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不可替代的湖南抗战

    时间:2021-05-27 20:0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期间,湖南作为战略防御阶段大后方重要的战略基地、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场之一、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和第一次受降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红色砥柱中流不可替代
      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左权、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湘籍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战场,卓有成效地领导军民抵抗日军,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特别是中共领袖毛泽东,他撰写的《论持久战》,不仅引领了全国抗战的方向,而且他倡导的“游击战”,是一场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日军不得不承认“中共游击战”“其对全盘作战,裨益良多”。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8年8月13日,中共湖南省委发表《保卫湖南宣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湖南党组织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密切配合,推动建立和发展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湖南“黄金发展期”。长期坚持斗争的湘鄂赣、湘赣、湘粤赣和湘南红军游击队,从民族大义出发,捐弃前嫌,改编为新四军,毅然开赴抗日前线。周恩来、叶剑英亲赴湖南,指导合作抗战,在国军中激起了强烈共鸣。徐特立、吕振羽、田汉等共产党人在湖南点燃了文化抗战、抵御外侮的怒火。
      1943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进军湖南,在中共石(首)公(安)华(容)县委的配合下,开辟、扩大了桃花山抗日根据地,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给老百姓带来了抗战必胜的希望。1944年10月,中共中央派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二次长征”,建立湘鄂赣边区党委、军区和行政公署,成立湘中地委,将两支抗日游击队编成“湘粤赣人民抗日自卫军”。南下支队征战19个县市,沉重打击了日伪军,鼓舞了湖南人民的抗日斗志。
      中流砥柱,坚不可摧。中国共产党高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在湖南抗日军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战略后方的坚强支撑,还是文化抗战的蓬勃兴起;不管是正面战场的激烈搏杀,还是敌后战场的奋力开辟,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战术深入人心,转化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
      勇敢面对暴行不可替代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长沙、衡阳等地疯狂攻击,对厂窖等地无辜平民实施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对常德等地发动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对潇湘大地70%的市县狂轰滥炸,造成260余万老百姓死于非命,90万余栋房屋被毁。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其罪恶行径,罄竹难书!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面对日军法西斯暴行,湖南人民挺身而出,勇敢地与侵略者展开搏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御敌篇章。1946年出版的《七七抗战史迹专册》,表彰了部分为国牺牲的抗日官兵和30余位民间“特殊忠勇”抗日烈士。他们是“日寇何足惧,湘人不可侮”的典型代表。
      1938年11月9日,日军攻陷临湘。丁先英,这个不满10岁的小学生不慎被日军抓住,不仅断然拒绝为日军带路,还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被恼羞成怒的日军“砍成几块”。岳阳县协成乡14岁的小学生金继贤被日军掳去带路,趁机将日军引入中国军队的埋伏圈,使日军被毙80余人,金亦壮烈牺牲。
      1939年9月23日,日军侵入营田镇,到处奸淫掳掠。该镇武穆乡农民易玉涛的妻子在逃避中被敌人开枪打死。易拿把菜刀躲在门后,接连砍死了两个闯入的日军士兵。日兵闻声蜂拥而至,开枪将其杀害,并烧毁了他家的房屋。易的两个儿子藏匿于屋后草丛中,亲眼目睹了惨剧的经过。12月14日,田汉赴湘北采访,捐资将其父母合葬于故宅屋后,亲自题写“易玉涛勇士夫妇之墓碑”,并赋诗一首予以赞扬,最后两句:“人人易玉涛,中国不会亡。”
      湘籍军人更不是孬种。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99军295团1营少校营长、桂阳人曹克人率部守卫湘阴,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曹克人身负重伤被日军所俘,但他宁死不降。残暴成性的日军剥开他的胸膛,把他的四肢用铁钉钉在当地一个祠堂的墙壁上,将他活活折磨而死。曹克人是湖南军人勇敢面对强暴的缩影。后来,湘阴人民为他及其部下修建了一座庄严的纪念塔,塔前石碑坊上刻着一副对联: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
      重要战略后方不可替代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爆发后,湖南一方面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同时加强战略物资的开发保障和兵源输送,成为抗战初期的重要战略后方基地。
      为支援抗日前线,湖南加速修通了全省的主要公路干线,完成了粤汉、湘黔、湘桂三大铁路在湖南的接轨,抢修的湘桂、湘黔、川湘公路相继通车,相继建成了衡阳、芷江机场。湖南当时成了连接大西南和抗战前线的交通枢纽。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这些矿产资源是中国军事工业和出口换汇急需的战略物资。1938年,国民政府公布《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业之中心区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建设湘潭炼铁厂年产30万吨,开发宁乡和茶陵铁矿30万吨,开发水口山铅锌矿年产5000吨的目标。东南沿海内迁大后方的工厂约有三分之一落户湖南。三湘大地顿时变成了大后方战略物资的集散地、生产地和中转站。
      湖南不仅肩负着战略撤退中转的任务,而且从人力、物力、财力和兵源上全力支援前线。从1937年8月18日至10月26日,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便募款68万余元、布鞋4万余双、毛巾13万条、药30余箱、棉背心3000件、布袜1万双。1940年10月20日,长沙市商会通电全省发起捐献“湘商号”飞机参加抗战。至1942年5月底,全省捐机款逾700万元,可购飞机50架,居全国之冠。湖南成为前线后,三湘子弟踊跃参军参战,涌现了妻送郎上前线、母携子赴战场、父子兄弟共疆场的景象。八年抗战,湖南不仅自身承载了巨大损失,而且每年还供应军粮1000万石、军布300万匹、军棉7万担;仅有3000万人的湖南,为抗日输送了210万兵员,平均每15个湖南人中就有1人参军,居全国之首。

    推荐访问:湖南 抗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