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时间:2021-02-24 08:0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非均衡、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路径及其可持续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内外平衡与人民币汇率、宏观调节的财政政策及其有效性等问题上,不仅在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内外非均衡;流动性过剩;经济波动
      [中图分类号] F12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0001-06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非均衡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波动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与路径转换问题、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问题、双重不平衡下的人民汇率问题、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等问题上,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国内不平衡与国际不平衡问题研究
      
      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日益不平衡发展,引起国内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学者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双重失衡条件下的我国经济调控进行了研究。陈炳才从“一国净储蓄=国内(本币)净储蓄+国际收支差额”角度分析内外失衡的关系,他认为,国内的存差很大部分原因由贸易顺差所导致,由境外资本净流人造成,是外资替代内资的必然,同时,这种替代也使国内经济发展导致资金相对过剩。因此解决我国的资金过剩,应同时从资本流入政策和贸易政策方面解决。①
      余永定从全球经济不平衡分析了中国双顺差问题,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状况正在逐年恶化,并且还将持续下去。中国应该尽快用市场方式减少双顺差并抑制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的双顺差特别是资本项目的顺差不可持续,应努力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常项目顺差的保持。②
      刘伟、苏剑等针对中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的特点,提出要在长期和短期经济波动调节中引入供给管理。他们认为,在解决中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方面,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存在以下局限:(1)需求的总量政策效应降低,甚至难以就需求管理进行总量政策选择;(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同步性降低,甚至产生政策效应方向性差异;(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失衡行为的周期性差异,使得总量上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效应程度受到深刻影响。有鉴于此,在长期和短期经济波动调节中需要引入供给管理,把需求管理与供给相结合,并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③
      贝多广、朱晓莉等考察了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现象,他们认为,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这一货币现象是实际经济运行的反映。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强势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带来巨额外汇储备,并进而推动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当汇率和资本流动都受到管制时,压抑的对外升值趋势会成为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而对内贬值的概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PI上涨,而是包括资产价格膨胀在内的广义通货膨胀。从中长线看,缓解困境的可能出路在于:第一,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战略性作用;第二,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④
      
      二、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物价过快上涨问题,因此通货膨胀问题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唐毅亭、白静分析了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通货膨胀发展的基本趋势,他们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性质属于温和通胀。目前我国通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物价上涨是由与生活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开始的;(2)国际贸易持续高额顺差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表现为投资需求的扩大;(3)总体经济状态偏热,偏热的总需求来自净出口和消费需求是增长。基于这种判断,他们认为,虽然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但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的条件和基础。⑤
      刘金全、郑挺国、隋建利等运用ARFIMA- FIGARCH模型对我国1983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检验,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水平的一阶矩和二阶矩都存在显著的长记忆性,由此表明通货膨胀率水平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表现出长期记忆性行为;在检验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Granger影响关系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水平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存在显著的Granger影响关系,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行为和它们之间的单向影响关系。⑥
      通货膨胀福利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定有效货币政策的理论前提。陈昆亭、郑文风等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进行了考察,他们把1992~2005年间一共14年的数据,利用消费者剩余估计法和以Sidrauski模型为基础的补偿收入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价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名义利率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⑦
      刘华、卢孔标等对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我国进出口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进出口与国内物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进口价格波动对国内生产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是由于生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之间的传导并不通畅,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被我国生产环节的成本所稀释;(2)进出口发展确实对我国国内产能约束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3)由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并不一致,尽管外汇储备确实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是贸易收支对国内CPI的最终影响同样受到限制。得出的政策结论为,应积极防范贸易途径的国际通货膨胀冲击,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与预警,促进进出口贸易地理方向的多元化,大力促进贸易产品结构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⑧
      卞志村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较好地解决通货膨胀偏差问题,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很好的调节宏观经济。而利用我国1994年第1季度到2005年第2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灵活通胀目标制规则在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还不是非常适合。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是:(1)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轨时期,产出波动和通胀波动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非平稳特性;(2)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现还有赖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可信性、透明性和责任性等,这一点在我国尚未实现。⑨
      
      三、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
      
      杜婷利用差分法、H-P滤波法以及Band-Pass滤波方法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序列长期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实际投资额、实际财政收入、实际财政支出、实际工资、实际贷款余额和实际利率具有确定性增长趋势,为趋势平稳序列,而实际GDP、实际工业总产值、实际农业总产值、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进出口额、实际出口额、实际进口额、实际存款余额、实际M0均存在单位根,为差分平稳序列。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和领域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发现:(1)经济总量(2)产出指标:农业、工业、货运周转量(3)需求指标:消费、投资、财政支出、进出口(4)货币指标:存款、贷款、M0(5)工资、就业、价格、利率这些项都有不同的经济周期,并且有事实与其对应。⑩

    推荐访问:最新进展 我国 经济学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