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农民参与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1-06-03 04:01: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破解土地制约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与该项政策利益关系最密切的农民理应有表达自己意见、保障自身利益的权利,然而现行的“挂钩”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地方政府的利益,而农民的利益却被边缘化。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以政府带头、市场推动、农民决策、阳光操作为基本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充分真实参与的“挂钩”政策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农民参与;“挂钩”政策;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11-0173-04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已如离弦之箭飞奔向前,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和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制约成为我国土地利用最突出的矛盾。面对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并没有做到节约集约利用。“1997-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约9633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近11.75万公顷”。正真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正式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简称“挂钩”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一、农民参与“挂钩”政策的研究现状
      “挂钩”政策初衷是好的,方向也是可取的,其符合我国城市扩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特定需求。然而,地方政府在执行该政策过程中“跑了偏”,出现了诸如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为唯一目的、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技术要求不达标以及资金链条断裂等问题,但该政策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为“土地财政”而积极行动,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即所谓“政府积极下海,农民被迫上楼”。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增减挂钩办法”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强迫农民进入新建的楼房,而不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不考虑他们的收入是不是能支撑起搬到楼里后的消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挂钩”过程中农民却并不情愿,有些农民的极端行为已经威胁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面对农民参与“挂钩”政策缺失的事实,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鲜有学者对农民参与“挂钩”政策这个问题进行关注,多数学者已经发现“挂钩”政策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也在完善“挂钩”政策的对策和建议中提出了要尊重农民意愿,但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如何实现农民的“挂钩”政策主体地位,如何在“挂钩”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实现农民的充分参与。不管是政府主导的“挂钩”模式,还是集体、市场主导的“挂钩”模式,都没有充分体现农民的政策主体地位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的良性互动关系,没能解决农民“被上楼”的问题。以已有的“挂钩”模式研究为基础,尝试从农民参与的视角构建政府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挂钩”政策的运作模式,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农民参与“挂钩”政策缺失的原因分析
      “挂钩”政策演变成“被上楼”运动的本质在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缺陷以及农民参与公共政策能力的缺失。“挂钩”政策运作模式是否代表农民的利益需求,有没有一个可供农民参与的决策机制并实现农民的充分、真实参与,最终决定着“挂钩”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1,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首先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随着对该理论不断深入的研究,有研究成果显示委托-代理关系不仅存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而且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尤其在政治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迈克尔,詹森和威廉,梅克林把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个人或更多的人聘用另一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的契约关系,被聘用的人即是代理人。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我国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基础。政府被人民“聘用”并按照人民的意愿服务于人民,人民委托政府为人民共谋福利。但是,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在市场交易中,委托方和代理方都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人和经营者的利益并不一致,代理方掌握委托方不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因此。代理人有很多机会做出有利于自己而损害委托人的事情。政治领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逻辑。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把经济人假定和成本-收益经济学计算引入政治决策分析,指出政府工作人员也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实践也证明,政府并不是普济众生式的救世主,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的公民监督,政府反而会成为公民的敌人。当前我国政府还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乡镇政府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往往将公共权力变成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由于农民参与“挂钩”政策可能会压缩地方政府分享土地级差收益的空间,所以地方政府在主观上会限制农民的参与,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很难完全真实表达自己的愿望。
      2,农民参与能力的不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深深地改变了农民的境况,农民变得更加富有,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农业自身特点、政策的偏向等因素,相比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受教育的水平和城市居民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与权利主体意识仍然缺乏。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法律意识淡薄。“权大于法”、“官管民”的观念仍禁锢着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农民在面对政府的不公平待遇时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或者采用暴力型的集会或自我牺牲等极端的反抗方式;其次,主体意识被颠倒。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占人民大多数的农民理应是国家权力的绝对主体,而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服务并接受人民监督。但现实情况是,农民已经习惯接受政府领导,认为“农民自身的权利是政府赋予的,当官的要为民作主”,农民的“主人”意识由此被削弱和淡化。乡镇政府无权剥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要不要“上楼”应该由宅基地的主人——农民自己说了算。
      三、农民参与下的“挂钩”政策运作模式构建
      “挂钩”政策涉及到土地研究领域最敏感的两个问题,既涉及到土地权属变更问题,又涉及到拆迁补偿问题,“挂钩”政策实际上是对土地空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无论是“拆旧”还是“建新”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

    推荐访问:增减 建设用地 城乡 视角 运作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