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在美国感受中美文化的差异

    时间:2021-06-16 04:0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美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方面,具体有风俗习惯的差异,如敬语、称呼、谦词、个人隐私等,还有家族教育,以及学校教师工作态度的差异等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对学习英语大有益处。
      关键词:中美文化;差异;思维;风俗习惯;家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1-0063-02
      
      近年,我有幸被派往美国中北部的威斯康星州的一所教会学校执教一年。在这一年,我亲身感受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首先是思维方式,美式的思维多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主意还是自己拿,而中国式的思维则告诉我们如何去接受,没有条件的接受。最明显的就是道德教育中我们总是以一种肯定语气,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而不重视价值的澄清。比如说,为什么我们必须遵守纪律,除了要扣分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我们是弱于分析的。告诉我去做,但是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没有理由,只是去做。记得有一次看电视剧,住在中国的美国老外请了一位中国保姆,保姆负责照顾还没有上学的孩子和做基本的家务。有一天,孩子在自家室内的墙壁上画画,保姆很着急就训斥孩子,孩子很不服气,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在墙上画画。女主人知道后,很温柔地告诉孩子说画画很好,但是如果画在墙上的话,既污染墙壁,又不能够保存孩子的作品,所以不要在墙壁上画画,要在纸上画画,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保存他的画。孩子听完以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妈妈说的不再在墙上画,而是选择在纸上作画,因为他愿意保存自己的作品,也不愿意毁坏家里的墙壁。故事告诉我们美国人在告诉孩子做事时是重视事情的原因和结果的。而我们是重批评和命令的,并不去和孩子分析原因。每一天老师和家长都告诉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认真听讲,要认真地完成作业……但是却很少明确地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去做才算好好听话,才算好好完成作业和认真听讲。在孩子不明白的情况下,他们就会试着用自己的行为去尝试错误的事情来获得经验,有时候代价是很大的。《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是孔子只是一个叙述者,他并没有对为什么会是这样进行论述。之后,儒家的许多经典也都是教义式的,如:“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都是以这种肯定的语气来说的。但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们很少去考虑,因为我们已经很适应这种接受的思维方式。不管对错,只要我们认为是权威说的,那就是真理,我们就得无条件接受,久而久之,我们就不敢质疑,只有接受。相反,在美国,人们总是用一种商量的口气和你探讨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可以有多少种解决方案,效果可能会是什么,他们会把问题完全地剖析一遍,然后听的人必须给出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接受的我来说,确实是个大难题,因为我没有自己的想法,我总是希望我的美国同事、领导和朋友给我一个答案或明确告诉我怎么做,我好去做,可是没有,我必须做出我的选择。所幸的事,我在这一年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用脑子来解决问题。
      
      二、风俗习惯不同
      
      中美风俗习惯多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方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 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在美国,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比如:有的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理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 Mr, Mrs 或Miss。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就是称谓,他们不愿把称谓变成区分人们不同的工具。
      2.敬语谦词。
      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 就是 you,I就是 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 等敬语。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这类词较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二是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受以上观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听此类话语后会说一类谦虚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 Thank you”。我曾从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 。”这位中国女士赶忙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 而这位美国人感到非常奇怪,然后只好说了句: “Everywhere(到处)。”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做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
      3.个人隐私。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 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make? Are you married? 等谈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情况等问题的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 “It’s raining hard, isn’t it?”、 “Your dress is do nice!”等等。他们在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面前,从不问及有关别人隐私方面问题,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 “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 。”“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如西方人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 “You are so thin”等话语。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这是不礼貌的。而中国人见面三分熟,在半小时内,对方的家庭情况、个人状况便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又是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在起作用。美国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而中国人千百年来住在一个村庄里,离得近,接触得多,个人生活或私事很难不被人知道或干预。再加上中国人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认为个人的事即家庭乃至集体的事。故而他们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别人也愿坦诚相告。当然,现在在国内一些发达或沿海城市,人们也开始接受西方人的观点,说话不随便涉及对方隐私。

    推荐访问:中美 差异 在美国 感受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