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与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

    时间:2021-06-29 20:0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是外语类大学的新使命
      当今世界各国都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置于特殊的战略地位,中国也迫切需要形成与自身国际地位相符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让世界了解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部署。
      长期以来,外语类院校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尤其重视“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为中国全面了解世界各国政治与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相比较而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做得还不够,基础也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历史关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成为外语类大学的一项新使命。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前校长郝平所言:“我们要发挥外语优势,积极翻译和推介世界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源,为中国的文化基因注入异域的新鲜血液。在促进“西学东渐”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倡导“东学西渐”。我们要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突出的外语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气象、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的学术研究,鼓励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以此来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输出。我们不仅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还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北京外国语大学要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这就是时代赋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历史使命!”为践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政府、央企、研究所、高校等合作共建,成立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初步整合了各方面专家学者资源,积极探讨承担国家使命与外向型人才培养互动发展的路径。
      二、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瓶颈
      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随着中国“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战略的实施,中国已进入公共外交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向外部世界,特别是向亚非、拉美世界传播我们自己的道路和价值观念,迫切需要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更加密切、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文化联系。在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进程中,非通用语翻译人才可以在多个层面上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其战略地位日益突显。这种现象在中译外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由于目前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周期长,高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瓶颈。
      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相关学者的调研,目前我国各个语种教学和使用的权威辞典有60多种,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语种还缺乏供外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的百科知识类辞典,部分语种甚至还缺乏基本的工具书、辞书,这不仅对该语种人才培养造成困难,也对使用该语种地区的人民直接了解我国社会、文化、思想造成了严重阻碍。特别是一些与我国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导致翻译人才匮乏,该国民众大多需要通过通用语种转译相关信息来了解中国,因此有关中国的新闻舆论、文化思想等内容大都是经过了英语等通用语种的过滤。这就可能造成中华文化核心思想被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话语体系所曲解和误读的部分再次放大,在话语权竞争、核心利益表达等方面造成了很大伤害。
      新中国曾经创造过十分成功的对外翻译高峰。建国初期,中国曾经将毛泽东著作作为中华民族摆脱西方列强殖民压迫的经验,向全世界进行广泛传播。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非通用语种能力建设问题,认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应将语种增设到74种,甚至更多,为我国非通用语种能力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思想基础。一批优秀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勇于奉献、默默耕耘,为我国非通用语种译介传播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1966年,外译语种达到了44种,不仅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通用语,还有瑞典语、希腊语、印地语、越南语等非通用语,甚至包括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地区民族语言。在全世界设有近百家专门翻译出版新中国图书的本土化机构,从北欧的瑞典、希腊、冰岛,到非洲的加纳、埃塞俄比亚,再到南美的乌拉圭、委内瑞拉,都能见到中国出版的当地语言的《人民画报》和各种政治理论图书。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大量外籍语言专家被迫遣散,从外交、高校、新闻等领域抽调的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受到冲击,对外翻译出版的品种、语种一落千丈。改革开放后有所恢复,但依然没有达到建国初期的高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建国初期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建立起来的对外翻译出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部分语种仅有外译中而无中译外,只有浅层信息而缺少中国文化深层知识。在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里,难以构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基本语汇体系与规范。截至2009年,我国1979-2009年的对外翻译语种不足20种。一些曾经参与翻译毛泽东选集等政治理论图书的非通用语人才,逐渐逝去而后继乏人,个别语种人才严重断档。仅辞典一项,目前仍然存在空白的语种就有10多个,如与中国联系紧密的周边国家中,就有吉尔吉斯语(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通用语言)、普什图语(阿富汗官方语言)、孟加拉语(孟加拉、印度和临近地区使用,使用人口1亿以上)、爱沙尼亚语(爱沙尼亚语言,目前尚无基本辞典)、拉脱维亚语(拉脱维亚语言,目前尚无基本辞典)、祖鲁语(南非第一大民族语言,非洲最流行语言之一)、亚美尼亚语(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土耳其和中东一些地区也有大量的使用者)等。这些语言空白点,或者是中国周边国家,或者是与中国具有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其意义与战略价值自不待言。可以说,培养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任务具有强烈的迫切性和战略性。
      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出发,北京外国语大学将高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作为学校重要发展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开设语种已达60种,2014年增设土库曼语、约鲁巴语、泰米尔语及加泰罗尼亚语,积极探索语种增设与科学研究、人才储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中华 语种 与非 对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