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京城81号剧情详细介绍【探访京城儿童广播节目】

    时间:2019-05-16 03:3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专家观点:多听广播、少看电视,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专家建议:看书、听广播、看电视时间比例5:4:1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相信30岁以上的人都对广播里的这段声音记忆犹新,很多人还能哼唱出这段旋律。当年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知道《小喇叭》的,收听《小喇叭》节目是很多孩子雷打不动的事情。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就拧开收音机,等着听康瑛奶奶、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讲故事。
      如今,电视机普及,各种色彩缤纷的动画片充斥银屏,电脑、游戏机、iPad也吸引着孩子们。相对几十年前。听广播的人少了,依然每天播出的《小喇叭》还有多少小听众在听呢?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专题部副主任、《小喇叭》节目负责人李晓冰,他是目前节目组里资历最老的成员,28年来见证了广播的辉煌与低潮,始终没有离开《小喇叭》,因为除了喜欢,他知道,每天都有无数小听众和他们的家长在收听节目。
      《小喇叭》曾经很辉煌
      节目组家属每天帮着给听众写回信
      1956年9月4日,《小喇叭》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广播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出。作为那个年代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小喇叭》被电波传送到大江南北,成为干万少年儿童离不开的好朋友、好伙伴,影响力之大可以说是现在许多电视节目也难以企及的。康瑛老师、孙敬修爷爷、曹灿叔叔讲的孙悟空、神笔马良、周扒皮、匹诺曹等许多故事深入人心,让老听众们至今难忘。那时,栏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来信,“听当时的老编辑说,组里十几个人,他们是每信必复,可由于来信太多看不过来,只好每天都拿一摞回家让家属、包括孩子帮忙阅读、回信。”李晓冰说,为此《小喇叭》油印了统一的回信:——小朋友,来信收到……你的问题我们将在——(时间)回答。
      改革开放复播后《小喇叭》再度红火
      因为报名的人太多,警察都跑来维持秩序
      1978年《小喇叭》复播。“‘文革’以前是《小喇叭》最辉煌的时期,从1978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也相当辉煌。”李晓冰说,这10年间少儿文学随着广播的日趋繁荣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那时作品多,编辑也多。”李晓冰1984年大学毕业来到《小喇叭》,能分配到这里当编辑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按照规定,故事播出前都要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试讲,小朋友听懂了才算通过,否则要重编。“我们有个办法,讲完后让孩子们复述,记下他们的语言,回来后再修改。”那时的收听情况如何?李晓冰说,当年还没有收听调查,但从每月听众来信得用麻袋装即可见《小喇叭》在小朋友心中的地位。
      李晓冰讲了—件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少儿广播剧团恢复招生,家长们听到《小喇叭》播出通知后报名。“我们在电台正门(北门)摆了张桌子,结果那天门前的道路堵塞了,交警、民警都来了。”李晓冰说,有个实习生请在公安大学卖书的同学帮忙,马上一个班的学生身穿制服跑来维持秩序。“报名队伍从北门一直排到西门,还不断有人来。由于当天报不完名,我们只好发号,大家把办公室里的空白稿纸都撕成小纸条(用来写号码)也不够用……”
      如今《小喇叭》的听众有增无减
      除了收音机,小朋友还从车上听广播
      20世纪90年代,电视的崛起拉走了很多听众,“即使广播陷入最低潮,也有《小喇叭》节目,而且听众都是铁杆的,虽然他们也看电视。”李晓冰介绍说,那时《小喇叭》仍是广告盈利的主战场,曾经制作的广告也广为传播,“电台有个同事住在筒子楼,晚上小朋友在水房里刷牙洗脸时就演起《小喇叭》制作的小白兔牙膏广告。这说明低潮时听众也不少。”
      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广播再现生机。“这些年,《小喇叭》的听众越来越多。”李晓冰说,“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是在开车接上完课外班的孩子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到《小喇叭》的,‘这是我们小时候听的节目呀!’家长们‘找回’《小喇叭》感到欣喜,于是就让自己的孩子听,孩子们听了也很喜欢,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200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小喇叭》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做了4小时的直播。李晓冰告诉记者,当天南方许多工厂都生车间里播放《小喇叭》,工人们边工作边听广播,有听众发来短信:听广播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弦子。直播中,《小喇叭》还连通各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通过广播与外出打工的父母通话……家长们都很激动,收音机旁的听众也很受感动,“那天短信特别多,有6000多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台将上万台收音机送到灾区,在暂停娱乐节目数日后,《小喇叭》率先挂名恢复播出,通过特别选择的故事抚慰灾区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节目很受欢迎。
      “广播是不可替代的媒体。”李晓冰表示,作为少儿节目乃至广播界的品牌栏目,《小喇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听广播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多动脑、多思考。
      《小喇叭》也要与时俱进
      主持人是小听众的知心姐姐
      《小喇叭》节目主要针对4至6岁的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爱听故事,所以我们就以讲故事为主,其他的歌曲、话题等也配合故事播出。”节目里的“博士爷爷”就是李晓冰,他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小知识,主持人还带孩子们诵读古诗、回答他们的问题,小朋友也可在节目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故事内容、歌曲要有时代感,不与时俱进孩子们就不听了。”李晓冰说。
      记者还采访了《小喇叭》的两位主持人郑晶和春天姐姐。在主持人春天的办公桌周围摆满了毛绒玩具,“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图书、歌曲我也看、也听。”春天说,主持人得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听他们说说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儿,这样孩子们才会愿意和你亲近。
      郑晶已经主持了16年《小喇叭》,她说有一次进直播区,刷证件的时候值班的武警战士看到了她的名字,“你就是郑晶姐姐呀!”小战士特别兴奋,他说小时候特别爱听《小喇叭》。作为小听众的知心大姐姐,她认为主持人应该想孩子们所想,但也不主张像电视里某些主持人那样超级幼稚,“要给予孩子一些东西,我希望我传递出来的东西缜密性、科普性更强,包括语言的通俗化、规范化。”   儿童节目粉丝不少
      孩子们听了《睡前故事》才睡觉
      中央电台文艺之声《睡前故事》开播将近6年了,先后有李佳、滨洋阿姨给孩子们讲过故事,现在的主持人叫董乐。《睡前故事》每晚8:30到9:OO播出,面向3到10岁的小听众。“刚上小学的孩子课业不太紧张,他们想听也应该有一档自己的广播节目。”
      董乐介绍,节目也是以讲故事为主,周一至周五还有一个“小河马哒哒的小百科”,她扮演的小河马哒哒向动物园园长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周末的节目则加入了亲子内容“巧妈妈”板块,让妈妈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之所以没有请专家来讲,是因为现在很多妈妈都照着书、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方式养孩子,我是80后,有两个孩子,也是这样过来的。”
      凭着自己跑幼儿园的便利,董乐经常向家长们“借”孩子,帮忙给节目录故事、录儿歌,“这样能吸引更多的孩子听节目”。此外,《睡前故事》还保持与小听众互动,并举办“小脚丫走北京”活动,借此让家长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我们的节目很受欢迎,搞活动经常大大超员。”
      董乐说。听广播还能培养孩子生活的规律性,因为孩子知道听广播前要做好作业、洗完澡,听完节目就刷牙睡觉。“有家长反映,孩子听《小喇叭》和《睡前故事》的一个小时里,自己可以脱身做事情。”其实这是最好的亲子时间,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听,然后再一起讨论。
      《爱星满天》孩子、老师、家长都爱听
      每天19:00至19:30在北京文艺广播播出的《爱星满天》今年已经18岁了,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和中学的同学都知道这档节目,知道主持人小雨姐姐。“前几天我去汇佳学校,不少同学都能说出我在节目里播讲的故事。”
      小雨介绍,《爱星满天》主要办给5岁到15岁的孩子,节目设有小雨讲故事、校园报道、亲密沟通、今天我主持、我爱地球妈妈、大课堂等小栏目。校园报道由学生讲新近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很爱听,都想了解其他学校的事儿,老师们听了也表示很受启发。”进校园是小雨一直坚持的,每周她至少去学校、幼儿园一次,她称这样能接地气,“接触我的受众并了解他们,做节目才踏实、才能做好。”小雨还经常让孩子们参与节目,扮演角色,她说“让孩子们表达非常重要”。
      还有很多家长也是节目的粉丝,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40来岁的男性听众,一名男司机说回到家他会学着小雨的样子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这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状。”小雨说,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外力、需要补课,而《爱星满天》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18年前听《爱星满天》需要用专门的收音机,现在在调频播出收听的人群大大增加。”小雨说,文艺广播在北京地区的收听率位居第二,而《爱星满天》在同一时段则排四、五名,去年还占据二、三的位置。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受00后小朋友追捧
      《毛毛狗的故事口袋》从2009年创办至今,收听率一直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受到北京小听众的广泛好评,在所在频率北京爱家广播的收听率排名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北京几十个广播落地频率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21:30-22:00时段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对于一个在中波频率播出的窄众节目来说,这可以说是比较好的表现。
      主持人小群说,该栏目是专门针对3-6岁孩子设计的,播出优秀儿童故事和其他文艺作品,陪伴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由于孩子睡觉的时间段差别较大,应家长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2011年起,节目播出时间调整为每天20:00-22:00。前一小时为首播节目,后一小时重播前一天的节目,以便让小听众依据自己的作息习惯来选择收听时间。今年节目还尝试向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征集故事并在节目中播出;小栏目“和爸爸妈妈说”不定期推出,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为爸爸妈妈服务,在将更多时间留给孩子的前提下也兼顾了继续为父母服务、和父母保持沟通的原则。
      也有很多孩子不听广播
      今年6岁半的李显赫小朋友是个广播迷,显赫的妈妈赵芳告诉记者:
      “我们是无意中听到爱家广播《毛毛狗的故事口袋》的,孩子听了几次就喜欢上了这个节目,我们给他买来小收音机他就每天按时听,如果没赶上听就想办法补上。听多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变得自信了。经显赫的推荐,现在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成了节目的粉丝。”显赫的妈妈说之所以孩子们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其互动环节非常有吸引力,节目中他们发去的问题被专家解答了,特别是听到主持人提到自己的名字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豪感。显赫的妈妈特别强调该节目还经常邀请小朋友到电台讲故事,显赫讲的《小象睡着了》马上就要播出了,孩子很期待。
      像李显赫一样,很多孩子都爱听广播,市民刘海平就反映她所在的社区里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毛毛狗”和小群姐姐,家长们聊天时也会提到这个节目。
      与此同时,不少家庭的孩子却从不听广播,因为功课紧没时间,更多的理由是电视的吸引力更大。
      刘蔚然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没听过广播,偶尔看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刘女士说,动画片既有声音又有彩色能动的画面,更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平时小朋友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和故事。
      和静怡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基本上没听过儿童节目,有时在路上听的也是交通广播。现在的三年级学生负担挺重,虽说学校留的作业并不多,但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几乎都被各类补习班占满了。和女士觉得孩子挺可怜,就给她买了些动画片光盘,有时间时就看会儿。
      家住宣武区的李莉告诉记者,她的儿子还不会走路时就开始看电视了,孩子不爱吃饭、吵闹的时候,家里^就打开电视,儿子就不哭不闹了。后来,看电视就成了他最喜欢的一件事。现在,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李莉说:“我知道孩子看电视对视力有影响,但我没有好办法让他远离电视。如果听广播比看电视对孩子更好,我愿意试一试,买个收音机给他。”
      东城区红桥社区梁女士的小外孙已经5岁了,平时特别淘气,总是闲不住,但只要看电视他就能安静下来。梁女士认为,孩子从电视中一样能获得很多知识,只是要让他注意和电视的距离。看的时间别太长就行了。“现在的广播里还能有像孙敬修那样的老爷爷每天讲故事吗?如果有,我要让孩子听听。”   刘九如是幸福泉世茂幼儿园园长,“我们的幼儿园从来不给孩子看电视。”“至于广播,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听。据我所知,现在给孩子听广播的家庭已经很少了。但如果广播节目办得好,还是会有很多孩子爱听的。”
      专家观点:
      多听广播、少看电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张凯旋认为:孩子们应该多听广播、少看电视,听广播比看电视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思维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张凯旋(见图)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看书、听广播优于看电视。因为看电视过于直观,而听广播的时候,孩子们会把听到的声音与过去的经验在大脑里合成,变成自己感觉的东西,比如,当孩子听到“苹果”这两个字,就会想到以前吃过的苹果的颜色、味道、形状。这个合成的过程对人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综合锻炼。但看电视,就少了这种加工功能。国外有研究表明,看电视多会使大脑功能下降,使孩子们的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听广播还能激发想象力。张凯旋举例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看过,也在广播里听过,现在看金庸电视剧却骂声一片,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看书、听广播时想象过里面的人物形象、打斗场面、使用的兵器等,可看到的电视剧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所以才会不喜欢。孩子们老看电视,不仅会限制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看电视都是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就会限制孩子们的主动性,对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也是个限制。
      张凯旋说,假如把孩子们一天的时间分成10份,建议5份看书、4份听广播、1份看电视。而现在,孩子们听广播太少,应重新把听广播、看书放在主要位置,尽量少看电视。
      张凯旋还建议通过演故事,把孩子们从电视机前拉回来。很多动画片都有配套的书,家长要引导孩子去看书,然后跟孩子一起把书里的故事演出来,这样会更有意思,如何分配角色,怎么说台词,演什么情节,让孩子多参与、多思考,让孩子按照自己理解的去演,这样还能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有利于亲情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在演故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张凯旋说,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两三岁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孩子们演得多了,从中获得的乐趣多了,看电视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介绍,在国外,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是很少让孩子看电视的,他们更愿意让孩子进入大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和养分。“电视和广播,甚至是网络,我认为都不应该排斥。但是要懂得运用,要让这些现代媒体成为孩子进步的台阶,而不是害了孩子的精神毒品。”

    推荐访问:京城 广播节目 探访 儿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