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秉承优良传统 开创美好未来

    时间:2021-06-17 08:00: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它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就必须改革传统观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内容、环境和评价机制的转变。我校一直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在新的发展机遇中注入了时代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特点。本文试从理论革新和实践发展两大块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字]德育理论创新经验推荐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党的事业发展中的生命线。在建党之初,我党一无权二无钱三无枪,靠的是通过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撒播革命的火种。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能够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富有战斗力的政治集团,就在于党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在我校六十多年的光辉历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的新阶段,大学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如何应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大学的建设,成为我们必须严肃面对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德育要素,把握时代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旧体制的束缚,和时代同进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当在以下方面突破陈规,创新发展。
      1、观念创新——从思想政治教育到现代德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革命和建国初期形势的需要,在凝聚党心、民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上,无疑具有不少优点和长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重新进行组合。社会多元化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新情况面前显得迟滞而无力,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首先,它需要有相对闭塞和稳定的教育空间配合,这在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开放社会不可能具有这种环境。其次,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比较单调,很难通过多种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视意识形态,以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为主要内容,脱离青少年学习、生活实际,以说教、灌输为主,要求青少年必须如此,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在作出道德评价时,往往用一套或几套测试题检验所有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对此,班华先生指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发现严重的问题是道德教育脱离生活,忽视情感,忽视体验,忽视实践,忽视参与等等这样一些极为严重的问题。没有发现人与生活场景的对话,没有发现生活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结果是,青少年从小就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但效果低下,意义苍白,成绩优良并不等于思想道德水平就高。意识形态的内容解决不了现实的道德问题。趋同的道德认知形成了僵化,禁锢了创造,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道德认知上的悖论和行为上的虚假。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个体的最本质的品德内化和养成,忽视个体关心、同情、正义和责任等基本美德的养成,而单纯追求理想状态的个人实现,急功近利,本末倒置。
      杰出的思想家、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在他的《教育的目的》的讲演集中开篇提到:“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操的接受。”这里所说的文化本身也包括了道德品质的成分。因此他所提出的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必须解决的主要因素和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的办法同样适合道德教育。他认为:“青少年的头脑不是工具,教育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特质的青少年,青少年个体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这种目的?怀海特试图告诉我们:这种教育应该有用;其次,这种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再现,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性的过程。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的系统活动。它的基本外延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几个部分。思想教育是对事物的思想观点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法制教育主要指一个法治的国家里,对一个公民进行应具备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道德教育则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教育独立于德育概念,不可能取代和等同于德育的全部内容。情感教育则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和谐自然的状态的追寻。现代德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外延和内涵必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不断扩展,注入时代的血液。
      20世纪人类在政治、经济、交通、能源等各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却产生了重大的失误。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宗教矛盾引发暴力冲突,人与自然对立加剧,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泛起。人类在物器层面上发展很快,但在道德层面上却不断异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倡导人们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做现代人。现代德育概念就是应此背景而生。它是指根据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要求,在现代大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构建出有现代社会属性,现实与历史共存的时代与未来相统一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现代化为目标的主体发展性德育。它建构在现代教育学、现代哲学、现代伦理学基础之上,本质是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现实需要相统一的,并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是以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现代化为最终目标的。适应这个目标,现代德育的内容中必然还要包括人口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平与发展教育、生产安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全新的内容,并从过去单纯的政治功能扩展到经济功能、服务功能、交流功能和个体享乐功能。
      2、角色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主体向师生互动的双主体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具有绝对权威。涂尔干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权威的代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方面的事情”,“具有道德权威则为教师的特长” 。 这种权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的和巩固,同时也拉大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以意识形态为内容,采用道德说教、灌输的方法,强化道德的普遍原则,形成趋同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状况,形成“共性—灌输强化—共性”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角色定位和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不大,内容脱离青少年实际,不能帮助理解社会现象,以说教灌输为主的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评价以考试分数为主,不能反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状况,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

    推荐访问:优良传统 秉承 开创 美好未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