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浅谈

    时间:2021-07-15 16:04: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法治社会的构建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这不仅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环境的限制,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德育教育、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基于此,本文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引言:
      2016年4月我国教育部将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即在保留原有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了“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等相关内容,以期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全面建设。但是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程,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乏动力,而无法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从内因上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互联网为初中生打开了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让他们接触的价值体系更加复杂,再加上青春期特殊的情感、心理状况,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更愿意强调个性,甚至将与教师、教材内容“唱反调”视为个性的体现;从外因来看,初中德育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模式,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以理论为主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这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味索然,自然也就难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1.注重激发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要
      所谓学习需要就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从内在需求上认为某一知识体系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在初中阶段,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其主要原因就是多數学生认为即使掌握了这些内容,对于其当前的发展也是无益的,因此,自然不愿意将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关注眼前,片面注重短期利益是绝大多数人思考的习惯,初中生自然也不例外,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并不能直接提高其总成绩,甚至会占用学习主要课程的时间。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应该从长远角度考量,引导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在引导学习需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公民的基本素质,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提高公民基本素质,以及国家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述现代社会思想道德败坏、“法盲”等问题的危害,从而让学生从自我修养出发,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其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意识,基于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如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内容,以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为学生讲解其运用相关知识的途径,这样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引导下自然会逐渐产生学习的需要。
      2.根据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规范其行为习惯。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实践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建立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喜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隔着厚厚的交流屏障,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只有被动参与的份儿,这种不平等的教学关系,只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并不能形成信任,针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树立“生本理念”,围绕着学情,设计课程内容,并主动与学生交流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这样在情感沟通中,师生才能够打破身份的隔阂,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调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敢于达到说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青少年在遇到侵权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大家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要找父母为自己维权,有的学生说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投诉,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直接起诉到法院等,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从法治的角度进行一一讲解,从而为学生强调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调整,避免用单一的试卷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产生需求,才能形成足够的学习动力。基于此,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法制意识对于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并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慧鸿. 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探析[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01):78-84.
      [2]刘德东.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3]张丙圣.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J]. 学周刊,2017,(24):27-28.

    推荐访问:主动性 浅谈 学生学习 学中 初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