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媒介融合名词解释【危机传播下的媒介融合与分化】

    时间:2019-04-25 03:24: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危机传播 媒介融合 媒介分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9.2%,经济成果显著。但是,统计局仅仅公布了农村基尼系数,依旧没有公布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理由是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不透明,导致调查出来的基尼系数偏低。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9年达到0.47。九三学社在2010年的一份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当年达到了0.46,已经越过了0.4的警戒线,收入差距极大。[1]随着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之后,中国也越来越需要思考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着的中等收入危机。这样的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危机社会的模式之中。自2008年以来,社会危机的爆发呈现上升的趋势。如西藏3.14打砸抢事件、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2011年的动车追尾事故。美国学者、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2]危机的处理与化解,成为现今中国所面对的紧迫问题。
      我们自身可以体会到,实际上媒介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充分调用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手段关注各种社会危机。于是,“技术更像是危机发展的加速器和扩大器,不仅可以成为化解危机的有力工具,又可能成为流言泛滥的助推手。”[3]尽管现在对于媒介是融合还是分化仍无定论,但若将其置入危机传播这一前提下,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
      一、融合下的危机传播
      媒介融合在近几年成为一个时髦的新概念,但所代表的媒介发展趋势却一直含混不清。媒介融合的最早提出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普尔教授指出,一种物理形态的网络将能够承载所有类型的媒介服务,而一种媒介服务也可以发布于任何物理形态的网络。[4]这个表述强调了媒介服务在全类型媒介平台上的通用性以及一种可发布所有类型媒介服务平台的出现。国内学界亦在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做出阐释,如高钢认为媒介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5]
      以2011年的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为例来考察危机传播过程。首先,网民通过微博最先向社会发布了动车出现事故的消息。事故发生前7分钟,温州当地居民@Smm—苗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消息。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微博发出第一条消息,称动车紧急停车并停电,有两次强烈的撞击。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这条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
      在传统的危机事件中,信息的发布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手中,民众的知情权无法得到保证。因为信息的需求无法被满足,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往往甚嚣尘上,会使得处理危机的情况更复杂、棘手。而新媒体,如微博、手机等所具有的草根性,让普通人也拥有了信息的发布权。动车事故中,大量相关的寻人启事通过电视台、报纸、广播和微博不间断地向社会播发。浙江血液中心和浙江省卫生厅也在微博上不断发布实时消息,证明了微博确实是继电视、报纸和广播之后,一种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媒介。
      同时,事件中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融入,参与事件的发展。许多媒体除了传统新闻发布方式之外,还通过微博实时更新着事件的进展,弥补了时效性的不足,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上的优势。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因为民众是大量微博信息的信息源,让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从中能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进行把关和二次传播。其二,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是微博上活跃的“意见领袖”。鉴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惯性,他们在微博上原创和转发的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这一特征让职业新闻人的微博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的功能。
      在这起突发事件中,危机的潜伏期特征和媒体对危机潜伏的预警都不明显。在危机的突发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将各自的内容制作应用于对方的平台之上,大量传播信息,将不同的受众聚合在一起。这符合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因——“通过‘一次创作,跨平台’的方式,降低成本,扩大影响,最终聚合受众注意力实现效益最大化。”随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地对事件予以关注,对危机的最终解决和民众的心理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在对媒介融合的英文词源Convergence的溯源中,有学者将媒介融合阐释为六种不同的融合模式: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动车事故中微博与报纸电视的互动,新闻记者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等媒体活动,即实现了媒体科技融合、战术性联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和叙事形式融合,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等有了较大的提升,传播效果良好。
      这样的媒介融合尽管层次较低,却也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成功案例,让人觉得这预示了未来媒介发展的美妙图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形式,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融合互利。传统媒体收获了部分已经流失的受众,看到了依靠技术实现报业复兴的希望;新媒体则展现了在时效上的强大优势,受众越来越多地聚集到新媒体的羽翼之下。
      二、必然的分化
      现阶段的实践似乎证明了融合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一个必经途径和方向,因为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它到底是不是媒介发展的终极形态?我们反过来思考,媒介融合的表象下是不是存在着媒介分化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技术不断发展和受众注意力不断分化的前景与预测下,至少针对危机传播,媒介分化的几率将会大于媒介融合。   如今的受众,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注意力也愈发分散。受众有限的时间与注意力,注定了不能接受所有的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那么,为了受众,媒介必须有所对策。融合固然可以吸引受众,却无法发挥出不同媒介的优势和特点。若一味进行融合,反而会失去自身的天然优势和特点。
      在非典疫情之前,媒介往往不允许介入事件之中,仅仅是在危机结束之后进行总结与回顾。这样的传播策略和管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媒介发挥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危机传播。非典疫情和孙志刚事件之后,政府逐渐允许媒介介入危机,针对危机的评论和新闻增多。新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及时迅速,时效性极强。尽管多数报道显得业余,不精致,却有极大的新闻价值和冲击力,对过去信息被封锁的情况有极大的改观。而传统纸媒的优势在于其文字的力量,对危机的深度报道和评论鞭辟入里。这样的优势,是强调速度的新媒体无法企及的。
      但融合论却让媒体产生了错觉——“只有融合才能生存下去”。传统媒体便将报纸做成PDF上传到互联网,广播电台网上进行直播。这使得受众开始不断转移到网络这块免费的阵地。这样的融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竞争之下,媒体必须将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对新媒体来说,它的特点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快”。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超越的优势。它让危机信息得以迅速地与受众见面,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饥渴。那么,新媒体就应该在“快”字下足功夫。有限的文本容量不可能包含所有的信息,却可以传递最具价值的信息。这是信息传播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后,才有继续传播的可能。信息的及时公布,是危机传播中的关键点。公众对危机的恐惧情绪,会因为信息的披露而逐渐消退,社会的正常秩序不致遭到破坏。反之,公众对危机会滋生出共同的行为与态度,继而形成一种负面的恐惧心理。这时,一部分公众可能成为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不正确的信息占领了传播渠道,公共服务部门则可能丧失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
      对于传统媒体,局限于报道危机事件的5个w已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了,而应该延伸内容,分析危机发生的动因、处理的方法和进展。融合只是途径,是为了媒介进行更好的分化。“从目前看来,媒介融合将带来的是载体的‘先合后分’的局面”。[6]尽管报纸的内容可以部分移植到新媒体之上,但是二者本质不同,导致内容生产的融合不可能完美。内容与媒介必须相互匹配,不能乱了章法。即便在内容上有所融合,各个媒体也应该进行修改与加工,使之符合自身的特点。如果我们将媒介发展的中间阶段认为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能会对媒介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之下,媒介的融合仍在继续,这一过程必然漫长。其中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有之。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不偏不倚的,而不是媒介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大的动力是人的需求,是摆在媒介发展这个课题前首要考虑的要素。人的需求日趋细致与分化,那么,媒介也应该思考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式,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分化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适应了则生存、发展,不适应就消亡,或者由它的某个分支继续发展。”[7]在媒介应对危机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和允许一切有益的尝试,让媒介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媒介会分化出最优应对危机的模式与形态。
      
      注释:
      [1]南方周末:九三学社提案称中国基尼指数达0.46,远超警戒线,10%家庭占有45%城镇居民财产http://www.省略/content/42319
      [2]赵志立:《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的危机传播》,《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1月
      [3]吴菁:《媒介融合下的危机传播》,《网络传播》2011年第8期
      [4]邓建国:《媒介融合:受众注意力分化的解决之道——兼与“反媒介融合论"”商榷》,《新闻记者》2010年第9期
      [5]高钢:《媒介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6]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国记者》2007年第2期
      [7]陈国权:《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融合论”质疑》,《新闻记者》2010年第3期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钢铁集团公司)

    推荐访问:分化 媒介 融合 危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