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阿传统家庭观念异同分析及其原因探究

    时间:2021-06-17 00:0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自古以来,家庭在每一种社会形态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当着个体与社会的纽带。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中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形态正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家庭有着许多既不同于西方家庭观念也不同于中国的家庭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借鉴。此文通过对二者家庭观念异同的分析及原因的探究,以此寻求能够促进中国现代家庭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 阿拉伯 传统 家庭观念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而家庭文化,即家庭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发展和走向。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由此可见,家庭观念对每个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在社会文化上的体现,更关系着这个民族的稳定与发展。
      一、中阿传统家庭观念的相同点
      中国传统家庭和阿拉伯传统家庭都属于大家庭模式,他们都是由好几代人组成,家庭成员拥有共同的财产,共同的祖先;同时家长在家族中有着极高的地位等。当然,除了这些最根本的共同点外。它们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道德教育。中国家庭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在这一教育中,特别推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能持家,何以国为”的观念,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的理念,培养青少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阿拉伯国家道德观的确定和系统整理,始于伊斯兰初期。在其最高行为准则《古兰经》中写道:“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敬畏的。”从而向世人昭示了其道德教育的准则。
      (二)重视文化教育。当代中国,早已有“科教兴国”一说。事实上,对任何民族来说,教育的积极作用都毋庸置疑,而家庭教育固然有其显著的意义。中国重家教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孟母三迁即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几乎都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对阿拉伯国家而言,这一点表现得相当突出。以古埃及为例,埃及古代一直以家庭为教育子女的场所。即使是在学校产生以后,家庭仍然是重要的教育园地;而且家庭教育不仅属于普通生活知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就连高深的专业知能也由家庭传授。就“教育”一词的埃及字源“Sochpr”看,它意味着“使之成为”,是指父亲使儿子成为木匠、医生或军官之类。
      (三)重视长子作用。在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长者为大”“皇帝爱长子”之类的说法。父亲与兄长常被人们并称为尊长——“父兄”,甚至在有些家庭中,即使是母亲,也得对长子礼让三分。而在儒家经典中,“孝”就是爱父母,“悌”就是爱兄长。“孝悌”信条作为维系中华家族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名分”。在阿拉伯人看来,长子也具有一定的特权。长子被界定为“年老父亲的接班人”,帮助老年人完成任务并最终接替他。不仅如此,长子还拥有承袭父亲权威的优先权。
      二、中阿传统家庭观念的不同点
      每一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因此,其家庭观念也呈现出不同。要想进一步了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家庭观念,我们还得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德育的强调形式不同。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强调外在道德权威,强调把封建纲常名教向个体灌输,而忽视了道德的主体自觉,忽视了个体的道德权利和自主性。重“他律”而轻“自律”,这和道德的真正精神是不相符的。同时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强调血缘亲情在维系道德中的重要性,忽视了道德及其教育中的理性因素。对阿拉伯国家而言,他们的子女从小就接受以善为本的教育,最初源自于父母亲的训诲,稍大后则学习宗教经典和祖先的训诫。其家庭德育主要是从个体的主动性培养出发,通过宗教及其他一系列的形式,引起人们的灵魂深处的触动,以德来维系整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家庭中等级观念较强不同。两种家庭中,中国家长的特权明显大于别国家家长的权利。在中国,家长与家属分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等级,二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及义务截然不同,权利集中在父、夫、兄、君,义务集中于子、妻、弟、臣,而家长权力又绝对是至高无上,且这种权利可谓是“终身制”。只要父辈,确切说应该是享有家长权的“父亲”还没有去世,他就一直享有这种特权。在阿拉比国家家庭中,虽说家长和家属之间也存在着权利地位的不平等,家长拥有较高的特权,但这种权力却不那么绝对,家属成员也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同时,阿拉伯家长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主持家庭大事,其权利也逐步减少。最后,家长会选择把权力全部移交给有能力的长子,从而自己安度晚年。
      (三)婚姻选择和变更的自由程度不同。在古代中国,子女婚姻一般都得听从“父母之命,”即父。所谓“父母之命”,也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具有拍板决定权,而当事人则对自己的婚姻没有任何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古代中国不同,阿拉伯家庭子女在面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时,除了要听从父母的建议,也还可以与父母协商,从而自己进行选择。在夫妻关系上,传统中国家庭要求“夫义妻顺”。 《左传》中说:“夫和而义,妻柔而正。”但在“夫义妻顺”中,中国传统道德更强调的是“妻顺”。中国古代社会还给妇女规定了很多道德诫条,包括“缠足”这一惨无人道的要求。而在阿拉伯家庭文化中,很少有类似这些的苛刻要求。
      (四)对女子的尊重和保护程度不同。在传统家庭中,虽然两国家庭都不太喜欢女孩,但在阿拉伯家庭中,女孩通常还是能得到较多的照顾。如在教育方面,他们虽首选送男孩子去学校上学,但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他们也会送女孩去学校。相反,中国家庭的女孩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去学堂。在对成年女性受尊重上,阿拉伯妇女得到受尊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享有与男性一样的平等地位。不仅如此,阿拉伯国家离婚女子和寡妇同样比较受人尊重。离婚女子不但可以支配自己的陪嫁,还有拥有选择重新嫁人的权利。生活穷困的寡妇也会得到世人的同情和帮助。然而在中国,离婚女子和寡妇则通常会遭受社会的歧视。

    推荐访问:异同 探究 观念 传统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