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历史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时间:2021-04-22 12:04: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017年5月24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立。会议期间,作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重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同期举行,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席乌苏拉·曼勒介绍了在华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下一步工作设想。文章基于这一背景,梳理了中德职业教育近40年的合作历史脉络,尝试从中德职教合作经验教训中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德;国际合作
      1980年5月,中国教育部时任部长蒋南翔访问联邦德国,与巴伐利亚州文教部长迈耶和总司长伯克会谈,开启了中国职业教育与外国交流与合作的大幕。38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不断走向深入。其中,中国与德国的职业教育合作开始最早、历时最长、成效最为显著。
      笔者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的亲历者,管中窥豹,希望能从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片段中一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
      一、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现状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上发挥的巨大作用。自1983年第一个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协议》签署后,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层次丰富、主体多元的局面,合作成效显著,影响深远。2009年11月,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合作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李岚清为活动题词,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向大会发贺信,肯定了中德职业教育三十年合作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合作模式提出期望和建议。
      从主体上看,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主要有以下层次。
      (一)政府主导,搭建框架
      在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上,政府一直是先行者。1994 年,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德政府磋商机制建立后,2011年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两国教育部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与研究部关于共同设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的联合声明》。双方约定,通过设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实现对两国各类职业教育合作资源的整合,在政府层面促进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层次和效益的提升。双方在联盟框架下分别在青岛、天津、重庆和上海设立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通过在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型高校设立职教合作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此外,设立中德职教联盟领导小组,每年轮流在中国或德国举行至少一次会晤,对两国职业教育合作过程与正在运行的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4年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两国总理见证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与研究部关于延长“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的联合意向性声明》,重申了联盟对两国职教合作的政策引导和带动作用。
      2017年5月24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立,作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重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同期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指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历史久、基础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步最早、范围最广、效果最实的对外职教合作,已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近40年来,两国职业教育政策对话、校企合作、校际交流、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学生培养、职教科研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中德双方应充分发挥优势,依托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加强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深化合作领域,在产教融合、标准制定、模式改革、管理创新、质量评价等方面加强对话协商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合作质量。
      中德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定期交换职教政策信息,交流对职业教育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的经验,为我国职教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研判,为国家层面职教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二)龙头牵引,以点带面
      提起中德职教合作,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合作伙伴。该基金会是我国职教领域最早的合作伙伴。三十多年来,双方在职教领域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中方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华共同培养技术工人和技术员。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北京、山东、上海、江苏等7个省市建成了15个职教合作项目基地,开展教育政策咨询、教师培訓等工作。
      2005年,我国教育部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总体合作协议》,基金会在我国基础薄弱地区开展教育发展政策咨询,推广教学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实践性强的教师和实训人员培训。此外,基金会长期向我国各培训基地派遣专家,并免费为各培训中心提供教学所需仪器设备,为提高各基地的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教育部成为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华业务主管部门,双方将商签新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在职教领域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在如何能够形神兼备地学到“双元制”的问题上,教育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2011年1月,教育部与德国汽车生产商(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大众)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签署了《关于组建战略联盟开展中国(德系)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谅解备忘录》(简称SGAVE项目)。同为竞争关系的几大汽车寡头共同参与一个项目,即使在德国也是绝无仅有。
      这个项目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标准,借鉴德国在汽车领域的雄厚技术和经验储备,通过遴选的25所中国高职院校,共同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汽车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案。项目针对教师开展关于新课程大纲和教学法的培训,并通过汽车厂商直接参与教学,使学生的培养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项目还通过实施以操作为导向的课程大纲,在学校和工厂两地开展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引进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及认证,实现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闭环。与普通一对一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不同,SGAVE项目的培养目的是整个德系汽车机电领域的高级技师,学习内容更为广博、就业方向更为多元、求学上升渠道更为通畅。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国际化 看中 中德 合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