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站在十一级台阶上的中国

    时间:2021-07-11 12:03: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边制定、边实施的“一五”计划 1953—1957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的三年时间里,国家采取一系列方针、政策,治理历史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经过二年的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情况逐渐好转,工业生产甚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如果按照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以及工农业之间的比例来衡量中国经济,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东当时对小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有一段十分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目标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战略目标。1953年6月~8月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着重讨论了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把1953—1957年定为中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后来在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简称“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后增至16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投资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项目为辅助,实现新中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一五”计划还提出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村生产合作社,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
      实效 在“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始投入生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宣布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正式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徘徊中前行的“二五”计划 1958~1962
      
      背景 “二五”计划的编制工作着手较早,1953年第一个“血年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国家计委就已经开始进行“二五”计划的编制准备工作。1955年9月24日,国家计委提出应当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编制15年远景规划,再根据远景规划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
      目标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确定1958—1962年为中国的“二五”时期,并编制出《关于发展周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明确规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第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第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同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第三,进一步推进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第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第五,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的主要国民经济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基本建设投资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
      关键词:八字方针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衡,各部门比例失调的现状,提出对经济进行整顿和调整。1962年8月下旬国家计委重新讨论1961年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李富春主任提出应当以“整顿、巩固、提高”作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大跃进”造成的经济领域浮夸作风进行整顿,巩固国民经济已有的成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周恩来总理在听取计委汇报之后,在“整顿、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充实”两字,从而形成了“二五”时期治理国民经济失衡的“整顿、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调整过高的重工业指标。1962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
      实效 与“一五”计划漫长的编制工作相比,“二五”计划的编制相对顺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二五”计划受到了冒进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经济指标被不断的修正和提高。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浮夸风的冒进思想泛滥。1958年8月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在1962年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这些指标比“二五”计划制定的指标高出几倍之多,由于国民经济计划严重脱离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一五”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在“二五”时期,苏联撕毁了援助合同,这使得“二五”计划的各项指标更加难以完成。这段时期是中国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达到55%,最低时则为下降38%。1960年中国经济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下滑最严重、人民生活最苦的一年。
      到1962年,国民经济与1956年最初提出的“二五”计划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
      
      发生重大转折的“三五”计划 1966~1970
      
      背景 按照“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时问,中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1967年实施,但是由于”二五”时期出现的国民经济失衡,为了使“三五”计划能在较好的起点上展开,决定把1963—1965年作为继续调整、整顿的过渡时期,把1966—1970年作为实施“三五”计划的五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从1964年开始,最初由国家计委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由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在《初步设想》中提出“三五”计划应当按照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

    推荐访问:站在 中国 台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