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价值立意,情理交融

    时间:2021-06-27 20:02: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kts/xkts201603/xkts201603142-1-l.jpg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价值观教育,在“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中,采用教学设计,价值立意;教学过程,运用情境、图示、问题探究、纵向贯通、横向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成价值观目标的自然达成。
      关键词:价值立意;情境;纵向贯通;横向对比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重新阐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价值观教育。2015年我有幸在宁波名师蔡建波老师的指导下,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参加了全国德育精品课堂比赛,现就结合教学过程做几点反思。
      一、教学设计:价值立意,结构简洁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决定着课堂的品质,体现着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影响着教材整合、教学设计的思路。在价值立意理念的指导下,我最终选择以“民主”立意。之所以以民主作为本课的教学主线与灵魂,是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从文明史观角度看待必修一的价值观目标,通过必修一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理解民主与法制的艰巨性和必要性”,而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由专制到民主的关键点,由此可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理解本课的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体会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进而树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在民主立意的基础上,我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将原课文的三目内容整合为:(1)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新中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的表现——法律与制度;(3)民主政治的特色——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对比。通过这样的教学立意,既做到了知识结构简洁流畅,富有逻辑性,易于知识目标的达成;又做到了立意高远,有利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二、教学过程:教法多样,情理交融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但是稳定的价值观形成却有赖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过程。所以在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过程。
      1.以问题情境激发情感
      道德绝对不是抒写在纸上的文字,而是激荡在心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营造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回到逝去的历史,将历时久远的历史事物化陌生为熟悉,形成整体可观的历史,使其“观史如身在其中”。为达到此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在本课的教学导入上,我以“历史是简单还是难?”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入新中国成立的内容与意义。
      (2)以人的视角来营造情境,神入历史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在谈到史学的特征时强调说:“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历史。”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由此我放弃了用不平等条约来营造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想法,转而采用反映近代中国人悲惨命运的图片,使情境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代入感。
      (3)注重情境问题的矛盾性
      在通过图片、结合音乐体会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矛盾性的问题:我们曾经有汉唐盛世,可是为什么到了近代会如此衰弱不堪?
      2.注重历史的纵向贯通,以过程彰显意义
      所谓的历史纵向贯通主要代表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序列:即以时间为轴勾勒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形成基本的历史脉络;二是逻辑关系:在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这将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演进的方向,进而从整体角度体会具体历史事件的地位,体会历史事件的意义。因此,本课中我以问题为中心,以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彰显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师:无数先烈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民主不是空谈,不能奢求统治者的恩赐,要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民主政权作为保障(展示图示)。
      问题1:纵观中国近代政府,有没有出现强大的民主政权?
      问题2:从不同政权的对比中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通过上述问题与图示,引导学生构建起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间序列和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掌握近代中国发展过程的脉络,进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地位与意义。新中国是中国近代唯一的、强大的民主政权,这个政权将带领中国实现从专制到民主、从落后到强大的伟大转变,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关键点,它将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纪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将静态、简约、结论性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动态的、丰满的、过程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长河角度,去体会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注重历史的横向对比,以问题引发思考
      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一方面需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作纵向贯通;另一方面又需要运用全球史观,注重全球范围内不同区域事件的联系与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特殊性,开拓历史视野,体会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图示法,以美国民主制度为参照,在图示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经过讨论,基本形成对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直观认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美国注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由此再形成探究性问题:三权分立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能否模仿美国民主模式?请谈谈你的理由(多角度回答)。
      在图示、比较、问题三部曲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分析、比较与思考,基本上能体会到世界政治文明的多元性,进而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倡导主流价值观,通过历史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正如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说道:“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赋予历史课堂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历史教学走向崇高。
      参考文献:
      [1][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6.
      [2]梁启超.新史学[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03.
      编辑 薛直艳

    推荐访问:立意 交融 情理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