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论美丽中国愿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时间:2021-06-20 00: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党和政府立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设想,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学生生态道德观教育责无旁贷。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道德;教育
      一、推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典型事件频发,严重妨碍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也引发了众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虽然各级政府机关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惩治力度,但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依然落后。在这一形势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勝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立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在汲取古今中外优秀生态建设理念及经验的基础下,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乡、过高质量生活的民生诉求而出来的伟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建成美丽中国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既需要立足当前,做好规划,又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生态理念的建设者将美丽中国的设想付诸实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人才库,他们是否掌握生态知识,是否具备生态道德,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态道德观对未来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为了将生态道德观念带入课堂,当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均会涉及一些环境道德相关的知识。除了公共课教育以外,许多高校还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实际、学校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发展水平,开设一些具有本校或本地区特色的选修课如《旅游文化管理》、《贵州省情》等来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然而不管是公共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这些课程中,环境道德教育只占有少量教学计划,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展开与介绍。除一些农林院校或开设有环境相关专业的学校外,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针对非环境保护专业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生态道德知识获得渠道狭窄,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这些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又导致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兴趣不高。种种因素也最终造成了高校生态道德缺失,具体表现为:
      第一、一些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不高。他们在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仍秉承着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将自然看作是人类的工具,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有权按自己的需要支配一切活动。2002年,“为了测试熊的嗅觉”,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这一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的不良影响,一时间、网络、媒体、学校将矛头集中指向了王海洋。最终,刘海洋也因为“伤熊”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反观这一事件,王海洋同学法律意识淡薄的背后,更多的是生态道德的缺失。
      第二、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未能广泛开展。虽然一些高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些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活动,但不管是宣传力度、活动覆盖面,还是参与者人数都还远远不够,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深入到每一名大学生的平常生活中去。例如每年3月12日开展的植树节活动往往只是在学生会干部中得到积极响应,而每年6月17日的“全国低碳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往往鲜为人知。在校园里,一些大学生出于个人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随手丢弃不易降解的白色垃圾、食堂的浪费现象也也屡见不鲜。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当前生态环境的状况认识不够清晰,对自己所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不够重视。
      第三、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主动性。由于受知识结构的制约,相当多的公共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或培训,因而只能就书本知识进行讲授、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而书本知识所涵盖的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生态道德观教育的要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上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仅有2页,该部分内容占全书内容的比重还不足1%。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主动加强自身学习,并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资源,积极搜集教学素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观建设的建议
      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活动的一种,要求教师能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周围自然环境、树立积极健康的环保观念和生态意识,并逐步养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良好文明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求大学生以道德理念去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为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水平,高校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第一、坚持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生态道德观以现代生态科学为理论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也逐渐发生碰撞、渗透和交融。生态道德观因此也是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体。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其中一个领域,而是要从生态科学的角度来丰富道德观的内容,并用道德观来指导生态科学的发展。此外,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面向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因而要求教育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第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原则
      实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生态道德观,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工作做好准备。环境道德教育还强调受教者要在亲身实践中去发现环境问题,并在实践参与中逐渐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正确行为方式。受教者能将生态道德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坚持教育形式多样性原则
      课堂是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生态道德观内化于课堂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整合校园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开展生态观教育、弘扬低碳生活理念也是高校加强学生生态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开展全校性的生态道德观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生态道德观主题班会、借助校园广播定期播报国家环保法规以及环境保护优秀个人相关事迹……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OL]. 中共政府网, http:///xinwen/2015-10/29/content_2955802.htm.
      [2] 刘开淼. 生态道德观:高校道德教育的新目标[J]. 教育学术月刊, 2009,2: 72.
      [3] 陈  艳. 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4: 113.
      [4] 硫酸泼熊事件引发的社会思考[OL]. 光明网, http:///01wzb/2002-03/03/02-E62BAA5929B7702148256B70000F7597.htm.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中国 愿景 生态 美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