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空前惨重的挫折,,,前所未有的壮举

    时间:2021-05-25 16:03: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yk/wsyk201601/wsyk20160102-8-l.jpg
      如果再现中国人民的百年革命风云录,无论如何,红军长征都是重要一页,而且应该浓墨重彩。
      8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世界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正是这一伟大壮举,才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所遭受的空前惨重的挫折,转危为安,并一步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因此,它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家丢了——被动的战略转移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于1927年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大旗,率领广大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一支支红军队伍和一块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并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内普遍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级工农兵政权,革命烈火重新在广大地区燃烧起来。为了消灭蓬勃发展的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从1930年底开始接连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但都被英勇的红军所粉碎。1933年9月,蒋介石绞尽脑汁,调动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最大的一次“围剿”,也就是第五次“围剿”。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后,正一步步向关内逼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猖狂“围剿”红军,这是大背民心国势的失道之举;而且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已经发展至10万人,赤卫队近20万人,如果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不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在这样严峻的局势面前,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李德却实行了错误的军事领导。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只有正规战、阵地战的经验,并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但是,中共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却对他十分信赖,把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他。
      据当年担任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回忆,李德第一次与毛泽东会面时就否定了毛泽东的想法,说“游击战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于是,李德和博古相互支持,完全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排斥了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主张,更抛弃了红军在多年血战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阵地战、堡垒战,“分兵把守”“节节防御”。结果,在强大的敌人进攻下,红军反“围剿”战斗节节失利,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战斗力不断下降。
      1933年11月下旬,正当红一方面军反“围剿”陷入被动之时,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对蒋介石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决裂。蒋介石为了镇压第十九路军,急忙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与江浙一带的部队编成“入闽军”,去讨伐第十九路军。这样,中央苏区东面、北面的压力就大为减轻,形势对红军十分有利。当时,周恩来及时致电中革军委,建议侧击蒋介石的“入闽军”。张闻天也认为,红军应在军事上与第十九路军采取配合行动。毛泽东向中共临时中央及时建议: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以“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但是,博古、李德拒绝采纳毛泽东等同志的建议,错失了打破“围剿”的一次极有利时机。结果,孤立无援的福建人民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打击和分化下很快失败,蒋介石又得以腾出手来全力进攻中央苏区,从而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陷入最困难的境地。
      反“围剿”失利最典型的是广昌保卫战。广昌保卫战历时18天,歼敌2626人,自身伤亡5093人,约占参战总人数的1/4。对于广昌保卫战的失败和红军遭受的重大伤亡,红军广大指战员极为不满,彭德怀当面批评李德由于军事指挥错误而断送了苏区,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张闻天也开始怀疑:这样打下去,我们能够胜利吗?并与博古发生了激烈争论。在后方的毛泽东也对广昌保卫战提出尖锐的批评:广昌战役对红军来说,是个灾难,毫无战绩。就连曾支持过“左”倾冒险主义的一些人,也开始对李德的指挥表示不满。
      国民党军占领广昌、建宁等地后,再次集聚兵力,拟从六个方向向中央苏区之中心发动全面进攻。这时,经过近10个月的反“围剿”作战,中央苏区的生产已遭到严重破坏,部队供给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已十分困难,可博古、李德等人根本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仍决定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从而使中央红军开始了更加艰苦的防御作战,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到1934年9月上旬,根据地已大部丧失,红军几无立足之地,博古、李德等才被迫放弃在苏区内部抵御敌人的计划,决定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连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后方工作人员共8万多人,分别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向西突围转移,离开了自己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个“家”,告别了苏区的亲人,踏上了前途渺茫的长征之路。
      新转折——遵义会议的光芒
      为适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新形势,中央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三人团”,并明确了转移方向,即到湘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新的根据地,在人力物力上也做了相应准备。然而,准备工作又是很不充分的。首先,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应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中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力的政治动员,而李德却荒谬地认为突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保守秘密”。结果,许多工作只在“三人团”中秘密进行,甚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没有讨论过,直到9月底,才在政治局和中革军委作了传达,而此时红军中的许多高级干部还蒙在鼓里。其次,军事行动过于仓促。至9月底10月初,中央苏区还有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瑞金、会昌、于都等县之间的地区,中央红军还可以利用敌人暂时不敢长驱直入的空档,让部队进行必要的休整和动员教育,然后实施突围转移。但是,此时的博古、李德已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犯了战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从9月29日《红色中华报》发表张闻天的《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公开透露红军准备长征的信号,到10月l0日中央机关和直属部队离开瑞金,只有11天,到10月21日总突围攻击开始,只有22天,时间太仓促了。而且又是搬家式的行动,坛坛罐罐,一应俱带,累赘不堪。

    推荐访问:壮举 惨重 空前 前所未有 挫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