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

    时间:2021-05-31 04:00: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指针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基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在后奥运、后金融危机、大部制改革、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鉴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等背景下,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梳理和认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寻求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确立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主要体现在:维护和保障大众体育权利,这是当前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体育领域的反映;顺应和满足社会体育需求,这是新时期“有限政府”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体育工作的现实要求;评估和提升体育发展效益,这是当前我国建设“有效政府”的理念对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群众体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体育与基本人权、平等权利、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国家财富等的关系范畴来思考;我国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反垄断制度、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政企关系、官办关系、培植体育文化力度等角度来思考。
      关键词:体育体制;逻辑基点;价值取向;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14-12
      
      按照国际奥林匹克研究专家的观点,夏季奥运会往往具有“前7后3”(即从奥运会申办成功至举办7年的筹办和举办期,到奥运会结束以后的3年)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还处于“后奥运”时期(The Post-Games Period)。对于经过辉煌盛会,圆了百年梦想的中国来说,体育体制改革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被视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发展的战略方向。
      然而,要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战略目标建设体育强国,关键在于实现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要真正实现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不仅是“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的问题,也不仅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问题,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梳理和认识当前中国体育的主要矛盾,找到体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寻求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确立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1 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体育发展受到后奥运效应与后金融危机、大部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州亚运会金牌数遥遥领先引发争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足坛打假和扫黑等案件的渐次深入,也将整个体育系统推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面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闭幕,政府和企业对体育的投资与支持热情自然衰减,体育系统的外部供给不如以往那么强劲。而举办奥运会要求的强制性国际标准,也在北京奥运会后失去了对体育运作的助推效应,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呈现了对体育的参与和关注的疲软,社会环境和生态质量在奥运会以后的落差效应、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数遥遥领先而国民体质下降的现实,加深了民众对于体育体制改革的期待。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体育带来了与其他领域同样严峻的挑战。随着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社会各行业和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十七大启动但没有完成的机构改革,尤其是大部制改革还在逐步推进,这些都给当前的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
      北京在奥运会结束后坚定了打造国际体育之都的意向,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也把承办国际体育赛事作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激活各地的办赛热情方面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和“十五”规划制定的需要,使中国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做出战略上的选择。
      第11届全运会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2009年《袁伟民与体坛风云》、2010年《李元伟篮坛风云路》及几部关于足坛丑闻书籍的出版,还有广州亚运会中国金牌数遥遥领先但国民体质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的残酷现实,强烈地撩拨着社会神经,使体育问题迅速上升为社会问题,也触动了体育发展长期以来难以撼动的一些禁区。
      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的内部环境为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竞技体育的成绩几乎达到无法逾越的顶峰,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减缓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压力,客观上为群众体育改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群众体育发展的滞后以及体育产业绩效低下的现实,迫切要求改革体育体制,以满足群众健身和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定位逐步明确,但体育发展还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扶持,国家对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为体育体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国外体育管理体制的一些特点也给中国的体育体制改革带来了启示和借鉴。
      
      1.1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问题对体制改革的要求
      虽然近7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163块)总体上比美国(310块)、俄罗斯(208块)尚有差距,但如果仅比较2004、2008年两届奥运会的金牌总数,则中国已经位列第一,以83金超过美国的71金和俄罗斯的50金。但无论从获得金牌的大项分布还是小项占有比例看,中国要想拓展获奖面已经十分困难。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总结中国体育代表团不足时提到集体球类项目和基础大项的差距,这显然不是短期间可以弥补和改善的。1994年职业体育改革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中国目前的体育体制尚难以支撑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和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水平的提升。我们在行政主导下的职业体育改革和举国体制下的运动队管理体制,对于提升足球、篮球等项目的竞技水平,对于培养田径游泳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目前更多地为我们提供的是教训。“越是职业化的项目水平越不高、进步越不大”成为中国职业体育改革的一个悲情写照。“一个刘翔几乎支撑起中国田径的整个天地”,使得刘翔的奥运会退赛、广州亚运会“王者归来”迅速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难、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运动员应对媒体不当、集中封闭甚至残酷的运动员管理制度引起的矛盾、职业体育管办不分和法人治理结构混乱、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渠道不畅等问题,也对目前中国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要求。
      
       1.2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滞后对体制改革的呼声
      客观地说,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和实施以来,中国的群众体育获得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关于每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取的4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规定中,60%用于全民健身,40%用于奥运争光计划,应该说是全民健身获得这些支持和关注的重要依据。笔者接触过的一些地方

    推荐访问:基点 体制改革 中国体育 价值取向 逻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