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1-03-08 20:07: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二元式发展在金融领域也延续着,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劣、金融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解读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效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农村经济环境、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制度环境和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效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为目标,提出了优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信用体系;农村经济;二元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二元經济的发展模式,城镇与农村的经济发展虽然有共同的目标方向,但是经历了各有特色的发展路程和进阶模式。中国的金融发展也是二元式的。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体制在近30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城乡金融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当前国家的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多元化金融服务大多位于大城市,服务于大工业,理论界讨论的金融概念大多围绕城镇的金融发展,金融制度的改革也是主要基于城镇金融数据而制定,与农村相关的金融数据相对较少,而且不够系统和完善。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不到位,农民诚信环境不完善、农村金融风险保障机制不到位、农村金融制度尚待改善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农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的软肋,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国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一直以来是由政府强制性主导的,以金融数据的增长为目标,以粗放的金融机构数量量变为衡量机制,忽略了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立,忽视了金融效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村金融的质变式发展缺乏外在制度保障和内在主体利益动力激励。
      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词是从生物学跨专业引用到金融领域的,由于加入了人作为金融主体的因素,人类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更是对评价金融生态系统增加了复杂性,单纯从经济数据一个方面来衡量生态环境的优劣是不全面的,过于简单化、单一化,需要一系列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指标来做全方位的评价。
      本文建立了从4个方面考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别是农村经济环境、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制度环境、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又在每级下面细分了数个二级指标来进一步衡量,农村经济环境下设农村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第一产业占比比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农民储蓄率;农村金融环境下设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民存贷比、农村贷款与生产总值的占比;农村制度环境下设律师人数、法院经济类案件比率、农村财政收支情况;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下设农民受教育水平、不良贷款率。
      1.1 农村经济环境
      不可否认,从纵向比较,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是把农村与城镇的历年数据结合起来,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却是非常让人沮丧的。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缺乏活力,主要表现在:(1)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GDP增长速度一直在4%一6%之间,不仅低于7%以上的全国GDP增长速度,而且远远低于10%以上的第二产业和110%以上的第三年产业。(2)我国农村GNP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差距逐年扩大。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比,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收入来源结构单一,进入长期的低速增长状态。(3)虽然农村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由于基数较小,总量仍然不大,而且,在东、中、西部的发展极不均衡,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是西部地区的3倍以上,且差距呈逐年扩大之势。(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相对缓慢,投资效率持续恶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倍之间,而农村的投资效率,即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在80年代以后呈现出持续恶化的现象。
      1.2 农村金融环境
      与城镇相比,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的覆盖面,金融从业人员与农村总人口的占比,金融服务的种类和功能性的差距是巨大的。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少数的商业银行,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农民存款,提供一定量的高门槛的贷款,而且垄断经营的情况严重,农民的投融资需求基本无法满足。能提供租赁、保险、担保、信托、理财、信用咨询等高端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农村非法融资、民间借贷、三角担保等破坏健康金融次序的活动在農村有了生长的温床。
      在金融机构内部,由于缺乏机构股东行使权利的有效制度保障,没有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引起的竞争,政府干预行为严重,使贷款的发放往往倾向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道路建设等政府背景的项目,以致银行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低下,信用风险极高,农村金融资源大量以不良贷款形式被搁置。
      1.3 农村制度环境
      金融制度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和客观环境。由于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不强,金融法制普及度更低,以致在农村地区,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金融法制体系建设落后也是农村执法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与城镇居民资产产权明晰,农村普遍的小产权、集体产权、无产权现象,使案件无章可循,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无法规范。农村金融案件立案难、执行难、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有的当事人即使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的很多不良资产形成是由于法律不完善、司法程序繁杂和执法力度不足引起的。
      另外,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的发展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以及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农村金融体系也一直处于政府行为的主导之下,使农村的金融染上了浓重的政府行政色彩。由政府来发展金融业,农村金融的信贷政策、支农力度、税费政策往往受政府的行政目标不同而存在地方性的巨大差异。
      1.4 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农村人口众多,而受教育的层次无法和城镇居民相比。大部分农村留守人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而且,农村地区很少有提供终身教育的基础设施,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只能提供基本的农业培训和职业训练。

    推荐访问:农村金融 相关性 生态环境 经济结构 效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