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竞争治理迈向整体治理

    时间:2021-07-02 12:03: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科学的治理模式对政府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整体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的竞争治理所导致的政府组织分部化、管理碎片化和公共服务裂解性的反思与修正,力图构建一种基于协同、合作与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从竞争治理迈向整体治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意义上的治理模式变迁。更是一种政府治理理念的重塑,将极大地深化和提升政府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旨。
      [关键词】竞争治理;整体治理;新公共管理
      [作者简介】曾凡军,广西大学讲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9-0082-05
      
      一、竞争治理的渊源阐释与概念解析
      
      “竞争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效率观念,主要是指在公共部门创立内部市场,由于竞争所带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它被看作是改进绩效的可靠战略。”20世纪70年代,随着可竞争市场理论、管制俘虏理论、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等竞争理论的提出和对政府管制的深入批判,政府管制失去了理论基础。相反,现代竞争理论对自然垄断的包容和对政府干预的反对,为政府治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学理论支撑。如尼斯坎南、奥斯本和盖布勒等学者主张在竞争型官僚制组织的框架下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改变官僚们行政行为的动力结构,塑造竞争型政府和顾客驱动型政府。从而为竞争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层面上,鉴于公共部门“公共悖论”、垄断性以及人们对自由选择公共服务部门即“用脚投票”的期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了私有化、社会服务承诺制等机制。实践证明,“问题不在于公营对私营,而在于竞争对垄断”。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竞相实行了旨在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的改革。如撒切尔富有世界影响的行政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继任者梅杰对其改革的承继与深化,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竞争型治理图景。而《伊布斯报告》《竞争求质量》白皮书和“公民宪章运动”等打造了竞争治理的总体框架。除英国外,还有德国“多市场,少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法国的“大众股份化”改革以及美国的私有化和放松市场管制改革。可见,西方各国奉行“竞争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有效手段”,将竞争治理视为政府有效的治理模式。正如莱宾斯坦提出的x效率理论那样,组织在缺乏竞争的前提下,管理者就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压力和动力,浪费和官本位就成为了组织中的基本行为取向。换言之,“竞争是促进革新的永恒动力,而政府通常是缺乏这种动力的”。
      在笔者看来,作为新公共管理范式有效治理模式的竞争治理源于英、美、澳和新等国。并逐步被他国效仿,成为“7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显著的国际性趋势”。就其内涵而言,它是在对传统官僚制的反思与批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将“市场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强化公共部门的内部竞争,重视企业式的管理风格”,通过竞争来实现有效治理的治理模式,意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能,建设“企业化政府”和“竞争型政府”。
      
      二、整体治理的来源剖析与内涵诠释
      
      从概念演变上来看,整体治理来自于英国学者希克斯等学者在1997年所出版的《整体政府》一书,认为政府治理主题已发生深刻变化,即“利用‘协同政府’或‘整体政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将预防性、文化革新、结果导向和整体性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新方向。随后,希克斯等学者在《圆桌中的治理》一书中提出了建构整体政府的具体策略,让不同部门间目标和主张能在开放过程中充分沟通,摆脱部门主义与狭隘的本位视野。2002年出版的《迈向整体治理》一书则具有历史意义,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政府不应该再放任政府各不同功能与专业部门间的单打独斗,而应推动整体治理,通过制度化以落实政府各机关间的沟通协调”。,提出了整体性合作与整体政府向度,进而将整体政府更名为整体治理。从而,整体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正式诞生了。
      就理论渊源而言,学者们一致认为整体治理理论源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和修正。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分散化和过度解除管制导致了管理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管理缺乏战略眼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而,陷入了公共管理困境。分散、多变、碎片化管理和裂解性服务等问题导致了盛极一时的新公共管理日渐衰微,西方国家和理论界不约而同地谋求替代性的有效路径。为此,希克斯提出了整体治理模式,并得到了澳、加、新等国家的认可和效仿,正逐渐演变成西方行政改革的目标治理模式,将成为未来各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新趋向。
      整体治理以风险社会理论和整体主义为基础,是在对竞争治理所导致的服务分裂性和管理碎片化进行反思与修正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满足公民整体需求为主导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协调、合作、整合和责任为治理策略,注重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公私部门、碎片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整合,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协同、合作和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与其它治理理论所不同的是,整体治理着力于政府组织体系整体运作的整合性与协调性。
      
      三、竞争治理与整体治理图式差异的比较与修正
      
      竞争治理与整体治理图式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以下就是对二者图式差异进行具体的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
      
      (一)理论基础与政府角色
      竞争治理以公共选择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作为治理的理论基础。其中,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移植到政府领域和公共部门中,在经济学的视域下对政府行为进行探析,为政府向市场放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追求市场力量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市场竞争的力量来实现管理的有效化。竞争治理认为政府领域在没有市场机制加以有效制衡的情境下,官员基于自利动机而专注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导致政府低效。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责任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描述,认为作为理性人的政府官员也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在公共部门中科学设计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运用合同外包等形式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使代理成本最小化。交易费用理论是科斯和威廉姆森等学者在交易费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旨在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与市场一样,政府领域中也存在产权不明、信息不对称及“资产专有性”等现象,从而交易成本理论也可以运用于政府治理中,以减少政府支出,实现政府高效。其中“科斯定理”为竞争治理范式中公共部门走向私有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将上述理论运用于竞争治理中,在降低行政成

    推荐访问:治理 迈向 竞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