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国政治史专题复习攻略

    时间:2021-07-06 04: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xwk/qxwk201311/qxwk2013112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xwk/qxwk201311/qxwk2013112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xwk/qxwk201311/qxwk2013112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xwk/qxwk201311/qxwk20131126-4-l.jpg
      “老师,中国政治史内容庞杂,古今跨度大,我觉得基本知识记得差不多了,可一做题还是出错,怎么办?”随着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阶段的到来,有学生这样反映。其实学生反映的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没有把重点知识从高考的高度真正突破。在复习过程中,重点知识要以多种方式重复呈现,强化记忆和理解。现具体介绍一下。
      中国政治史反映的是中国古今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及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经验教训。那么,它的主题和线索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即: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抓住了这点,可以将所学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把书读薄。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有两条主线:一是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重点紧扣分封制、宗法制,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制度比较。以选择题为主,采用新材料中外横向对比;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重点紧扣三个制度的创新: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命题时,侧重明清社会转型与政治特点的矛盾性及中西方的对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考查的高频考点,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一定涉及,后者多以本专题知识为基点,纵向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进。
      本专题内容众多,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历程(见下表):
      再如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个“趋势”:说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三个“核心”:即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本专题的主线为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部分,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列强侵华要突出一个重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可归纳为1840——1901年侵华史(见下表):
      要从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常见题型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多引用材料,与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相联系。
      中国人民的抗争应突出五个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辛亥革命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深远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意义;抗日战争及其深远意义。其中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考查内容相对较少,主要是认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地位,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偏上,侧重横向考查,中外结合,运用新史观阐释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现代史中的重要考点,分值较高、难度较大,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涉及,纵向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抗日战争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新课标里,这一专题容量较大,需要巧妙记忆,如国民大革命性质:国共联合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
      抗日战争内容较多,可采取以下方法记忆:(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2)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3)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4)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
      还可以把侵略史和抗争史按一定的线索结合来记(见下图):
      专题三:中国现代政治史
      本专题掌握中国现代政治的两条主线:一是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脉络及特征。该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增加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
      另外,追踪社会热点,隐性介入考点:如审视世界大背景下新中国的外交,认识两岸关系。
      我国建国后民主法制建设可作三点记忆:(1)一个壮举:举行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3)三大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重点掌握,对“一国两制”考查较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重点把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中日、中俄关系(高频考点,注意与政治、经济史相联系)。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分阶段把握新中国外交政策内容的变化及原因,是把握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轨迹的基本方法(见P56图表):
      从上表可知新中国的外交阶段特征非常明显:总体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大片”(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广大的第三世界的关系;“外交突破”(20世纪70年代):突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改善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全方位外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一极,中美关系可以归纳为“相互敌视”“开始缓和”“曲折发展”等三个阶段。

    推荐访问:中国 复习 政治 攻略 专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