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时间:2023-06-16 18:4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薛洋,欧阳斌,吕雄策,林思民

    (1.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汇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在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过程中要将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高校课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高校体育课程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注重红色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关键载体,应更加明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在体育课程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更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对其不断进行革新与优化,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从现实困境中总结经验不足,优化发展路径。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今各高校围绕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理应主动回应国家教育政策提出的建设要求,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落实思政教育,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师德素养与思政能力。

    本文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2014年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见图1。学者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在教学领域的育人任务与应用方式,归纳总结课程思政在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实践路径;
    二是基于高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分析如何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与体育课程相融合,并指出落实阶段伴有的难实施、难控制、难见成效等困境;
    三是分析高校体育思政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从整体上看,学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性研究成果仍较为分散,协同育人的效果并不明显。

    图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时域

    (一)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课程蕴含着“具身”和“具德”属性,涵盖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培养。毛泽东认为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并使人“身心并完”的作用。因此国家提倡体育,对个人来说,可以“养生”;
    对国家来说,则可以“卫国”。他主张通过发展体育,走救国救民的道路[2]。这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体育运动的关系。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课程强调大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的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还是在比赛和训练里的突破极限,本质都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显然高校体育课程自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过去的课程内容建设中未做相应的抽取、归纳和应用等工作。高校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政优势,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功能,激励大学生持之以恒,坚持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遵纪守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具有时代必要性,已然成为最直接、最贴切贯彻“立德树人”的途径之一。

    (二)贯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诉求

    我国高校因存在地域特点、教学水平、教学专业领域与学校性质等差异,导致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近年来,诸多高校体育课程从传统的体育课堂逐步向体育俱乐部演变,但其课程教学方式与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实质性区别,这也导致了体育课程思政的革新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

    同时,很多高校面临体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课程需要先解决本身所具有的众多问题,才能将课程思政更好融入体育课堂之中。高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高度融合是育人与育才的必要手段,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相互依托,同时也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中[3]。此过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多方面配合,各高校间加强交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德”与“育才”相结合。“育德”是“育才”的前提和基础,“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并且这一任务需要内化到高校各类课程中。

    (一)体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5]。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作用直接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方式及结果中。加强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是落实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立德树人”是体育教师贯彻教学方针的起点,也是终极任务。

    体育教师的职责与其他学科类教师相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全方位的关注。因此,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双重发展,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关注学生上课时身体运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预设好思政元素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哪一个环节。

    (二)自强人格模式下重塑培养方向

    主体人类学从解读具体的“完整人”视角出发,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完整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的某种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6]。“完整人”是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其中尤其突出社会关系、体力、智力、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全面发展”从人的能力发展角度强调发展的多面性和丰富性。“自由发展”更多的是从摆脱对人、物和精神依赖的角度,强调个性塑造。体育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自强人格模式里,体育课程思政有塑造意志品质、提高团结能力、涵育审美意识的功能。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通过不懈努力达到预期目标便是最好的培养路径。

    (三)探本溯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展。高校必须将对学生的培养放在首位,强调深化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结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点工程。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包含甚广,体育精神也蕴含其中。

    体育课程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文化。而体育教师作为传导枢纽,通过优化教育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有效地贯彻这一方针。学生作为受教载体,通过体育教师的引导及自身实践的体验,切身地去感受体育精神。通过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大学生可在体悟人生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既是一项系统性、多样性的工程,也是一个再造性很强的工程。它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体育对高校学生思政素养的锻造功能。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再造,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思政目标、教学场景、教学设计标准,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主体支撑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课程育人质量[7]。首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教师,只有将教师的素养升华,才能落实改革的精髓。其次,新时代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已然成为潮流,也是必然趋势。提升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成为当下最迫切的要求。教师是“领头羊”,只有通过以身作则,才能树立榜样,运用体育教学“言传身教”的特殊性,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领悟体育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与信念,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程之中。再次,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丰富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的联系桥梁,以交流会议、学术论坛等多样化形式建立沟通渠道。最后,需要建立相应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学生评价老师,更包含同行评价。同时将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作为评价体系内的核心,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从侧面推动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从而促使体育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

    (二)优化顶层设计,明确改革创新路线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是所有高校及教师的责任。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建设的融会贯通,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8]。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够长期有效地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结合部门特点,建立相应的小组,如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小组、体育课程思政考评小组等,并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与思政讲座。

    同时,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也将是任重道远的过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灵活度高、趣味性浓的特点,以体育课程教学为课程思政的协同平台,有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9]。在这个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激发学生意志情感,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情感,树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第一,在制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方面极力突出课程育人的导向性。将思政教育理念、要求及定位有效地结合到体育课程中,明确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去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挖掘、整合与体育相关的思政元素。深入探讨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同向性,将体育基础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有针对性地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集体精神、竞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实践体验,感同身受地去感知这些思政元素。第三,在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可以增强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使得体育课程覆盖面更广,让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贯彻体育课程思政的理念。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通过深化显性的体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具有隐性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0]。

    (三)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增强思政熏陶环境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丰富高校体育文化,搭建涵养大学生精神世界和思想素养的校园文化载体[11]。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需体现,它发挥着其他载体无法代替的作用。拥有较好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土壤”。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从两大方面进行落实,一是体育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传统体育文化实践活动,拓展校园体育竞赛,来弘扬体育竞赛精神。竞赛精神是来源于竞技实践的文化意识形态,通过竞技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着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的意识,是竞技运动的高级产物,同时也是人类追求躯体健康、健美发展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潜能追求的体现。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体现的就是这种竞赛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提倡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思想,正是体育课程需要融合的思政元素之一。假如大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竞赛精神,就能从体育课程中领悟出有价值的思政元素,从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入心、入脑。二是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改善高校体育场馆的场地设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丰富多种体育场地建设,让学生“走出去,带回来”,即走出宿舍参与锻炼,带回体验,带回体育精神。运动场馆的建设也需要从表观上融入思政元素,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耳濡目染,从表层渗透到内心。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参与,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任务,又是高校体育课程实现新时代改革的重要探索,通过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及校园体育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覆盖,高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才能水到渠成。

    体育课程思政是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理念革命,实质是在价值引领下实现教师的深度体育教学和学生的深度体育学习,这是一个“创造性、研究性、生成性的具身认知实践过程”[12]。贯彻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事业还处于成长期,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需要完善体育课程制度,改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打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开拓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同时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学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模式,弘扬奥运精神,落实体育精神传承,这便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基本方向。理论研究必然会推动实践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理论,只有这样体育课程思政才能有效地全方位发展,才能守住体育课程的阵地,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发展、共育新人的格局与效应。

    猜你喜欢 立德体育教师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2期)2018-01-03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4期)2017-05-29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2014-05-10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推荐访问:课程 意蕴 探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