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对朱德在党的八大创见的解读

    时间:2021-07-12 04:0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朱德在党的八大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对社会主义建设困难条件和有利条件的分析,构成了朱德的国情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家业的论断,符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与毛泽东的“铲地基”、“起房子”思想一脉相承,是新中国发展总目标所要求的,与党的八大确定的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异曲同工;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是创立社会主义家业的时期。
      关键词:朱德;国情;建立社会主义家业;创立社会主义家业的时期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7)04-0030-06
      
      在党的八大发言中,朱德独具慧眼,围绕怎样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分析了新中国起步时的国情,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家业”和“创立社会主义家业的时期”的重要论断。这是朱德在党的八大最重要的理论建树,是党的八大思想的瑰宝。
      
      一
      
      《加强党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是朱德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代表作。它以相当大的篇幅,分析了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有利条件。这是朱德关于我国经济建设起步时国情的基本思想。
      
      (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即国情的不利的现实因素
      朱德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在哪里呢?最根本的困难,就是在于我们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我们的国家原来被帝国主义剥削得很穷,……遗产很少”。朱德生命的三分之二的旅程都生活在旧中国,对中外反动腐朽势力给中国社会造成的灾难和创伤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困难的概括非常简洁,有历史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关于经济落后。早在1949年7月,朱德在谈到未来新中国建设时就曾指出:“在经济上,中国经济落后,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说,我们的国家过去是一个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掠夺压榨下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对“城市的繁荣”现象,朱德有个深刻剖析:“旧中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其‘繁荣’是帝国主义殖民地经济的‘繁荣’,是建筑在封建剥削基础上搜刮农民膏血的‘繁荣’,要把这种城市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城市,生产的城市,一般是要有一个相当过程”。
      第二,关于文化落后。认为旧中国文化状况落后是当时全党的共识。毛泽东曾有具体分析:“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中国的文化是很弱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现在我们是被拖住了脚,落后的东西拖住了好的东西,比如不识字、不会算账,妨碍了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这里的文化落后主要是指人的科学文化水平低。党的八大前,毛泽东曾说,拿工人农民来说,工人比较有文化,他们有技术,但还不能当工程师,比较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就差;农民不能说没有文化,精耕细作,唱民歌、跳舞也是文化,“但是他们大多数不识字,没有现代的文化技术,能用锄头、木犁,不能用拖拉机。”
      第三,关于被帝国主义剥削得很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迫使旧中国签订了一千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从1840年到1905年,除了外国侵略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外,清政府仅支付战争赔款一项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含利息),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八千多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剥削中国的途径是在华投资。20世纪开始时,它们在华投资15亿美元,到抗日战争前达43亿美元。他们的投资主要是商业性掠夺,依靠在华特权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种投资可以说是没有资本输出的投资,因为在巨额的投资中的很大部分是来自中国所偿付的“赔款”,其余部分是以欺诈勒索的方法占有的土地,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中取得的暴利,外国银行所吸收的中国人的存款等。总之,巨额资本的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掠夺和赚取来的,很少从国外输入。
      第四,关于“遗产很少”。旧中国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到1949年的80余年间积累的工业固定资产总值仅124亿元;国民党政权离开大陆时,带走了大部分国库中的财富,从1948年冬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从上海等地运往台湾的国库黄金为270多万两,银元3500多万元,珠宝、外币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之初,朱德就曾谈到经济建设的一些困难:“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果,益加破坏了农村经济,毁坏了各种建设工程,特别是以水当兵,借河流作反动军事的防御工事,大规模地破坏了河防工程和造林、蓄水等防旱防洪设施。除老解放区外,大部地区在我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前,所有桥梁、涵洞、河堤、江岸都被国民党反动集团肆意破坏,几无一处完整者。”因此,他深刻指出:“我们要在过去反动统治的废墟上建设起一个新的、繁荣强盛的国家。”朱德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建设困难国情的概括,为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家业的战略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有利的条件,即国情有利的现实因素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朱德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作了分析。
      第一,最主要的有利条件,就是我们有全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的大团结。这是政治资源方面的国情。首先,关于党的领导。朱德在党的七大报告时,就把“我们党的领导”高度概括为解放区抗战的一条“总的经验”。在1953年,朱德指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所强调和坚持的原则。”他在党的八大上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三十五年来我们终于把一个处在分裂和被压迫状态中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里,朱德把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国情的首要一条,作为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前提。其次,关于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朱德的阐发是:这个团结,是以工农之间的亲密联盟为主体的,它还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包括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爱国人士,包括了国内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个团结,是六亿人民的团结,“六亿人民的团结是一个伟大的力量。”我们依靠这个人民的大团结的力量,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各族人民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大团结,更加巩固,团结的范围更加扩大了。这是我们以比较快的速度来建成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最根本的有利条件。
      第二,重要的有利条件,就是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这是经济资源方面的国情。对此,朱德详细地阐发道,我国的工业资源是很丰富的,就重工业来说,煤、铁和各种有色金属的蕴藏量尤其丰富;就轻工业来说,原料是比较充足的或者是可以大大增产的,市场也是广阔的。在发

    推荐访问:创见 朱德 解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