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简·奥斯丁《爱玛》的反讽效果

    时间:2021-06-15 16:01: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一部反讽意味甚强的小说,作品中她以多样化的反讽手法描述了爱玛这样一个骄傲自负、固执己见的女性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反讽艺术效果十分出众。本文介绍了简·奥斯丁与其作品《爱玛》,分析了作者以爱玛这个主人公为切入视角通过结构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果反讽所达到的令人惊艳的反讽艺术效果。
      关键词:简·奥斯丁 《爱玛》 反讽 效果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奥古斯都”文学时期著名的小说家,著有多部作品,是一位十分擅长应用反讽手法的小说家,在其作品中均能够看到浓重的反讽痕迹。在《爱玛》这部作品中,简·奥斯丁以年轻美丽、自命不凡的爱玛小姐视角描写了一场场爱情婚姻闹剧,将这个人物固执己见、骄傲自负、自我中心、热衷幻想等特质一一展现,利用反讽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婚姻观与思想状况。下面我们结合《爱玛》这部小说的内容对简·奥斯丁反讽手法的运用与效果加以评析。
      一 简·奥斯丁《爱玛》的反讽呈现
      《爱玛》作为简·奥斯丁一部以反讽为基调的小说,其影响力不比《傲慢与偏见》,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奥斯丁反讽艺术手法最为纯熟的作品。奥斯丁曾经将《爱玛》这部小说献给英国摄政王乔治四世,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她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爱玛》讲述了海伯里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女儿爱玛及其身边人的故事,爱玛出身优渥,聪明美丽,生活无忧无虑,坚持不婚主义,在备受众人宠爱的环境下养成了自命不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爱玛20岁的时候,她依赖的家庭教师泰勒小姐嫁人之后离开了自己,爱玛在寂寞中认识了女子学校的同学哈莉特,二人成为了朋友,爱玛对哈莉特抱有好感,因此想方设法帮她摆脱佃户·马丁的求婚,把她与绅士埃尔顿撮合在一起。爱玛对他人恋爱与婚姻的干预引起了老朋友奈利特的不满,警告她要尊重他人意愿,不要随意干预。爱玛在波澜起伏的生活中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与幼稚,逐渐变得成熟且为他人着想,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在《爱玛》中奥斯丁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不弱于《傲慢与偏见》,虽然并未看到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那样词锋鲜明犀利的讽刺主体,但是以主人公爱玛这个女孩子的视角对诸多人物和现象进行了反讽,可以说,其由作者和读者的感官共同构成了反讽的主体,主人公爱玛这个女孩子也在一个又一个的主观臆想中完成了幼稚向成熟的转变。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对反讽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在小说结构、情境与结果中也大量运用了反讽,完成了故事的讲述,并且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简·奥斯丁以女主人公爱玛为反讽结构对象,通过描述其挫折与失败完成了自己的再教育,作者通过描摹爱玛的固执己见与自我中心展现她所造成的错误,完成了反讽手法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反讽效果。
      二 反讽效果在结构上的展现
      从结构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所赋予的反讽效果,作者在想要实现这个意图时通过塑造一个单纯愚钝的主人公来带给读者智商上的优越感,最终完成了事实真相的分享,爱玛就是一个“迟钝”的主人公。爱玛在小说中第一次臆想受挫就实现了这样一个结构反讽,爱玛在介绍自己的好友哈莉特与绅士埃尔顿相识时,展现出了自己强烈的控制欲,她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读者却能够从她的行为上看出不妥,并且分享到作者在人物身上所赋予她的错误带来的微妙讽刺感。爱玛的生活无忧无虑,她聪明漂亮且富有,性情虽然欢快,但是却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方面性格特质出众,基本上全凭个人想象与臆测行事,即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绝对错误的推论,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这个女孩的选择。爱玛在父亲和家庭教师的宠爱下养成了控制支配别人的习惯,例如,她对结婚后离开的泰勒小姐表示不满,对被留下的自己感到寂寞,很快寻找到了替代品哈莉特,她施恩哈莉特,控制她的恋爱与生活,帮助她拒绝佃户·马丁的求婚,在这种支配中,爱玛的控制欲与虚荣心获得了满足,享受到了施恩别人时抬高自己的优越感。爱玛将哈莉特引入上流社会,让她避免受那些出身不好的坏朋友的影响,臆测哈莉特可能有不凡的出身,介绍绅士埃尔顿和她恋爱,正是由于爱玛这种固执且不良的影响,哈莉特拒绝了自己具有好感的马丁,将恋爱与婚姻的希望寄托在贪恋权势的埃尔顿身上。爱玛的这种骄傲与自负使得她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从而导致哈莉特的生活一团糟,尤其是知道埃尔顿中意的对象是自己之后,这种挫败感更为强烈,这也印证了她在埃尔顿恭维时无法分辨对方谄媚的对象是自己,并且最终盲目求婚导致尴尬异常的情况,埃尔顿也对爱玛将哈莉特介绍给她的行为看作是冒犯,十分不快。
      在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反讽效果之所以如此生动正是由于爱玛本人的固执己见和骄傲自负,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她眼中只看得到自己想看的,从而导致了三人尴尬异常的局面,作者这种结果反讽通过自由间接引语和爱玛叙述者的身份展现,让读者与作者共同享受到了结构反讽的乐趣。简·奥斯丁以叙述者的身份完成了邀请读者共同分享爱玛一无所知的真相,对比爱玛的认知与心理完成了巧妙的讽刺。并且,简·奥斯丁在塑造爱玛这个人物形象时,还常常使用第三人称的描述手法展现女主人公的心理,从而让读者保持智商上的优越感以及对这个可悲女孩子的同情,而并非将其作为单纯的反面角色,读者只会觉得她的骄傲自负可笑可悲,但是却并不会觉得厌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物感情的传递。
      三 反讽效果在情境上的展现
      简·奥斯丁笔下的主人公多数都有这样的弱点,脱离实际、骄傲自负,将现实想象得过于浪漫,行事多按照自己的美学标准而非社会标准,这也是造成这些女主人公“罪过”的根本原因,爱玛这个女主人公也不例外,尤其是她的邻居弗兰克和简·费尔法克斯回到海伯里之后,这种情形更为显著。作者通过弗兰克对于爱玛臆想的利用完成了一次情境反讽,读者可通过观察爱玛与弗兰克的互动来获得反讽的乐趣。情境反讽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反讽对象除了自己眼前的事情,对其他可能代表真相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一无所知,读者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观赏主人公的无知愚昧表现获得反讽乐趣。爱玛作为这样一个反讽对象,当她以为弗兰克对自己有爱慕之心,对简·费尔法克斯隐瞒的恋情进行戏谑与嘲讽时,她完全未想到自己才是这两人爱情中情境反讽对象的牺牲品,即使是读者,在未了解真相时也并未发觉作者铺垫的反讽,一直到二人之间隐瞒的恋情曝光,再次回过头来才感受得到弗兰克微笑下的讽刺。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情境反讽,作者才尽量不让读者知道弗兰克与简之间的地下婚约与恋情,也并未被透露送钢琴给简的对象,只有在知悉真相后再次回过头来阅读爱玛与弗兰克的互动才能深刻感受到真相被揭穿后那种戏剧性的夸张反讽,感受到爱玛这个人物臆想的讽刺,甚至是第一次就发觉真相的读者也能格外感受到的反讽效果。

    推荐访问:反讽 效果 爱玛 奥斯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