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宗教问题的特点有效防范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

    时间:2021-06-05 20:00: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宗教自身也在不断地改革。在新形势下,宗教的影响不是削弱了,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因此,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宗教及其问题发展的特点,立足以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观点看待宗教及其问题,是我们有针对性做好宗教群众工作,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发生的前提。
      【关键词】宗教特点;宗教政策;宗教事务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新形势下,宗教及其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深入研究其特点,它不仅是我们有针对性做好新形势下宗教群众工作,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宗教因素突发事件发生的前提,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及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宗教及宗教问题的特点
      (一)宗教及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1. 宗教及其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有其自然和认识根源,还有着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其发展和活跃往往在社会转型或变革期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各方面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交织、利弊伴生,来自境外的宗教方面的影响或渗透也与日俱增,使宗教及问题在长期存在中不断呈现出阶段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 无论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的失误。在恢复宗教信仰自由后,我们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在整个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弱化”,在一部分民众包括党员中产生了“信仰危机”。同时,未能很好地重视和妥善解决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产生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一定程度忽视了广大基层民众心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宗教事务方面未能有效地开展和管理,宗教基层工作遭到削弱、涣散,使得邪教有机可乘。
      3. 宗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我国是有着较长宗教历史传统的国家,外来的宗教经过在中国的长期磨合,也逐步适应中国文化。各种宗教除有消极负面因素外,在中国宗教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表现出积极正面的作用。如提倡和追求爱国爱教、团结奉献等优秀传统,这也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主体文化从未被外来文化所中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宗教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逐步减少和消亡,宗教及其问题的影响不是削弱了,相反还相当盛行。因此,我们不能把宗教肤浅地理解为纯粹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甚至是“迷信”、“愚昧”或“鸦片”意义上的宗教。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革、调整和发展,宗教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的世俗化。经济社会特别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宗教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各种宗教为了延续其存在、发展及影响力,重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状况,并采取各种措施,对自身不适应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一些东西进行改革,并开始从只重视传统和自身关心的东西,不同程度地转向关心和重视大众的世俗需要及利益,把宗教与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人生的价值及体验联系起来。在当代,各类宗教还特别关注和介入战争与和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种族冲突、疾病等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宗教世俗化不断加强,其发展的趋势必然是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宗教的道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特别是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生各种消极甚或丑恶的东西,如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等,在各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滑坡问题,不仅损害人际关系,还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宗教也开始从单纯对宗教教义内容如道德、人与神关系等的论证,转而关注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及生活中道德问题,如家庭、婚姻、职业以及社会公德等多方面,并结合其传统形式的道德,使其所宣扬的道德内容更加详尽,要求更加具体,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以此引起民众的共鸣,吸引民众。
      (3)宗教的心理学化。宗教的世俗化、道德化发展,必然使其转向重视和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现代,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取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并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精神问题。如人们承受的各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所必须经历的生老病死,苦难与挫折、对灾难的理解、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困惑以及心理上的折磨与痛苦等等,都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宗教之所以直到今天仍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有其人性和精神上的基础和根据的。
      (4)宗教的现实需求性。在社会转型期,人们不同程度地也感受到各种现象对自身所产生的内心矛盾、精神困惑和信仰问题等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生存危机,感到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极为渴望得到内心平静和心灵交流,寻找化解内心矛盾与痛苦的良方或答案。在这种的情况下,宗教就具有了很大的吸引力,相当部分的民众就会把精神生活寄托到具有巨大心理基础的宗教上来,客观上给宗教生存发展带来了强烈的现实需求性。
      总之,在科学的地位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的今天,宗教这一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存在与发展及其消亡,仍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特定的时期,其影响甚至有所加强。因此,幻想在短期内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消灭宗教,并消除其影响,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它是我们做好宗教群众工作,有效防范宗教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
      (二)宗教带有群众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信仰各类宗教的群众介乎于一亿多到两亿之间,也就是说,在各种宗教的旗帜下,聚集有大量的群众。正确认识宗教群众性这一特点,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信教群众,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信教的群众仍然是我们的基本群众,是党执政基础的一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建设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宗教群众的信仰不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把他们看作是异己力量,歧视和排斥他们,抹杀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更不能在宗教问题上发生矛盾,甚至出现严重局面时,一味夸大坏人的作用、群众的落后来掩盖自己工作的失误。但这也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和姑息,损害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法律的尊严与人民利益必须要坚决维护,但也要善于做落后群众的工作。

    推荐访问:宗教 突发事件 新形势下 正确认识 防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