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学校体育应突出什么指导思想 [从指导思想的变化看学校体育之发展]

    时间:2019-02-10 03:2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就新中国建立以来各个时期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形成与演进进行了阐述,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在以知识和技能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为主体、以竞技运动为主体、以发展整体效益为主体的几种指导思想指导下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带来的弊端及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建立终身体育观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1.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建国之初(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是强调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育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它将知识、技能当作主体,而把增强学生体质当作副产品。由于当时专门从事体育理论研究的人员少,资料缺乏,经验不足,没能很好地消化前苏联的体育理论,未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生搬硬套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致使教学过程和锻炼过程脱节。这种观点强调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用课外锻炼来增强体质。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技术细节,追求技术动作的过分完美,而忽视了学生体质的增强。
      
      2.以增强体质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非常关心,但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体质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并对前苏联的体育理论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对我国的体育指导思想作了重大改革,明确提出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推广、实施都表明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1979年在《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正式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学生体质的增强为评定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标准。到8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体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打破了我国体育课程长期沿袭的“传习式”教学,建立了崭新的以健身手段为主线的体育教学体系。它对体育教学中忽视身体锻炼的情况进行了有力的纠正,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重技能、轻体质”的片面性。
      
      3.以竞技运动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文革”后的几年,部分学校和一些主管部门借鉴了古巴和前东德的体育课程理论,在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时以校运动队在各类体育竞赛中取得的名次为标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重点放在发现体育竞技人才上,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尽管在当时并未大力提倡这种思想,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将竞技性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把运动训练的原则套用在体育教学中,一味地按照竞技性运动项目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各级体委的工作侧重面加以混合。尽管这种体育思想可以提高部分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在各级竞赛中,为班级和学校争得荣誉,但是这未能促进全体学生正常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
      
      4.以发展整体效益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体育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其核心是在围绕学校体育的性质、方向、目标及如何实施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求得整体效益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思想观点认为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而应从教育和体育两个系统中来看待学校体育的地位,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来挖掘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功能是教育功能和体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相互结合的产物,具有强身、健体、教育、竞技、娱乐、个体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的目标效益。提倡整体效益者认为只有将学校体育与纵向、横向系统联系协调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强调在增强学生体质得同时,应重视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追求,将学校体育系统地运行于整个教育、体育的目标之中。
      
      5.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建立终身体育观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当今,终身体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体育潮流,它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是随着体育功能的多样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我国对终身体育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时被列入体育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的教育过程。
      终身体育观认为学校体育应该以学生终生受益为基本出发点,着眼未来。通过体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来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其主要内容为:(1)打好身体基础,促进学生身心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基本运动能力;(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3)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技能和锻炼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
      要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就必须使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从一般只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阶段效益,上升为追求一生利益的长远效益。如果我们将一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为若干个环节,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就是处在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它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的身心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系统的体育教育,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自我锻炼方法;第三,学校体育培养为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环境;第四,学校体育可以利用学生在身体锻炼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加以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提倡自我教育,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在满足身心发展、愉悦情感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自我体育实践养成终生的锻炼习惯。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才促进了学校体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尽管其中的许多理论观点仍有待探索。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今后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中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其它先进国家的体育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使学校体育思想向更全、更新、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2]大学体育教育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指导思想 变化 学校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