与其所包含双边增加值的比值加以衡量。该指标越大,表明两个区域出口中所包含来自双边的增加值越多,产业链合作度指数CO也就越大。根据李楠(2020)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产业链合作度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osr表示区域s与区域r的产业链合作度;
    EXsr为区域s对区域r的出口额。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法,区域s对区域r的出口EXsr中包含来自r区域的增加值Vsr可表示为:和Vsr的说明和测度方法与此类似。

    2.5 产业生态完善度

    产业生态完善度是指推动产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产业发展受到产业发展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2.5.1 创新环境

    产业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良好的创新水平能够加速企业的科技革新和整体发展,因此更多企业倾向于集聚于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

    2.5.2 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环境和条件,地区间投资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地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选择,进而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和方向。其中,区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生产能力。由于难以直接获取企业使用资金的平均成本,考虑到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越多,说明信贷资金越丰裕,资本成本越低,因此用本地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地区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衡量资金成本。

    2.5.3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地区经济活动中各种投入要素的拥有情况,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起产业在地区之间的集聚与扩散。劳动力成本和消费水平是衡量地区要素禀赋的重要因素。其中,劳动力成本可以用本地职工平均工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衡量。消费水平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以衡量。

    2.5.4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企业将无法建立。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是基础设施的两大方面,是联系客户、产业运输、产品维护等环节顺畅进行的必要条件。其中,交通设施可用本地货运总量/地区货运总量衡量,通讯设施可用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年末总人口衡量。

    2.5.5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会影响产业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一般来说,距离主要城市越近,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越低,产业越倾向于定位于此类地区。研究选取本地到全国GDP前10城市的加权距离来衡量企业的区位条件。

    截至目前投入产出最新数据可获得至2017年数据(见表2)。产业链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福建、湖北、安徽、河南。西部地区的产业链发展排名相对靠后,产业链发展指数排名的后三位分别为:西藏、甘肃和新疆。东北三省份的产业链发展指数排名处于中等靠后位置。江苏省除去要素禀赋各项子指标均处于高位;
    广东省在产业链丰盈度、产业链影响力、产业链辐射度、投资环境、创新环境、区位条件具有较大优势;
    山东省在产业链丰盈度、产业链影响力、产业链辐射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具有优势,但其产业链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浙江省在产业链丰盈度、产业链影响力、产业链辐射度、基础设施以及区位条件方面具有优势。

    表2 2017年各省份经过数字化调整的产业链发展指数及排名

    2017年产业链丰盈度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多集中在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依次为:山东、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吉林、天津和江苏。产业链丰盈度指数低于平均值的有16个省份,分别为:四川、湖南、上海、广西、贵州、辽宁、新疆、北京、青海、重庆、浙江、宁夏、广东、海南、云南。

    自2007年至2017年,中国各区域产业链感应度系数基本处于稳定水平,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安徽、河北7个省份的产业链感应度排名一直靠前。2017年产业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省份有11个,依次为: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安徽、河北、四川、湖北、江西、福建,表明这些区域的产业链处于上游,对其他地区的需求感应程度较强。

    中国2007至2017年国内各省份产业链影响度指数稳中有升,表示我国区域产业的相互依赖度有所增加。山东、安徽、河南、江西、河北、江苏6个省份的产业链影响度排名一直靠前。2017年产业影响度系数大于1的省份有12个,依次为:山东、安徽、河南、江西、河北、江苏、湖北、浙江、四川、天津、宁夏、重庆,表明这些区域的产业链处于下游,对其他区域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上海、广东、黑龙江、新疆、辽宁、贵州的产业影响度系数位居末位。

    中国2017年区域产业链合作度指数排名前五的是山东与山西、山东与湖南、山东与福建、山东与江苏、山东与安徽。2017年区域产业链合作度指数排名后五位分别是:海南和陕西、福建和吉林、重庆和新疆、内蒙古与贵州、辽宁和云南。省份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链合作度指数。总的来看,中东部省份如:山东、山西、湖北、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河南与其余省份的产业链合作度较高。西部省份如:宁夏、新疆、云南、陕西与其余省份的产业链合作度较低。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发达省份与其余省份的产业链合作度也较低。

    猜你喜欢投入产出省份影响力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天才影响力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6期)2017-01-15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12期)2015-04-14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4期)2014-03-01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6期)2013-05-14

    推荐访问:产业链 区域 评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