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基于学生胜任力培养的本科艺术设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时间:2021-07-18 00:0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艺术设计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交叉学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部门、各行业急需和必需的专业,社会需求是巨大的。所以,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行艺术设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主要是胜任力培养,是学生面向复杂市场环境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胜任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可从事以下岗位: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视觉设计、园艺、园林、景观设计、空间设计。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态势强劲,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有1000所高校。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1年艺术类(含美术、设计、音乐、表演等所有专业)毕业生24.6万,2012年27万,2013年30万。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指出,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达到15.6%; 2012年6月,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列出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其中动画专业被亮“红牌”,艺术设计、美术学专业被亮“黄牌”。 2011年至2015年连续5年,艺术设计学是全国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之一。造成就业率最低的原因,一是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的是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面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从数量上看,艺术设计学毕业生尽管每年有20-30多万之多,并且每年呈增加趋势,但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根本原因是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质量差,学生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实际上艺术设计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部门、各行业急需和必需的专业,社会需求是巨大的。所以,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进行艺术设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胜任力”这个概念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但有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个体特征分为五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与需要。这五个方面的胜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的胜任力结构,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可见的、相对表面的人的外显特征,动机和特质是更隐藏的、位于人格结构的更深层,自我概念位于二者之间。表面的知识和技能是相对容易改变的,可以通过培训实现其发展;自我概念,如态度、价值观和自信也可通过培训实现改变,但这种培训比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困难;核心的动机和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最深处,难以对它进行培训和发展。
      行为特征是指人会做什么。可以看作是在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有理由相信,在相似的情景下这种行为特征可能反复出现。与胜任力关联的行为特征即指在相似情景下能实现绩优的关键行为。
      情景条件是指胜任力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体现出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特征模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将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位——组织三者相匹配的框架中。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个体特征指学习、工作中可以(可能)做什么,即胜任力中的“力”。表明学生所拥有的特质属性,是个体学生个性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决定了个体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够预测多种情景或工作中的行为。在个体学生特征中,个体学生要求达到知识和技能两个层次,知识是个体学生所拥有的特定领域的信息、发现信息的能力、能否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技能是个体学生完成特定生理或心理任务的能力,即工作胜任力。
      (1)基于学生“胜任力培养”的本科艺术设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这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向复杂市场环境的必备能力。本研究强化激发的思维过程和激发的情境条件设定,这将形成新的思维和能力创新训练方法,达到促进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作用。
      “胜任力”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不再以对理论体系的掌握、知识点的理解、理论的现实运用方法作为评价体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现学生的思想性、思考力和创造力的胜任力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这些目标是如何界定的?如何细化的?如何考核的?将是本模式研究中具体问题。当然本模式绝不是否定知识点理论框架的重要性,因为胜任力形成需要这些知识点为基础。因此本模式的适用范围应当是高年级具有基本理论体系和知识能力的学生。
      (2)“胜任力培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研究的强化是从思维过程的主动性开始的,并且由于有了案例情境的定格主题设定,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和团队主动性创新组织能力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本质。美国创造学家A·F·Osbern总结整理出的一种设问类型的go-stop创新方法。它通过“行”(go)——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设想)与“停”(Stop)——收缩思维(对创造性设想进行冷静的分析)的反复交叉来进行,逐步接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升问题导向的情境设计控制力。“胜任力”教学模式在案例的使用上将强调案例本身的演进过程及其演进中的可转换关键时点,这些定格点(stop)正是思维自由激发(go)的课堂聚焦点。具体的方法是定格若干关键情境。比如将一个案例定格三次,分别为第一次全局俯瞰情境点;第二次关键事件后局面判断思辩点;第三次决策者角色扮演行为设计点。定格点如何选择;如何激发学生个人和团体思维,如何检查和验收是具体研究问题。强化是从思维过程的主动性开始的,并且由于有了案例情境的定格主题设定,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和团队主动性创新组织能力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本质。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胜任 艺术设计 本科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