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我的英雄学院漫画 [绘画中的真实美感以及在学院教育中的启示]

    时间:2019-01-17 03:27: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而艺术中的众多焦点也被重新提起,在绘画中,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探索艺术的真实,就像在探索真理一样,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写实绘画从文艺复兴起。就面临着什么是“真实”的本原困惑,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美的不同认识。
      三度空间的逼真幻觉一度成为古希腊人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艺术理想。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乌比诺宫廷费德里戈公爵的图书馆书房中,一组镶嵌细木工艺制作的柜门。如同打开的食品柜门。露出隔板上的物品,达到惊人的欺骗眼睛的真实感。希腊人菲洛斯特拉托斯认为:“摹仿被看作是一个极为伟大的发明,它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聪慧而灵巧的人发现了摹仿。或称之为绘画艺术,或称之为雕塑艺术。”
      在文艺复兴的三位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那里。理想美的意念是如此强烈,《蒙娜丽莎》与《哀悼基督》都是通过理想的美来展示一种宽广的人文主义的善的信仰。拉斐尔综合了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形式特点,以自由典雅的线条与严谨的形式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均衡。在《圣母子》系列中,他从许多模特儿中分别撷取了他认为是美的部分,综合创造了他整体而又和谐的“优美”的风格,达到现实与理想、平凡与神圣的独特结合。卡拉瓦乔重新确立了绘画中的写实主义标准,把美术再次引向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不回避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丑陋,描绘了许多社会下层人并不优雅的形象,就连《圣母之死》这样的宗教作品,他也用极度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圣母的身体,在卡拉瓦乔之前,古典美术提供了写实主义形式的权威样板,但是。源于卡拉瓦乔的毫无理想色彩的、朴实的表现卑做人物的方式,实际上把写实主义同古典的模仿的传统分开了,卡拉瓦乔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前驱,对“真实”的重视使得他对现实中丑与俗的事物如实再现,拓展了写实绘画的道路。17世纪的委拉斯贵支与伦勃朗,在肖像画的创作中开拓了心理写实的艺术境界。而在19世纪的大卫、戈雅,则将社会革命的现实纳入自己的画面,拓展了社会写实绘画。写实绘画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拓宽题材领域,逐渐成为反映世界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再现体系。
      时间到了18世纪,是写实绘画中的浪漫与古典之争,即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的争论。他们的争论,涉及到笔触与线条、速写与构图、写生与变形等一系列写实绘画的语言要素,但实质上仍然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看法问题。浪漫主义者并不排斥自然,而是追求与自然的内在沟通和灵感的启示。安格尔认为清晰的轮廓线才能传达美的理想,德拉克罗瓦则说:“我站在窗前,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我心头一点儿也没有线条的感觉。”当安格尔在画室里描绘一位穿着土耳其服装的法国模特儿时,德拉克罗瓦却在阿尔及尔的妇女闺阁,实地为她们画速写。德拉克罗瓦对于色彩中强光与阴影的对比色的发现,更是印象派外光研究的先驱。写生对于浪漫主义者只是一种手段,他们借助写生是为了达到世界表象之后的崇高,题材与形象都成为他们的激情与想象的媒介;而新古典主义则把某种已经规范化的古典艺术的美视为典范,在历史画的范畴里寻找“纯粹”的美。
      库尔贝因其发表的写实主义宣言而被认为是近代写实主义绘厕的代表。但是,在库尔贝的创作中,并没有完全在现场写生,他的《石工》是在画室里让模特儿摆姿势完成的。在他的《写实主义宣言》中,他宣称“我要表现出我所看到的这个时代的风俗、理想和面貌。19世纪的印象派是西方写实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它将写实绘画的最后一块疆域”色彩“拓展到极致。至此,写实绘画基本上涉及并解决了它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从风格、题材到技法,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规范。可以这样说,19世纪中后期,西方艺术中的写实绘画已经高度成熟并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的写实绘画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写实绘画都源于西方写实绘画传统,它们将在另一个大的文化、历史语境中被加以观照。
      在美国。“现代的”画家都是根据霍默、伊肯斯等人的传统作画的写实主义者,19世纪的写实主义,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市民生活的反映,而古典的、学院的写实主义则多是神话的、理想的。是贵族生活的反映。写实绘画在19世纪末开始衰落,原因在于西方人文主义理性、平等、正义等一系列价值规范的分裂与失落,西方启蒙学者描绘的未来世界的理想图景在19世纪末不仅没有出现,反而呈现出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马蒂斯的“准确描绘并非真实”的观念,揭示了事物的真实必须透过表现对象的外表深入其里,它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写实绘画模仿自然的基本原则。
      西方写实绘画传人中国并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壮大,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独特现象,它是写实绘画在第三世界民族文化环境下的延续发展。从《开国大典》到《狼牙山五壮士》、《毛主席去安源》、《攻占总统府》,中国的写实绘画始终充满了革命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情绪。而印象派式的语言探索,如卫天霖、吴冠中等人的写生创作。在绘画语言上,中国的写实绘画主要来自于前苏联的绘画体系,而前苏联的绘莉又是受法国绘画和意大利学院派的影响,因此,五六十年代中国写实绘画的“写实”,其实具有较多印象派的影响,强调概括与整体感,用笔则以库尔贝式的直接性笔触覆盖为多,重视面对描绘对象的最初感受与用笔的生动性。只是在80年代以后,才对西方古典油画的技法及高度逼真的写实有所学习与发展。但是,中国写实绘画的繁荣并不能改变写实绘画在19世纪束开始的世界性衰落。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际会,中国写实绘画在20世纪末也面临着根本性的转折。
      在当今的中国,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首先,西方写实绘蕊繁荣的历史条件不会在中国重现,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处于成长初期,仍不具有广泛购藏艺术作品的经济实力与文化眼光。今后一二十年内成长起来的富有的中产阶级面对的将是现代艺术的潮流。其次,曾经作为写实绘画最主要赞助人的国家,对展览、购藏、美术馆等方面的文化投人虽有增长,但与迅速发展的艺术事业相比日显不足,民间资金逐渐成为中国美术运转的动力。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媒介信息的高速交流,使西方艺术的信息从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都涌入中国,使中国艺术家具有了广泛了解和选择艺术风格的可能性。最后,建国后的写实绘画。历经40余年的发展,对西方油画的了解已相当深入,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规范和审美趣味。与此同时,在商业化的冲击下,写实绘画也出现了僵化与退化,这种退化表现为:题材的狭窄。展览中大量的是人体、风景、静物,优秀的革命历史画、军事画的创作长期萎缩。构图能力的退化。画家想象力与知识缺乏,缺少大构图、多人物的作品。色彩的弱化,外光 写生能力的衰退。默写造型能力的丧失。描摹照片之风兴盛。
      从上面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国的艺术经历了一个并不漫长的写实阶段,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建国初期到当今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而面临当代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冲击,学院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的探求真理的本质是否应当坚持,艺术的真实与美感相结合的原则是否已经不适应当代丰富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当代艺术的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是否降低了,学院派的写实的教学模式是否还是居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继承了意大利、法国和俄罗斯的学院派。在一段时间内居于主流地位的艺术学院,在这些挑战面前面临着选择,我们从人们以往的几个世纪的探索不难发现。无论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还是印象派。人们对真、善、美的探索是一定的,而探索真实的美感在当今是没有过时的,而在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们为了赢得市场的青睐,选择了避重就轻的原则,近十多年来,对绘画语言的自律性研究的重视,导致对写实绘画文学性、主题性的冷落,使不少写实画家专注于愉悦视觉的小品画,放弃了对社会和时代的图像阐释。疏离了当代生活。在具象绘画的范畴中,应该恢复写实绘画的这一古老功能,不回避再现与叙事。大型的历史画、军事画、多人物的场景画在当代具象绘画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问题在于。如何超越直白的政策宣传与虚假的浪漫主义,进入真实的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学院就像是一个大工厂,在这里人们各取所需,而在这里首先不是存异,而是求同,学院就是一个艺术规范的制定机构,是艺术原则确立的地方,在当代,学院的基础教学应该坚持,在造型基础的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在传统的艺术学中卡拉奇的办学理念在当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设计基础的教学中,起源于德国包豪斯的构成基础和造型基础也应当得到继承,学院在当今的艺术洪流中应当坚持自己的特点,总而言之,学院在当今普及艺术基础和审美理念的功能没有变,所以在探索艺术的真实语言及其美感方面的方向是一定的,学院可以拓展和边缘学科的结合。使艺术能够深入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也可以设立和当代架上艺术、展示艺术、装置艺术、艺术心理、艺术市场、画廊有关的课程,但是在普及基础和审美理念的课程和比重应该是加强的,宽口径的教学模式应当以基础的学院艺术教育为主。
      在中国,艺术市场蓬勃发展,艺术的消费群体也在增加,但是艺术的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很多华而不实的所谓当代艺术更像是马戏团的表演哗众取宠,这个时候学院的教育更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行美术教育的普及,所以当今学院在追求艺术的真实美感方面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要加强,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给学院一个肯定的答复。

    推荐访问:美感 绘画 启示 真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