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古代雅典的城邦与宗教礼仪制度

    时间:2021-06-05 00:04: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收稿日期] 2016-06-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宗教礼仪制度与古希腊城邦的构建研究”(编号:12BSS006)。
      [作者简介] 魏凤莲(1969-),女,河南郾城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①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近年来,学者们对古郎士的这部著作做了重新翻译,有多个版本。李玄伯的译本是民国时期的重新翻印,但对原著的把握仍然精准。
      ②Francois de Polignac, Cults, Territor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Greek CityStat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③W. R. Connor, “City Dionysia and Athenian Democracy, Classica and Mediaevalia”,vol.40,1989,pp.732; Simon Goldhill, “The Great Dionysia and civil ideology”, in Winkler and Zeitlin, eds. Nothing to do with Dionysos? Athenian Drama in its Social Contex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97129.
      ④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第100—109页;黄洋:《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第90—99页。
      [内容摘要] 古代希腊的宗教礼仪制度与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的不同,其作用不在于提升统治者的权威,而在于促进集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合。从雅典的情况看,城邦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处处充斥着宗教礼仪制度,城邦通过神庙、圣地构建自己的政治边界,公民通过宗教礼仪制度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公民身份认同。宗教礼仪制度强化了城邦的统治方式,构建了城邦文明的核心和基础,从而在深层次上决定了城邦的政治走向。
      [关键词] 宗教礼仪制度;祭祀仪式;城邦;雅典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6)02-0019-07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典型的政治军事史,但在阅读这部历史的过程中,读者会经常想到政治和军事事件之外的事情,那就是为古希腊历史铺陈了整体背景的宗教。在雅典的历史上,为弑杀僭主的英雄竖立雕像和建立崇拜、十个部落英雄的崇拜机制、崇拜提修斯的活动、帕特农神庙的建设,诸如此类的事件中都带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显然是在宗教的氛围中产生的。而追问苏格拉底被审判、赫尔墨斯神像被毁案、阿吉纽西海战后因未能打捞和救援水手所引发的群情激愤,也迫使人们思考希腊宗教与城邦之间的关系,并从宗教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古希腊人所创造的文明。
      正是由于城邦发展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早在19世纪后半期,法国学者古郎士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中,就把宗教礼仪制度看成是城邦社会组织结构和城邦政治的基础。①德·波利亚克在《崇拜、圣地和希腊城邦的起源》中,明确提出城邦形成的标志就是宗教崇拜的确立。②康纳和古德黑尔等学者强调了宗教庆典(如城市酒神节)在构建雅典民主氛围和城邦意识形态中的作用。③这些学者对宗教与城邦关系的研究成果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但必须注意的是,他们在对宗教礼仪制度的研究中,往往拘泥于希腊多神教本身的历史,或者拘泥于其他精神因素,试图用文化来解释宗教,而不是从城邦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宗教问题,常常陷入到琐碎的考据中。国内学者对宗教礼仪制度与古希腊城邦政治之间的关系早有关注,如黄洋的《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探讨》等论文。④对希腊城邦中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其他学者也有针对宗教节庆和献祭仪式问题的著作和论文,但是探讨宗教礼仪制度与城邦构建之间内在联系的成果还不多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拟以雅典为中心,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为理论依据,围绕四个问题来探讨宗教礼仪制度的内涵及其对城邦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宗教礼仪制度”或“仪式”?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对宗教礼仪制度的含义和解释始终存有争议。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对“礼”以及“礼制”进行了细致和生活化的阐释:“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人为什么要有规范的行为?是为了配合社会各分子获得各自的生活所需。在古代社会中,人们要向环境获取资源,必须相互合作,并且要有方法。这种方法是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而“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因此,“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23页。以费孝通的解释反观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可以发现那些保证希腊社会运行的传统也可以用“宗教礼仪制度”来表达。

    推荐访问:雅典 城邦 礼仪 宗教 古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