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1-07-10 16:0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如何解决好“好”与“快”的关系,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毛泽东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模式,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通过这一优越的社会制度快速发展,以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囿于历史条件,毛泽东的发展观还局限于经济增长方式上,单纯强调“快”。科学发展观则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在要求的,强调国民经济既“好”又“快”地发展,这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对毛泽东发展观的发展。
       [关键词] 过渡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 四个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又好又快”命题的提出,是共和国历史上发展观深刻演变的产物。它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快好省”的提法相比,“好”字首次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变化,深刻地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历程,鲜明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深入剖析毛泽东发展观,特别是他以“快”为特色的关于社会发展步骤的安排,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从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到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认识上的嬗变,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于毛泽东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快速过渡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构想。通过民主革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1]1375。这是毛泽东对社会发展步骤的第一次安排,这个设想也被当时中共的领导层所普遍接受。
       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近三年的恢复和发展,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接近尾声,新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生产力水平仍很低下,急需通过实现工业化来迅速提高生产力;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在新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有利时机,毛泽东决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他改变了原先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构想,提出了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设想。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0年或者更久以后才开始过渡。他的想法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发。中共中央认为,明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着手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机已经成熟。会议之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了完整、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2]700-701。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这个提纲,标志着党和政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终确定。
       历史已经证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适时的”[3]108。这个决策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和状态,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大改造”彻底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4]
       应当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特殊性,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辩证统一,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实施,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以跨越为思想底蕴的政策,还是注重了“快”,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好”,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实施方面,虽然毛泽东一直强调“一化”与“三改”同时并举,“绝不可以分割起来和互相孤立起来去看,绝不可以只强调一方面,减弱另一方面”[5]432,但是由于对生产关系的过高看重,使得在“三改”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二、以“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在毛泽东的发展观中,“快”始终占据主要的位置。这个“快”,又被称为“赶超思想”。毛泽东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6]341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并不意味着建设速度可以放慢,时间长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低,路程远。而正因为如此才不能有半点懈怠,相反地是需要放开脚步,加快速度。毛泽东认为,由于生产力落后,“过去人家看不起我们是有理由的”,所以我们这个国家一定要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要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7]88-89
       在50年代,抗美援朝、“三大改造”迅速胜利,由于推行了“高速度、高增长、高积累、高指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一个年轻的共和国里出现了一个持续高增长的年代。特别是总路线的实行,使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创造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奇迹,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日本、香港、台湾和南朝鲜,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就连当时一些西方国家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在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有一种把在经济上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的目标的普遍现象。二战结束后,苏联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到50年代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这些对毛泽东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想学苏联的样子,走一条“赶超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赶超战略在中国开始向非理性的方向偏离,开始单纯强调“快”了。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以“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为了达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跃进目的,毛泽东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跃进”运动。暴风骤雨式的运动形式,对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正如费正清所说的:“大跃进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种模式的一部分。”[8]353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来看,“大跃进”的发动,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毛泽东之所以发动“大跃进”运动,是试图通过“大跃进”运动,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改变中国落后的状况,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这一点上说,这是它值得肯定的地方。毛泽东以英美为近期赶超对象,以钢铁等几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为标准,以15至30年为期限,这确实鼓舞人心。但是,脱离实际,超过国力,急于求成,造成社会发展的大起大落,这是新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深刻的教训。对此,邓小平也曾评价道:“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9]116

    推荐访问:多快好省 好又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